揭露晋保平先生博士学位论文抄袭真相
——《论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与被抄原文比勘
(修改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薛亚玲【副编审】
晋保平先生所撰《论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晋文”),作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于2001年夏天通过论文答辩,作者获得博士学位。因此,关于作者的简历都介绍他为北京大学博士毕业。
该学位论文共分七章、20节,约13.7万字(未含内容提要、主要参考文献),2001年6月18日打印、装订,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为2002 / G64 / 56,条形码:3057278784。从形式上看,谋篇布局较大,表面光洁鲜亮,然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且不说存在大量自我克隆篇幅,对于该选题的以往研究也没有回顾,故连一部平庸之作也算不上,更因为存在大量抄袭、拼接他人文章的严重问题,毫无疑问就是一篇质量低劣的剽窃之作!
笔者利用业余时间,虽然只是做了很不全面的初步核查,即发现晋文至少存在几十处抄袭行为,可判定该文已经构成严重的剽窃。现归纳出其五种不同的抄袭手法,每类各举两例,揭露真相如下:
一.瞒天过海,攘窃他人思想。
攘窃他人学术思想,历来被视为剽窃,古、今认识毫无差别。远的如南朝陶弘景得意之作《真诰》,被朱熹揭穿抄袭真相,定谳为“窃《四十二章经》之意为之”[①];近的如清代《水经注》戴赵相袭疑案,戴东原利用皇家修《四库全书》优势条件而窃取民间学者赵诚夫的郦学思想,至今落下骂名,王国维评价道:“凡此等学问上可忌可耻之事,东原胥为之而不顾”[②];当代的则有胡黎明博士论文抄袭案,曾引发学术界轩然大波。
这种瞒天过海式的偷窃行为,晋文里并不鲜见,今试举两例:
表1:晋文窃取他人学术思想【例证一】
被抄袭的原始文献【2000年5月1日】 |
晋文【2001-6-18印刷】 |
核对结果 |
然而,经济全球化并非一首各国共同繁荣的田园牧歌,而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巨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又蕴含着风险。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就会更大。 【出处:新言《中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刊《国家安全通讯》2000年第5期,第9页,左栏第5~10行】 |
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并非是一首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田园牧歌,而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巨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同时也蕴含着风险。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会更大。 【位置:晋文第一章第“一”部分,第7页第22~25行】 |
不仅百余字相同(加减了个别副词、助词),而且还窃取了他人思想! |
表2:晋文窃取他人学术思想【例证二】
被抄袭的原始文献【1997年7月】 |
晋文【2001年6月18日】 |
核对结果 |
这一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形成了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大学为主体的形式,即企业委托大学培养研究生,并派企业内高级科技人员到大学讲授课程,为大学和学生提供资助和科研设备;其二是企业研究所为主体的形式,即企业研究所(它们大都设有研究生学位)招收研究生,所内高级专家指导任教,并聘请大学教授讲授课程,给予指导。如1987年,美国有21个企业研究所可授予研究生学位,其中包括兰德公司、纺织公司等。 【出处:李盛兵《现代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协作式》,刊《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第33页右栏倒数第2行至第34页左栏第7行】 |
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大学为主体的培养模式,即企业委托大学培养研究生,并派企业的高级科技人员到大学讲授有关课程,同时还为大学和研究生提供经费和科研设备;另一种是以企业研究所为主体的模式,即企业研究所招收研究生,研究所的高级科技人员担任导师,并聘请大学的教师到企业讲授有关课程。如1987年,美国有21个企业研究所可授予研究生学位,其中包括兰德公司、纺织公司等。 【位置:晋文第六章第五节“第三”部分,第137页第15~21行】 |
晋文不但窃取他人学术思想,连同例证也照搬!只是将个别语句顺序略作调整,一些副词略作改动而已。 |
二.偷梁换柱,企图掩耳盗铃。
把别人的论文拆散,分段搬入自己文章当中,以为别人不知,实际上这种掩耳盗铃的障眼法早已被人戳穿,是地地道道的盗窃行为,从而构成抄袭。晋文引用他人著作、论文数十种(篇),偷梁换柱式的障眼法屡试不爽,偷窃行为大面积存在,在此亦举两例。
中科院张凤、李宁、何传启、叶小梁四人合撰《美英德法日五国的国立科研机构体制》一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研管理》杂志1999年第1期。晋文之抄袭事实,可列表对照如下:
表3:晋文将他人论文切段盗取之明证【一】
|
被抄袭的张凤等人合撰论文【1999年1月出版】 |
晋文第六章第一、第二节【2001-6-18印刷】 |
核对结果 |
1 |
1911 年成立威廉皇家科学促进会,1948 年该现名 109 个研究单位,其中研究所71个,研究所分支机构10个,科学工作组28个。工作人员近2 万人,编制内人员1.1 万余人(其中科学家3千多名) 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预算拨款。1994 年学会的年预算额为16.16亿马克, 其中政府拨款15.77 亿马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各占50%。 具有国家基础研究科学院性质;通过创办研究所和开展课题研究来促进科学进步和经济进步;培养博士生和国内外青年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化学、物理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大气与地学、数学与信息学、生物学、医学、法学、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和经济学。【第84页,表3-2】 |
