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这是我祖母在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读书时的一篇作文,时当1907至1909年之间,她那时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再过两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就灭亡了。100多年过去了,今天重读旧文,有什么感想呢?
儒家严义利之辩与近世权利义务之说相冲突否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诚以义利二字乃相反之名称,其势不可以并行者也。然近世之人皆汲汲焉以尽义务、保权利为强国安邦之善策,则又宜兼而行之也。然则儒家严义利之辩与近世权利义务之说,其果冲突与否?试申论之曰,儒家所辩之利,其利私。私者何?非应有之利而享之也。以小者言之,唯一己之利自图,而卒之遗祸于众人;以大者言之,夫卖路权也,卖矿权也,种种国脉所系之事而利用之以饱私橐,若不幸而全国之民皆为异种之奴隶,全国疆土皆为他国之属领,是谁之咎欤?非以私利自图者之咎,其谁之咎哉!儒教必严辩之,职此故也。若近世之保权利者,其利公,公则众人共享之利也。共享者何?导民生财是也。开矿以需民用,造路以便交通,力讲农学以兴农政,是皆有益于人,故其利公也。况当今之世,对外人言,尤不可以义自拘,而弃其权利。果如是矣,其何冲突之有耶?
老师评语:胸中雪亮,腕下风生。
孔子的这句话,出自《论语∙ 里仁》。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有相似的论述,《孟子 ∙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儒家强调“义”与“利”的对立,而近代思想又相信“义务(义)”与“权利(利)”应该并行不悖,当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祖母在作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利有“私利”与“公利”之区别,私利为一己之利,中饱私橐,必须严格禁止;而公利为民生大众之利,当争取而兴建之。从中可以看到在时代新旧交替之际,试图将旧传统转化为新动力的一种努力。当时浙江保(铁)路运动风潮迭起,民众坚决反对英国强行借款,插手浙江铁路的兴建。领导人之一的浙江铁路公司总经理汤寿潜,便是祖母的父亲。因此祖母文中提及“对外人言,尤不可以义自拘,而弃其权利”,想必是有感于时势而言。老师有一句眉批:“骂尽世人,快哉!”又有一句总评:“胸中雪亮,腕下风生”,亦可见老先生读到此处时的会心一笑。
100年光阴容易过,回过来看看今天,义利之辩这个数千年的话题似乎依然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反而有向负面发展的趋势。祖母给“私利”下的定义是“非应有之利而享之也”,“唯一己之利自图,而卒之遗祸于众人”。这种事情,今天还见得少吗?当朝执政的衮衮诸公,恃着“老子打天下,后辈坐江山”的傲慢跋扈,哪一个不在图“一己之利”,或者图“一家族之利”?芸芸众生,也是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孟子早就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习主席也遑遑乎不可终日地警告着“亡党亡国”的危险。可是有什么解决之道么?儒家只能提出善意的训诫,实际上无法约束贪婪的人性;法家一味护着君主专制者,反而加速了矛盾的爆发;道家潇洒地说“同我勿搭界”,佛家慈悲地唸着“阿弥陀佛”,中国的传统在这里缺了一块。照理说,礼失而求诸野,华夏没有,可以求诸夷狄。可惜那个姓毛的到姓马的夷狄家里求来一块烂肉,捧在手里当宝贝,他的孝子贤孙一个个都不愿意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于是乎传统的善意被置若罔闻,传统的弊病却与外来的毒素结合起来发酵,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样下去,100年之后,我们的祖国会变成什么样子?虽然我们都看不到了,但想想却徒增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