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转贴一) [2012/12]
- 葡国单身华人的性事(一) [2012/02]
- 强大的中国为什么要害怕一个女人的声音? [2013/01]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二) [2012/01]
- 从四个贪官母亲的凄凉生活看官场的险恶,谁之过? [2016/09]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 [2012/01]
- 葡萄牙华人同居现象浅析 [2012/01]
- 从四个党校毕业生看中国官员的素质,谁之过? [2016/09]
- 我见过的海外中文报纸 [2013/01]
- 单身女人档案:秋莲的奖品(18+) [2012/02]
- 从四个“慈善家”看他们的慈善动机,扒下“中国慈善家”的外衣 [2016/09]
- 关于幸福与性福的话题 [2012/12]
- 乒乓国手叶明辉在葡萄牙的日子 [2012/02]
- 在欧洲以牌为生的华人 [2012/02]
- 第一次亲密接触 两万次点击回报 [2012/01]
- 为了一个“强大中国” 中国人民究竟失去了什么? [2012/12]
- 区委书记不一定都是好人! [2012/11]
- 道德与生理哪个更重要? [2012/02]
- 从两起校园惨案看中美两国的新闻自由和官方态度 [2012/12]
- 20小时公开定案和20年内部结案(朱令案联想2) [2013/05]
- 新72家房客(葡萄牙版) [2012/01]
- 贫穷无法选择 母亲帮我成才 zt [2012/02]
- 是谁在控制“网络言论”? 国内网络秩序一片混乱! [2012/12]
- 进村一个月,近10万次点击令我开心 [2012/02]
两个案件两种结果,但是不公开案情却是一样的。为什么?
地点:北京
人物:年轻女性
年龄:22岁和20岁
事件:坠楼和投毒
时间:2013年和1995年
2013年5月3日凌晨4点多,在京打工的安徽打工妹袁利亚(22岁),离奇从北京京温服装批发市场“跳楼”身亡。警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即定性为自杀。死者男朋友要求警方让其查看监视录像,警方说他们没领结婚证不是直系亲属无权查看,现在死者的妈妈过去了,去了大红门商城派出所要求查看监视录像,警察又说这是自杀没有立案就无权查看。
既然警方这么快就定案,一定证据确凿,板上钉钉。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立即向死者亲属公开或者向全世界公布案情即可。依此还可以充分证明北京警方的刑侦能力一流。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保密,保密,再保密。宁可出动警力动用警车直升机也不泄露丝毫案情秘密。真不知道这里面究竟隐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此时此刻,人们联想到20年前同样发生在北京的案子却是另一种结果。案发至今都未能告诉受害人家属任何关于破案的信息。保密,保密,再保密。宁可偷偷的内部结案也不告知受害人家属任何结果。
直到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北京警方才出面解释:警方对这起案件未能侦破深感遗憾,对朱令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家人承受的痛苦深表理解和同情。北京警方同时表示,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既然依法公正办案,就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为什么还要内部不公开结案?为什么不及时告诉受害人家属真情实况?完全没有必要藏着掖着的,你的公正性在哪?
既然未受到任何干扰,就尽早实话实说,何必等到20年以后当人们想起或嚷嚷起这件事了你再说?谁干扰了你?
同样发生在北京的两起案件,一个20小时定案,一个20年未果。定案也好,未果也罢,但是为什么不能及时公开案情,让受害人家属享有知情权。实在令人费解。
1994年12月,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本科学生朱令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1995年4月28日,被确定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北京公安局报案。公安局接报后迅速开展工作,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依法立案侦查,组成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专案组根据朱令日常活动情况,深入调查走访了130余名相关人员,并对北京市经营、使用铊盐的100余家单位开展工作。因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到公安机关接报案件,时间已近半年,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尽管办案人员尽最大努力,采取了当时能够使用的各种刑事侦查措施,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
1997年4月2日,孙维被公安局14处作为嫌疑人带走讯问,持续8小时,然后放回。孙维在这次讯问中得知清华出具材料声称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而且实验室的管理非常严格。
朱令案,调查范围广,时间长,仍未抓到凶手,无法定案,因此20年不敢公开宣布。而几天前的坠楼事件,北京警方并未调查这么多单位也没排查这么多人,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定性定案并公开宣布。究竟是现在的刑侦能力超强,还是以前的破案水平太低?不得其解。
凡事都要有一个标准,一个工作程序,公正办案,秉公执法,公开透明,给所有公民一个公正的交代。长期下去,公检法就可以得到广大公民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忽快忽慢,藏着掖着,躲躲闪闪,不敢公开的做法实在无法取得公民的认可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