……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科学促进会,1948年改为现名。马普学会目前有研究单位109个,其中研究所71个,研究所分支机构10个。常年工作人员近2万人,其中编制内的工作人员1.1万人,科学家3000多名,国内外客坐学者和奖学金学生6000多名。马普学会的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预算拨款。例如1994年马普学会的预算额为16.16亿马克,其中政府拨款为15.77马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各占50%。马普学会具有国家基础研究科学院的性质,主要从事化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医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第121页,第18~25行】 |
略去原文“科学工作组28个”,新增“国内外客坐学者和奖学金学生6000多名”,并将“天文与天体物理、大气与地学、数学与信息学”简为“天文学、数学”,仍有两百来字相同,各种数据也抄自张凤等人论文。 |
2 |
1949 年 60 个研究所 工作人员 6千余名,其中科研人员2300 余名。年经费约10 亿马克,政府资助与工业资助的比例大致为3:7,…。遵循社会市场经济原则,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研究和服务,在合同基础上开展应用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有偿技术转让。重点从事微电子、信息技术、生产自动化、能源技术、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环境卫生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第84页,表3-2】 |
学会成立于1949年,目前有60个研究所,工作人员有6000余名,其中科研人员有2300余名。该学会每年的科研经费约10亿马克,政府资助与企业资助的比例大致为3:7,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研究与服务,在合同基础上开展应用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并为企业提供有偿技术转让。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工程技术、环境保护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第121页,第26~32行】 |
即使略去原文的“生产自动化”,仍有170来字相同,各种数据也抄自张凤等人论文。 |
3 |
赫尔蔓柗霒赫尔姆霍尔茨德国研究中心联合会 国家科研机构 原名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1995 年11 月改为现名 16 个大研究中心下设150 多个研究所 工作人员2.3 万余名,其中科研人员约1万人 基本经费的90%由联邦政府提供,10%来自所在洲政府 【第84页,表3-2】 |
赫尔姆霍尔茨德国研究中心联合会。该联合会的前身是原各大研究中心工作联合会,1995年改为现名。目前有16个大研究中心,下设150多个研究所,工作人员2.3万人,其中科研人员约有10000余人。该联合会的科研经费全部由国家提供,其中90%月联邦政府提供,10%来自于所在州政府的拨款。【第122页,第1~5行】 |
因须将表格变成文字,抄袭时增入了“该联合会的前身是”、“该联合会的科研”,及个别副词。 |
4 |
根据国家的科技政策和战略目标,从事与国家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规模的或需跨学科、跨机构的基础研究、预防性研究及高技术研究开发 主要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学、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宇航等领域。 【第84页,表3-2】 |
联合会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的科技政策和战略目标,从事与国家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规模的或需要跨学科、跨机构的基础研究、预防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学、以及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第122页,第6~10行】 |
增加了“联合会的主要职能是”、“的研究领域为”,其它完全照抄一百来字。 |
5 |
联邦地学与原料研究院 德国经济部 1958 年 834 人 经费由联邦政府以事业费的形式提供,1993 年达1.023 亿马克。 为政府提供咨询,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在国内外进行地下水、土壤、环境保护、地质技术,原料的勘探,海洋和极地研究等。 【第84页,表3-2】 |
德国经济部联邦地学与原料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目前有834名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由联邦政府以事业费的形式提供,1993年达1.023亿马克,其主要职能是为政府提供咨询,并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地下水、土壤、环境保护、地质技术、垃圾储存以及海洋和极地研究等。 【第122页,第11~15行】 |
抄袭一百余字。因须将表格变成文字,抄袭时增入了“该研究院成立于”、“目前”、“其主要职能是”等连接文字,而“原料的勘探”被改成“垃圾储存”。 |
6 |
国家农业研究院 法国农业部 1946年 22 个研究机构 8700 人 30 亿法郎(1997 年) 促进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和农业-工业的发展;确保消费者享用高质量的食品;保护乡村环境。 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植物和动物的研究;农产品的储藏和加工;生物技术;自然资源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有效管理;农业原料的非食品化评估;农业和农业-食品领域的社会-经济研究。 【第85页,表3-3】 |
法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于1946年,目前有22个直属研究机构,8700多名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研究院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1997年的科研经费约30亿法郎。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农业发展,保护消费者能够享用高质量的食品,保护农村环境。其主要研究领域是自然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植物与动物研究,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生物技术研究,自然资源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和有效管理,农业原料的非食品化评估和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 【第126页,第22~28行】 |
因须把表格变成文字,遂增加了若干连接语词,但完全不足以改变抄袭150字的事实。 |
