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丑陋的中国人 [2013/09]
- 究竟是薄熙来倒在这个女人手里,还是这个女人倒在薄熙来手里,拟或是两人加儿子一起倒 ... [2012/04]
- 说句实话, 撤职查办薄熙来行动过程本身,即违法,又属急需政改的范围之列 [2012/03]
- 土豪王总轶事 [2015/05]
- 听世界最顶级华人牧师的布道 [2016/09]
- 她的名字也将和"六四"永存 [2013/06]
- 年年六四,今又六四 -六四亲历记 [2012/06]
- 六四,杀鸡为什么非用牛刀? [2013/06]
- 不艳之遇 [2011/10]
- 美国政府密切配合北京高层平稳处置薄王事件,功不可没 [2012/04]
- 还不完的亲情债(回国杂记之四) [2013/03]
- 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 [2013/08]
- 小色狼的初恋 [2016/08]
- 我所遇到的“机票超卖”经历 [2012/12]
- 章莹颖同学很可能已经被变态魔毁尸灭迹 [2017/07]
- 八十岁学车记 [2011/11]
- 是否父亲对女儿的成长比母亲影响更大一些?--父亲节随想 [2012/06]
- 濒死体验 [2011/10]
- 别总盯着中国,美国也到了政治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2012/11]
- 致网友BL—518 后来呢 [2011/10]
- 小时候我们都玩儿什么? [2011/11]
- 有感于甜,不甜的《想往中国》 [2012/06]
- 假如 中国投降了美国 [2023/06]
《魂断蓝桥》轶事 (连载2)
(作者 Duffy Jing)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2 美国电影《魂断蓝桥》(电影英文原名“Waterloo Bridge”)
英国故事“魂断蓝桥”,1930年首先是以百老汇舞台剧的形式,在美国纽约首演,轰动一时。1931年发行了美国第一个电影版本,却反应平平。1940年美国米高梅公司重新拍摄了电影《魂断蓝桥》(电影名为“The Waterloo Bridge”)。并因此走红全美,享誉世界。故事讲的是,一战时期在英国发生的一个荡气回肠的凄美爱情故事:来自苏格兰英俊潇洒的英国上尉军官罗伊,在休假途中,和聪明美丽的芭蕾舞演员玛拉在伦敦桥(即滑铁卢桥)上的空袭警报声中偶遇,一见钟情,遂定终身,玛拉把自己脖子上戴的护身符送给罗伊作定情之物。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罗伊还是坚持要在重返前线前与玛拉完婚。罗伊是军官,结婚必须首先经过上司批准。几经周折,批准下来。两人又立即赶往教堂。因为已经过了下午三点,牧师说按照法律规定,过了下午三点,牧师的主婚将不能生效,只好约定第二天上午11点再到教堂来。哪知当天晚上,罗伊忽然接到立刻随军出发的命令,离火车开动只有半个小时了。此刻,玛拉正在集合准备去演出。由于罗伊此去也许会牺牲疆场,而玛拉的剧团也预定要去美国演出。两个来不及结婚的恋人将天各一方,生死未卜。两人相约在伦敦桥告别。为了按时赴约,玛拉不顾违反芭蕾舞团规定而耽误了演出时间,当她赶到滑铁卢车站,火车已经开动,两人只能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挥手告别,预祝平安。待玛拉赶回到剧场,已经误了演出,玛拉因此被剧团开除。穷困潦倒之时,又看到罗伊战死的通报(实为误传),玛拉顿时崩溃,后来为战时生计所迫,贫病交加而误落风尘。再后来,实际上只是被俘的罗伊而误传战死,顺利归来时,两人又在伦敦桥相遇,旧情复发,两人发誓再也不能分开。随后罗伊要带玛拉返回苏格兰家乡,举办盛大的婚礼。当玛拉得知罗伊家是个非常讲究门第和声誉的家族。为了她深爱的罗伊,清纯的玛拉不忍隐瞒自己的过去,在婚礼前夕,玛拉选择离去,最后在两人初次相见的伦敦桥上,玛拉殉情诀别。
1940年版的《魂断蓝桥》,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主要归功于电影剧本的成功改编,特别是电影公司启用了此前红遍全美的电影《乱世佳人》的女主角费雯丽,她惊人的美貌和卓越的演技为该片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其实,导演最初选定的女主角并不是费雯丽,理由竟是嫌费雯丽长得太漂亮了,导演无意用帅哥美女盖过情节。同时,费雯丽的母亲也试图阻止她,不让她接受玛拉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是个风尘女。费雯丽坚持,说服导演,表示演出时不化妆,素颜上镜,以减低漂亮程度。充分显示出她对电影的执着和为艺术的献身精神。片中的男主角罗伯特•泰勒曾是费雯丽在剧团的同僚,当时还是个学生,他们二人正堕入情网。罗伯特亦被星探选中,担任男主角罗伊。他的形象和演技同样成为该电影的亮点。最为电影增色的当属它的电影插曲《友谊地久天长》,它原本是一曲苏格兰民歌“Auld Lang Syne” ,后来在英国广为流传,英译名为”Old Long Since”,或”Farewell”,别名“Times Gong By”,(中文译为“友谊地久天长”,也译作“一路平安”)。它本是由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根据一个老人吟唱的民歌记录下来,歌词深情委婉,曲调醇美悠扬。也成为电影广为流传的绝配。电影中只作为主题音乐,重现了八次之多,音乐中没有配歌词,却因为该民歌的众所周知,反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外效果。观众从音乐曲调中,就联想到歌词,从而深刻领略到它对突出主题,烘托剧情,展现内心的作用。在中国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即使没有看过电影《魂断蓝桥》,也一定熟知该电影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别名 “一路平安”,或者是“骊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