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往年回上海,必做的功课是为父母和长辈上坟,寄托一点思念。今年却又多了几位扫墓的对象,三个姐姐都走了,两个葬在上海,总要再去见一面;一位农场结识五十余年的莫逆之交,还小我一岁,生了脑瘤,今夏也走了,再见时已隔阴阳,到他墓前忍不住老泪纵横。
到我这个年纪,还活着的碰头,话题离不开健康和养老两方面了。尤其是养老,这次回去听到与看到的如此纷纭,真令人理不出一个头绪了。
我的同龄人辈,除了含饴弄孙之外,高堂犹在,承欢膝下的也还不少。现在生活改善,医学昌明,九十多岁的寿星随处可见,百岁人瑞也不是新闻。在恭贺老人家寿比南山的同时,看不到的却是伺候者的艰辛啊!
小学同学的母亲一百岁了,身体自然羸弱,胃口也越来越差,慢慢的就不想吃东西了,再慢慢的眼见得就不行了。儿媳妇劝了也不听,急得流眼泪;儿子看着不对,只好跪在母亲面前,说你不吃我就不起来了。这样逼着,总算吃一点,把口气给回过来了。我问:“你每天这样也不是办法呀!” 他反问:“有什么办法呢?” 这倒也是,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九十六岁,老年痴呆,好不容易送进公立养老院,费用便宜得令人艳羡。可是那种公立养老院是只管养,不管医的,老人家有一点点不舒服,马上夺命连环Call 一个接一个打给子女,子女不到,他们是不管老人死活的。同学聚会,她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怎样照顾老父亲。她说,大家都说父亲高寿是我们子女的福气,但不知道我们伺候他的艰辛啊!
我们这一代,一般都有兄弟姐妹几个,父母老了病了,大家还有个商量,有个分工,或者老人健康时到子女家轮流住,或者老人病了子女到医院轮流值班,累了还有喘口气的时候。我们的下一代,十有八九是独生子女,一对小夫妻要照顾四个甚至八个老人,怎么弄得过来啊?
这次回去,听了很多养老的信息,有趣,又有些心酸。
一种叫“抱团养老”。几对夫妻平时玩在一起,兴趣相同,话语也投机,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商量着把房子弄到一起,大家轮流值班,过一种半集体的退休生活。不过这种想法理想主义的成分重了一些,不要说有人病了躺在床上,朋友照顾屎尿不可能长久,即便大家都健康,日日住在一起亦难免生出龃龉来。因此,这种养老法似乎也不见有大力推广的。
另一种叫“小老养大老”。六十余岁的退休者称为“小老”,身体好的也还做得动。让这样的“小老”去照顾八九十岁的“大老”,做几个钟点就积累几个钟点的积分。等到这批“小老” 变成了“大老” 需要照顾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当年的积分,请新的“小老”来照顾他们。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令人心酸,但似乎是个可行的自救之道,不过应该有个组织者吧?在中国,好像唯有政府可以担当组织者的角色,不知道政府有没有这层考量?
当然,最流行的养老方法是住到养老院去了。同学告诉我,上海现在一般的私立养老院要先交一笔定金,从一百万到二百万不等,视等级高低而不同。老人入住后还要每月交月费,少则五六千,多者上万甚至更多。老人去世后定金可以退还。他就考虑走这条路了,因为他是个中产阶级,拿得出这笔定金,而独生女儿去了美国,依靠不上了。他的朋友圈里,很多人考虑走这条路,正在到处物色适当的养老院,有的甚至先付清定金占个位置,免得过几年定金涨价。不过这样的养老院,即使住得起,他说也只能满足百分之十的需求。那住不起的人呢?他耸耸肩,双手一摊。我听了并不吃惊,只是感到遗憾。这种事情,政府不作为是题中应有之义。领头的沉湎于中国制造2025、中国标准2035、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这些春秋大梦,即将垂垂老去的这一代人如何养老,在他心里没有位置吧?反正他的娘没有这层担忧。
我小时候读《古文观止》里的《陈情表》,有一句话“伏惟陛下以孝治天下。” 我有些不解,老师解释道:西晋司马氏的祖先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曾经是曹魏的臣子,后来篡权夺位,是为西晋。如果以忠治天下,那是打自己的脸,无奈,只能以孝治天下了。历史走到今天,又何其相似!今上也是以孝治天下,据说立了新法,子女不赡养父母算犯罪,要吃官司的。我总怀疑他立这个法背地里有些猫腻,恐怕是想把养老的责任丢给子女吧?可是当年口口声声“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是谁说的?今天装聋作哑全忘记了吗?
这次回去,同龄朋友们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却没有听到什么完善的解决之道。大家也只好过一天是一天,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吧,尽管这个“将来”是转眼就到了。我有点杞人忧天,再过十数二十年,中国大批的老人老无所养,晚景凄凉,恐怕会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为政者现在当未雨绸缪啊!
我已经离开了,也没有打算回去养老,所以这篇文章也只是旁观者言。很欣赏现时网上流行的两句话:老得慢一点,死得快一点。算命先生说我是死于心脏病,我听了很高兴。心肌梗死,转眼就走了,不受缠绵床榻之苦,不添儿孙陪伺之累,奄然而逝,也是一种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