7 |
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院 法国卫生部 1964年 275 个研究实验室 1 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700 人,访问学者和学生2200 人。 26 亿法郎(1997 年) 研究并获取人类健康的知识;获取或发展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以及所有促进卫生和医学发展的领域的知识;发现和评价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所有治疗措施和方法。 医学和卫生领域的所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下列五大系统的研究:免疫系统;生殖和发育系统; 心血管、呼吸和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代谢和营养;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 【第85页,表3-3】 |
法国卫生部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院。该院成立于1964年,目前有275个研究所或研究实验室,拥有l万名工作人员,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5700名。研究院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1997年的科研经费约26亿法郎。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并获取人类键康的知识,发展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科学技术,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其研究领域基本上包括了医学和卫生领域所有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126页,第29~34行】 |
抄袭了原文一百多字。 即使针对原文的缩略(中间舍弃若干文字),也属不折不扣的抄袭! |
|
小结:被抄论文约有八九千字,却有一千来字、被切分成七段搬进了晋文! |
另一例证是抄袭陈清龙的文章《发展方兴未艾改革任重道远——全国高校科技产业调研报告》,刊于《中国高等教育》2001第3、4期。
表4: 晋文分段盗取他人成果之明证【二】
|
被抄袭的原始文献【2001年2月18日】 |
晋文【2001年6月18日印刷】 |
核对结果 |
1 |
相继办起了一批科技企业,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大军中的有生力量。到1999年年底,高校有科技企业2137家。【第31页左栏第2~4行】 |
相继创办了一批科技企业,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大军中的有生力量。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大学共有科技企业2137家,【第50页第22~23行】 |
增加了“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句,把“高校”改成“我国大学”,抄袭40多个字。 |
2 |
以高校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在深沪上市的有2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3家;【第32页左栏第8~10行】 |
以大学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在深沪上市的有2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3家;【第50页第25~26行】 |
把“高校”改成“大学”,抄袭30来个字。 |
3 |
近几年来,高校为加快孵化高技术中小企业,营造学校科研、教学的良好环境,在学校周边或在当地高技术开发区内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第32页左栏12~15行】 |
近几年来,大学为加快孵化高技术企业,营造大学科研与教学的良好环境,建立了一批大学科技园。 【第50页第28~29行】 |
虽然在抄袭时将句子略作变通,仍然无法改变抄袭40余字的事实。 |
4 |
其中北大、清华等15个大学科技园已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列入试点单位。这些科技园区正在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孵化和辐射作用。 【第32页左栏16~19行】 |
其中北大、清华等15个大学科技园已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列入试点单位。这些大学科技园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企业的孵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第50页第30~32行】 |
将第二句稍加改动,但改变不了抄袭的事实。原封不动抄袭30多个字。 |
5 |
特别是研究生在导师带领下在科技企业内进行毕业论文、工程设计,培养了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32页右栏第15~17行】 |
特别是研究生在导师带领下在科技企业中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论文,这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第50页最后一行至第51页第2行】 【位置:晋文第二章第三节第“一”部分】 |
将句子略加改动,但主体思想仍属抄袭。 |
|
小结:晋文将陈清龙文章中的内容分五段,搬进了自己的文章里。 |
三. 移花接木,剪刀加浆糊式地拼接、组装。
因论题关系,晋文抄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之处着实不少,不但抄了国家教委、教育部领导们的讲话稿,也抄大学里教育家的文章,这些都被开列在他的“主要参考文献”中。在这份“主要参考文献”中,也有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女士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改革》),但陈部长的一篇重要讲话稿未能进入作者的“主要参考文献”里,而恰恰就是这篇讲话稿,却被晋文大量抄袭!
陈至立部长的这篇讲话稿,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第4期,谨列表对照如下:
表5:晋文盗取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文稿之对照
|
被抄袭的陈至立部长原文【1999年5月10日】 |
晋文第三章第三节【2001-6-18印刷】 |
核对结果 |
1 |
专业学位设置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第3页,右栏第17~18行】 |
