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剧情进展顺利,导演私下窃喜,已见分晓 [2013/08]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随便说说 [2012/06]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1972年,也就是尼克松访华的同一年,中国政府邀请了十几位美国年青的左派人士,到中国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访问。将近40年过后,代表团当中的成员之一、目前旅居英国的国际著名记者、中国问题历史学家梅兆赞,回忆了首次踏上中国土地的情形。
梅兆赞说,当时是作为美国的一个激进派团体“美国关注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成员,被北京邀请的。这个团体当时的宗旨是反对美国对越南开战,并且要求美国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整个行程,他说,都是由中方出资。
梅兆赞说,代表团成员,都学过中文或者是相关的课题,他本人,还有其他几位,都在台湾学习过,但是,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共和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一起同行的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回忆说,代表团成员事先还特地学会“国际歌”,准备为东道主演唱。
那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到第六个年头。
梅兆赞回忆说:“跨过罗湖桥,从香港进入中国,大家激动得互相拥抱:‘终于踏上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了!’前来欢迎我们的中方代表也很热情:‘美国朋友,欢迎你们!到中国来,最想看什么?’‘什么都好!’‘要不要去一个典型的中国工人家里参观?’‘当然!当然!’”
第二天一早,美国客人被带到广州一个住宅楼,被介绍给一个“典型”的中国工人家庭:一对夫妇,两个孩子,一个老奶奶,两室一厅,有单独的厨房、厕所,电视机、收音机、好几辆崭新的自行车都摆在那里;床上的被褥都是新的。那位工人为大家介绍工厂里都有多少工人、工资多少、多少人有手表、自行车,等等。
轮到代表团成员问问题了,有人问:不是说中国现在没有任何犯罪现象吗?那为什么窗户外面要安铁栅栏?自行车上为什么要安锁?对此,中国领队的回答是,这栋楼是解放前建的,那时候,社会上犯罪很多;自行车嘛,也是按照旧社会的样式造的。
踏上中国兴奋不已
梅兆赞回忆说:“第二天一早,我五点钟就起床了,兴奋得了不得;中国,我终于来了!”
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梅兆赞迅速地穿好衣服,走出下榻的旅店,步入了革命人民的洪流。走着走着,他停了下来:这不是我们昨天来过的那栋楼吗?就在这时,他碰巧看见了昨天结识的那位年青的工人,正抱着孩子,拿奶瓶给孩子喂奶呢!那个年青的工人正好也看见他了,并邀请他到家里“喝杯白开水。”
这一回,展现在梅兆赞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个场景:“没有电视,可能有台收音机吧,我记不大得了,崭新的自行车也不见了,只有一辆很旧的自行车摆在那儿;床上的被褥看上去也有年头了;厨房、厕所,也是跟很多家合用的,两室一厅变成了一室一厅。我问这位工人:‘昨天看到的都哪儿去了?’他说:‘昨天你们看到的,都是上面安排好,专门给外国朋友参观用的。’”
梅兆赞回忆说,当时是踉踉跄跄地回到旅馆的,“心潮澎湃”得不可言喻。
中方的负责人已经在旅店大堂里等候他了。
“你上哪儿去了?”
“到外面随便走走。”
“擅自出去走,你得写检讨。”
“这有什么可检讨的?”
“东道主”随后架起梅兆赞的胳膊,上了电梯之后,把他反锁在房间里。“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梅兆赞回忆说,当时根本不能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另一方面,一同来中国的那些美国人对这件事的反应,也让他记忆十分深刻。
他说,随行的10几个人当中,除了前面提到的《纽约时报》的理查德•伯恩斯坦之外,其他人大多数都说,中方做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就像你到谁家吃饭,人家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来招待一样;还有两个人甚至说:那个工人,你敢肯定他不是台湾派来的特务?
梅兆赞说:“难道你们看不出来?这是他们上演的一出戏!”
后悔当初留下
本来定好六个星期的行程,三个星期之后,梅兆赞觉得很难再继续看下去了,但是,随行的人说,你要是提前回去,这不是给那些反动派们以口实?那时候,西方已经有一些学者,像麻省理工学院的Lucian Pye(白鲁恂)对毛泽东、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及共产中国总体上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质疑。梅兆赞被说服留了下来,完成六个星期的旅程。40年后,他仍然对当初留下表示后悔。
中国官方友人继续带着“美国朋友”到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去参观,并且还安排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他们见面,但是,经过对“典型中国工人家庭”一前一后的参观,让他对所有经由官方介绍的现实,都打上了问号。
梅兆赞说,在广州碰到的那位工人,是他到中国采访多年来,遇到的可以说是最勇敢的一个人,因为他在1972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了真相。
梅兆赞1993到1998年间是英国泰晤士报东亚部主编,发自天安门广场的报导,使他荣膺英国报纸1989年度国际事务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梅兆赞曾随同英国历届首相和外相等到北京,采访的人物当中包括有达赖喇嘛、周恩来、邓小平和李登辉。
1972年同梅兆赞一同到中国的“美国关注亚洲问题学者委员会”成员当中,很多人日后都成为美国以及国际上颇为影响力的中国问题学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