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圣地(1)—一生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 [2020/08]
- 穿越圣地(2)--凯撒利亚 [2020/09]
- 这就是温哥华最差的社区吗?(组图) [2014/04]
- “逃离中国”(组图) [2013/12]
- 穿越圣地(3)--“上帝的葡萄园”(迦密山) [2020/09]
- 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为昆明遇难同胞默哀! [2014/03]
- 落基山脉之旅(6)--“皇冠上的宝珠” [2015/10]
- 受难节的意义 [2017/04]
- 远志明事件之我见 [2015/01]
- 成都之行(2)---人文篇 [2013/07]
- 我为什么要看《人民的名义》? [2017/04]
- 一个历史短浅的国度---育空地区(一) [2013/09]
- 《甄嬛传》中有值得宣扬的价值观吗? [2013/06]
- 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图书馆(组图) [2014/01]
- 耶路撒冷到底属于谁?(一) [2018/01]
- 自由经济市场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吗? [2015/03]
- 圣地亚哥一日游 [2017/04]
- 如何看待动物的生命?(组图) [2013/07]
- 成都之行(3)---都江堰 [2013/07]
- 看了温哥华,能留还是留下吧! [2015/04]
- 东海有战事发生的可能吗? [2013/12]
- 谁是背后的黑手? [2015/01]
- 方舟子何罪之有? [2014/10]
- 国民党为什么失败? [2014/11]
在当前有关中国未来社会体制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的讨论中,也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我与一部分网友有了一 些不同看法。他们根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问题,认为资本主义并不适合中国。特别是这次薄熙来事件所暴露的一些社会现象,判定中国社会存 在一定的“社会主义”土壤,且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才是中国未来的正确出路。为此,个别网友还搬出了不少持有相同或类似观点的政治、经济、社会等世界著名学家和伟人,来作为他的坚强后盾。在这些名流大家中,他最为推崇的是约瑟夫.熊彼特的理论,因为熊彼特提倡的就是民主社会主义制度。
为了写这个帖子,我连续熬了好几个长夜,终于将熊彼特的那本已经看了一半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目十行快马加鞭地翻完了。由于知识所限, 这本书对于 我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也不知牺牲了多少脑细胞。其实我对熊彼特的了解也只是道听途说,如果不是大家三番五次提到这个名字,我也不会特意去读这本书。据作者自己介绍,这部书是他用了40余年的时间,来对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进行了认真仔细地潜心研究后才完成的。问世后在 学术界反响很大,而且其学术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对于这样一部巨著,囫囵吞枣是根本不得要领的,也为这种大不敬深感愧疚和不安,惟愿大师的在天之灵见谅了。 因此,如果从学术角度出发,我是完全不够资格评价该书,这里纯属网友间的闲聊,不具备严谨性,观点也非常幼稚,还望各位网友不吝指教。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熊彼特【J.A.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1950)】出 生在奥地利,早年做过奥地利的财政部长,因倾向英国和法国和反对工业国有化而辞职。后来他移居美国,并在哈佛大学任教授 直到辞世。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 济大师,特别是其学术地位和品格,非常令人尊崇。据说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且还能做到兼容并蓄。这一点,很值得 我们学习。他因为与社会党人交 往甚密,有人称他为社会主义者,因此也遭到一些争议甚至批评。但他自己并不接受这个“帽子”,自认是一位资产阶级学者,因为 他接受的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 大师庞巴维克、马歇尔等的嫡系真传。由此看出,他并不是因为反对资本主义才作社会主义研究的。
该书于1942年发表,是熊彼特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共有五篇。第一篇《马克思学说》和第五篇《各社会主义政党史略》我都没有认真读,而把关注力放在了中间的三篇。坦白说,这本书远不如韦伯的那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从开篇就吸引了我。
从 第一篇里大段有关马克思学说的论述来看,熊彼特很尊崇马克思,并且称之为先知和导师。他自称资本主义者,却对马克思以及其学说如此尊重,可见他的 为人为 学品德确实非同一般。他认同马克思的一些观点,也有很多与其相左。他们都认为资本主义会灭亡和社会主义会实现,但对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和过程看法不 一 样。特别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论述,两人根本是南辕北辙。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而熊彼特则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经济 变 动的形式和方法,且是在内部结构的变革和改良中发展的。
第二篇的题目很引人注目。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作者采用的是自问自答形式, 而且回答的很肯定和直截了当:不能!他首先声明资本主义不能存在下去, 不是因为其经济失败而崩溃,而是因经济成功破坏了保护它的社会制度。他仔细分析了两个理由,一是经济原因,另一个是非经济原因。