专业学位设置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第73页,第8~9行】 |
照抄三十字,原封不动抄袭他人观点。 |
2 |
……研究生培养类型, 特别是开通了在职人员以进校不离岗方式攻读专业学位的渠道, 使工矿企业等产业部门和实际应用战线严重缺乏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局面得到扭转, 也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与产业部门的联系和合作。 【第3页,右栏第24~28行】 |
……研究生培养类型,促进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为在职人员以非全日制进校不离岗方式攻读专业学位开通了渠道,使工矿企业和法律、学校、医疗等实际应用部门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得到缓解,也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与实际用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第73页,第13~17行】 |
仅更改了个别句法,而思路、乃至思想仍是抄袭所得。 |
3 |
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 通过调整、修订, 增设了管理学门类, 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 个,二级学科由原来的654 种调整合并为382 种,减少了42%。对这次修订工作,专家、学者和学位授予单位普遍认为是适时的、必要的,符合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 对于拓宽研究生培养口径, 培养面向21 世纪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4页,左栏第10~17行】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于1997年修订调整了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通过修订和调整,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生培养口径,一级学科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88个,二级学科由原来的654种调整合并为382种,减少了42%。这对于加强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73页,第19~23行】 |
整段抄袭,原文已被减缩了若干字句。 |
4 |
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 是学位条例规定的我国学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国家鼓励公民多渠道自学成才的一贯方针。这项工作开展十余年来, 共有近两万名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 近500 名在职人员获得博士学位, 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骨干人才。但这项工作一度曾出现了一些偏差, 比如有的单位责任心不强, 管理不够规范;在课程考核等方面把关不严,放松标准等;总的看, 以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人员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监督管理, 抽查申请学位人员的学习档案、学位论文, 采取了举行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统测的新措施, 实行了逐级申请学位的政策。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颁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加强了对这项工作规范化管理。【第4页,左栏第19~35行】 |
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是我国学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激励人才的成长。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近2万名同等学力人员获得硕士学位,近500名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博士学位。为保证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质量,国家学位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监督管理,颁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经过不断总结和完善,使这项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73页,第34行~次页第6行】 |
主体是抄袭的,除了中间一部分句子已被删节。 |
5 |
加强评估工作,强化质量监督手段。为保证并不断提高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几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以各种方式组织了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估。如委托部分省、市学位委员会和主管部门对若干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的评估,对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评估,会同原国家教委对“试办研究生院”的评估。特别是组织了对前四批博士点、硕士点的基本条件的合格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结构调整,为进一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4页,左栏第36行 至 右栏第7行】 |
加强了学位评估工作。为促进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几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先后组织进行了对“试办研究生院”的评估;对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质量的评估;对若干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质量的评估等等。通过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结构调整,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74页,第7~11行】 |
具体内容被简化,具体数字被省略,但完整的思想则被抄袭! |
|
小结:陈至立部长的大量思想内容,怎么就悄无声息地变成了晋文的发明创造呢? |
