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瓦杜兹,进入瑞士。晚上的住处比较远,要抓紧时间前行了。瑞士虽然没入欧盟,但加入了申根,所以出出进进也是没有遮拦。
路还算好开,可能是周日,摩托友挺多。
路经的山村
一侧山、一侧景的隧道
路过山上一处滑雪场,停车修整。
外边真得很冷,没有需要就别下车啦。
躲在车里照下老罗在寒风中看摩托的痴情。半年后,他把自己的摩托古兹卖了,说:Enough is enough! 看来什么都有够的时候。因为出悉尼要经过几个区,回来时不光交通灯多,近年人口暴增路上车也多多,大热的天穿着那套衣服,真的不爽。他曾说年轻那会儿,把报纸夹在皮衣里防风御寒,骑上几个小时去奶奶家,然后睡在奶奶家高高的软软的暖暖的床上。看来还是年轻人顶暑抗寒能力强!
到了国外后,我才知道老外有一大帮摩托车发烧友,摩托只是他们闲时的玩具。老罗说他19岁时,把车卖了,换了Honda 305 Super Sports,骑着上班时,老板管他叫:Temporary KIWI,现在轮到他笑别人 Temporary了。中国改革开放后,要用出国指标或者靠关系才能买到日本进口摩托车,贻误了多少摩托爱好者的愿望;不过,据说一部分最早的摩托发烧友都因车祸不在人间,Temporary了,呜呼唏嘘吧!
一汪清泉,“山因水而活”。
山谷中的溪和下山的路
山洞一个接一个。多山之国瑞士,隧道也多多,二战时,希特勒要通过瑞士连接盟友意大利的路,瑞士以中立国的立场坚决地拒绝了,并说如果德军胆敢进来,他们将炸毁通往意大利的通道。路烂了进瑞士还有什么意思,希特勒只得作罢。看瑞士国,东是奥地利、西是法国、南是意大利、北是德国,(小列支暂且不提),位居中央,两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转圈的打,人家仍能安然无恙,可见阿尔卑斯山的天然屏障是功不可没,当然还要有瑞士的兵强器厉,武装中立。
山下看到的山浦。据说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士人,因为生活环境的练就,矫勇好战、忠诚勇敢,是声誉最佳的雇佣军兵源。也有人说,山多地少,当雇佣兵是个不错的就业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那么多的政治、金融机构都驻扎在瑞士,头头脑脑成天去开会,黑钱白钱都往他们的银行存,这当然的带来不少工作职位。
来到瑞士湖边旅馆LAKE LODGE。77.3欧一晚
姐夫看了看厨房,十分满意,身怀好厨艺的人才注意厨房。
我看看餐厅,这是真正的青年旅馆哦。
接待的姑娘说:你们订的房间热水出了毛病,要修理,不过我们把你们安排到湖边的五星级宾馆,相同的价钱,如果你们不满意,让他们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们。花这个价钱去住五星宾馆,还能碰上这等好事?岂有不满意之说。
出来照了照怡人美景,开车向湖边五星奔去。
然后,我们就住进了五星宾馆。。。旁。宾馆对面有间小楼,下面是洗衣房、库房,上边有几个简单客房。花什么钱享受什么待遇,咱们也没发表什么意见,在哪儿不是睡觉。这样,我们就独占了小楼三晚,万幸没有其他客人。早上出门时,老罗问楼下折衣服的女士:你们用什么语言?她用英语回答说:Of course the Deutsch.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瑞士方言,他们竟有四种官语。英语并不在其中,但我们在瑞士碰到的人,几乎都能说英语。
小楼唯一与五星贴上点边的是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