从经济原因看,他认为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增长中变化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周期性经济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 使现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增长的结果也不可避免使本身陷入困境,并逐 步走向没落。这与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斗争论截然不同。不 过,他同马克思一样,都认为资本主义不会使资本家利益均衡。资本主义就是一种“你死我活” 的竞争。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下来,并逐渐形成新的寡头和垄断。不 断垄断化的结果一定会扼杀竞争,最后企业走向组织化形成国家经济。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不 能存在下去是因为经济极度繁荣的必然结果。
在非经济原因方面,熊彼特解释是资本主义不能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发 展的真正动力,没有创新就不是资本主义。一个企业能否 生存和扩张,并走向垄断,根本原因取决于该企业是否拥有更高的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论”几乎贯穿了 他的所有相关学说,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苹 果公司的扩张和垄断,靠的就是不断创新。虽然团队管理是一方面,但没有实实在在的拳头产品,是很 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段时间苹果公司投诉三星公司 涉嫌侵权,并且赢了这场官司,就是取决其产品在世界上的垄断实力。
因此,他认为创新能力的消失,是资本主义不能存在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去创新能力,他解释是投资机会和文化支持的消失造成的。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到极限,投资达到饱和,所有机会都将属于公共范围,而不再属于私人。同时,文化的影响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他分析说,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极限,经济逐步走向垄断,生产完全程序化、自动化,一切都可“计算”出来时,“创新”不再具有特殊能力而慢慢变成常 态,社 会也不再需要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自然就逐渐消失了。同时,资本主义的高效率,也会引起社会知识分子和群众产生厌恶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形成不 利的 社会和政治气候。在几重力量的挤压下,资本主义将会慢慢消失。而这个消失的过程,也就是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他的这个逻辑我有 点看不懂。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无论其经济如何发达和垄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性质没有变,即便因新的垄断形成资本重组或走 向集团化(也可叫组织 化),但也不能算是国家经济啊。所谓国家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以公有制为基础,这个所有权关系怎样转换呢?有人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社会现 状,特别是欧盟的出 现,用来证明熊彼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我认为这个看法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依然是私有制,欧盟的出现也是因形式所 迫,为了增强区域性 竞争力而已。如果只是因为社会富裕程度高和福利好就可定义为社会主义,那么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甚至包括以色列都可以说成是社会主义 国家。相信这些国 家也不会接受这个称呼。事实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消失,反而看到资本主义给他们的社会带来的和谐景象。难道不是吗?尽 管资本主义存在 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有哪个社会制度会比此更好呢?
资本主义发展的这几百年来,它的高效率以及资本全球化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 危机,确实引起了社会的强烈批评和反感。在这些批评中,主要集中三个方 面。第一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批评。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历史上确实 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第二是对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批评。自金融 全球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结构,基本都堕落成一种政治的权威专 制,已经完全背离了市场自身的运动规律;第三是对以美国为首的几个老牌资本主 义国家的批评。因为这些国家已经把资本主义由单纯的经济制度掺杂了地缘性的 政治制度,并且在世界上造成了一系列的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和外交冲突。
可是,若仔细分析会发现,以上这些基本都是针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 产生的理性主义思想意识以及自由主义泛滥的批评,很少是针对制度本身,更没有引起普遍的敌意。就连不久前由美国华尔街席卷世界多个城市的“占领”运动, 我也没有看到打到政府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口号。这些问题固然存在,批评也很正 确,连我自己也常常发文批判。问题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下,那些没有资本 主义的封建国家或所谓的社会主义专制国家,它们的情况是否就更好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