同样不见于“主要参考文献”而被晋文抄袭的,还有张秦岭的论文《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载《高教探索》1999年第4期,详见下页表6。
表6:晋文抄袭张秦岭论文之对照
被抄袭原始文献【1999年第4期】 |
晋文【2001年6月18日】 |
核对结果 |
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 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 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 【出处:张秦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载《高教探索》1999年第4期第27页右栏第9~13行】 |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的,它强调的是掌握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基于这种认识,决定了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基本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对已有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位置:晋文第二章第“四”的“1”,第38页第2~6行】 |
加减句子和个别副词,在抄袭了74字的基础上还抄袭了他人的思想。 |
四.巧取豪夺,明火执仗地抢劫。
列入“主要参考文献”的论著,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抄。参考不等于照抄,这是起码的常识。
顾明远教授是著名的教育家,关于教育学方面造诣颇深,他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向》 (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2期)虽然已入其“主要参考文献”,却被晋文大段大段地照搬,证据如下:
表7:抄袭北师大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的文章
|
被抄袭的原始文献【1996年3月10日】 |
晋文第三章第一节【2001年6月18日】 |
核对结果 |
1 |
学位源于中世纪的大学, 早于研究生教育。当时大学毕业就可以获得一个学位,硕士或博士。 【第6页左栏第1~2行】 |
传统意义上的学位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早期大学,比研究生教育的产生要早500年左右。当时大学毕业就可以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第58页13~14行】 |
前半句在语序上做了改动,增加了“500年”,但主题上还是抄袭,后半句则完全照搬。 |
2 |
到15世纪末,硕士和博士在等级上才出现区分, 博士学位授予高级学科( 神学、法学、医学) 的学生,硕士学位则授予低级学科(文科)的学生。 【第6页左栏第5~8行】 |
一直到15世纪末,学士、硕士和博士在等级上才出现区分,博士学位主要是授予神学、法学、医学等学科的毕业生,硕士学位主要是授予文科的毕业生, 【第58页第16~18行】 |
增加“一直”、“学士”,去掉“高级学科”、“低级学科”及括号,抄袭46个字。 |
3 |
大学任务的改变,导致了研究生教育重心的转移, 即要获得博士学位,不仅要学习大学的课程,而且要从事科学研究,并完成对科学发展有所贡献的学术论文。柏林大学的改革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起了巨大影响, 【第6页左栏第15~19行】 |
大学职能的调整,导致了研究生教育重心的转移,即要获得博士学位,不仅要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而且要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上,并完成对本专业领域内科学技术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学术论文。柏林大学的教育改革及现代学位制度的建立,对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58页第29~33行】 |
增加了、改动了个别语句,主体上仍然是抄袭。 |
4 |
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和全体教师几乎全部曾留学于德国,受德国大学的影响甚深。 【第6页左栏第31~33行】 |
后来担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吉尔曼和该大学的几乎全体教师都曾经在德国留学,受德国大学的影响很深。【第59页第7~8行】 |
只改动了个别副词。 |
5 |
虽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是仿效德国而建立的, 但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两国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其主要差别是美国较注意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德国则注重科学研究。 【第6页右栏第3~6行】 |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虽然是效仿德国而建立的,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本土化”,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与德国相比较,美国研究生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提倡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课程的学习。 【第59页第12~15行】 |
虽然增加了“逐步‘本土化’”,把句子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主题思想的抄袭是确凿无疑的。 |
6 |
最终要求有一篇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水平较高的论文。可见, 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要求博士生有广博的知识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第6页右栏第25~28行】 |
并且最终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位论文。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第59页第27~29行】 |
增加了“并且”、“可见”,抄袭50多字。 |
|
小结:从内容到思想,晋文对顾明远教授的文章都构成了侵权。 |
在三十年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中,有一篇《我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大事记》。该大事记并不见于晋文“主要参考文献”,大量内容却被搬入晋文,可举证如下:
表8:晋文将大量大事记中的内容搬进自己论文中
|
被抄袭的原始文献【1984年3月】 |
晋文第三章第二节第四、五部分【2001年6月18日】 |
核对结果 |
1 |
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等学校,凡是教师条件和科学研究基础比较好的,应从1977年起,在办好本科的同时,积极招收研究生。至此,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十二年的研究生教育,开始进行恢复的准备工作。 【第92页第6~11行】 |
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这个《意见》指出,我国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凡是教师条件和科学研究基础比较好的,都应该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至此,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十二年之久的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全面恢复阶段。 【第67页第27~31行】 |
略去“十二日”、增加“了”、“这个”,将“高等学校”改为“我国的大学”、“重点高等学校”改成“重点大学”、“应从1977年起”改成“都应该”、“积极招收研究生”改成“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始进行恢复的准备工作”改成“开始进入全面恢复阶段”。 |
2 |
十一月三日 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通知规定招收研究生采取:本人志愿,申请报考,经所在单位介绍,向招收单位办理报名手续,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第92页第12~15行】 |
1977年11月,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该《通知》对全国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做了统一部署。 【第67页第31~32行】 |
将“通知规定”的内容用“对全国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做了统一部署。”一句话来概括。 |
3 |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日 教育部发出《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决定将1977、1978两年招收研究生工作合并进行,统称为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七月底结束。经初试、复试,208所高等学校、162所研究机构共录取研究生10,708人。 【第92页第18~22行】 |
197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安排意见》。该《意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规定1977、1978两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合并进行,统称为1978年级研究生。经过报名、审核、初试、复试等一系列程序,全国共有208所大学和162个国家科研机构恢复招生,当年共录取研究生10708人。【第67页第33~第68页第4行】 |
同样将个别词句略作改动,但所有的时间、数据都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 |
4 |
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学位制度的指示,教育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组成学位小组,再次开始研究在我国建立学位制度问题。 【第93页第3~5行】 |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教育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组成联合小组,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再次研究在我国建立学位制度的问题。 【第69页第9~11行】 |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将词句略作变通。 |
5 |
一九八0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八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审定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研究了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的工作部署,决定设立学科评议组,负责学位审定工作。 【第93页第15行、第93页第33~第94页第1行】 |
198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研究了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的具体工作部署,决定设立学科评议组,负责学位审定工作。 【第69页第22~25行】 |
略去“十五日至十八日”、将第一句话在顺序上略作调整,其余照搬九十字。 |
6 |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 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的报告》,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共二十五条,对学位的学科门类,三级学位的标准,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权限等作了规定。 【第94页第10~13行】 |
198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共二十五条,对学位的学科门类,三级学位的标准,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权限等做出了规定。 【第69页第25~28行】 |
略去“二十日”、“同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的报告》”,抄袭74字。 |
7 |
六月十二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讨论研究召开学科评议组会议的有关问题。会议指出,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工作组织。它的任务是:评议和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协助制定贯彻实施学位条例的规章办法;审议有关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争议事项等。会议决定,按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分别设立四十四个学科评议分组。学科评议组成员由学位委员会委员和本门学科中学术水平较高、能够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学者、专家407人组成。成员中有学部委员162人,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94人。 【第94页第15~21行】 |
1981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讨论研究召开学科评议组会议的有关问题。会议指出,学科评议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的学术性工作组织。它的任务是:评议和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协助制定贯彻实施学位条例的规章办法;审议有关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争议事项等。 会议决定,按授予单位的学科门类分别设立44个学科评议分组。学科评议组成员由学位委员会和本门学科中学术水平较高、能够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学者、专家407人组成。成员中有学部委员162人,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94人。 【第69页第28~第70页第2行】 |
此段完全照搬117字。 |
8 |
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会议贯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采取同行评议,无记名投票方式,审定了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 【第94页第22~25行】 |
1981年7、8月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学科评议组第一次会议。采取同行评议、无记名投票方式,审定了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专业名单。 【第70页第2~4行】 |
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日”改成七、八月间,中间略去一句话,抄袭68字。 |
9 |
十一月三日 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1个,学科、专业点812个,指导教师1155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58个,专业点3185个。 【第94页第34~36行】 |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51个,博士点812个,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155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58个,硕士点3185个。 【第70页第4~6行】 |
将“学科、专业点”改成“博士点”、“专业点”改成“硕士点”,增加“博士研究生”。 |
|
小结:晋文明目张胆地将《大事记》的大量内容据为己有,当做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
五. 学风浮躁,史料也想盗窃。
做学问、写论文须从原始资料出发,这是起码的常识,但晋文却做不到,仅举两例:
例1。晋文第二章第三节、第48页、第10~12行:“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是以齐稷下之学复盛,且数百千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今按: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册六、页1895,《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的原文是:“…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为此,笔者查阅了《史记》百衲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也查考了张元济校勘记,均无异辞。可见,司马迁原文作“稷下学士”,而晋文却变成了“稷下之学”!
考“稷下之学”之名,源于五代之后,见乐史《太平寰宇记》、晁补之《济北文粹》、胡宿《文恭集》、张九成《孟子传》、叶适《习学记言》等。晋文括弧内的引文,一下子把“稷下之学”一词的源头毫无根据地向上推了一千多年,并且造成了“稷下学士”一词的缺失,是很不严谨的做法,反映出作者浮躁的学风。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引文,百分之百是转引史料所致!至于晋文是从哪里转引来错误的史料?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另外,据余英时先生考证,“文献中亦从无‘稷下学宫’之称”。[①]
例2。晋文第二章第三节、第48页、第25~26行:“自西周至春秋时期,古代‘大学’的教授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的所谓‘六艺’(《礼记·文王世子》)”。
今按:从头到尾查阅《礼记》“文王世子”篇,怎么也找不出“六艺”一词,更无关于“六艺”之诠释,应是转引而来(至于转引自哪里?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可见其率尔操觚,又一次暴露出其学风之浮躁。其实,晋文关于“六艺”之陈述,最早的出处是《周礼·地官》“保氏”篇:“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十三经注疏》上册总第七三一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
因此,晋文错误有二:第一,引文出处有误,非《礼记·文王世子》、而为《周礼·地官》;第二,2001年时若仍将《礼记》所载视为“西周至春秋时期”,则表明作者对“古史辩”常识连一知半解也缺乏,其知识尚停留在前顾颉刚时代!
上述仅举出五类、十例,足以说明晋保平先生抄袭的实质。
笔者在刊物当编辑已十有余年,曾见过烂稿子,但没见过这么烂的稿子。
北京大学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极个别的抄袭事件,但与晋文的大面积抄袭相比,也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抄袭,在北大历史上亦恐怕属于首例。晋文抄袭的拙劣做法,表明博士学位获得者“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②],在北大校史上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阴影。
晋文的抄袭行为令人震惊,抄袭手法翻云覆雨,足以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