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年收入六万的四口之家怎样活 [2011/12]
- 对比国内组装的高铁与日本高铁的差距---广州行(2) [2015/10]
- 红灯区-夜总会-肉欲-衰落---三藩市奇景(4) [2011/12]
- 女人的胸不必大, 真胸不怕爆 (儿童不宜) ---世外桃源(5) [2011/09]
- 我在美国做泥工很无奈---前院后园(3) [2011/09]
- 美国强大是因有超强的军队吗? [2015/05]
- 游客看不到中国城家庭的蜗居生活 [2015/02]
- 加州男女共厕有那么可怕吗? [2015/05]
- 火炉长沙,满城美女汗香薄衫凉---回国记(6) [2015/08]
- 贫富差距,麓林靓影伴佳肴,陋巷贫寒私家饭---回国记(20) [2015/09]
- 逛老菜市,方知上品牛排是何样 [2015/12]
- 回国坐高铁,方知高铁不为旁人知的一面 ---广州行(1) [2015/10]
- 国人炒高了三藩市湾区的房价? [2015/03]
- 全美最富城市三藩市的房价 [2015/03]
- 美钞居然可以玩成这样 [2015/06]
- 吃国内来的黑米,吃出了一碗黑水 [2013/03]
- 看美国华人摩托车团队,聊纽约摩托车事件 [2013/10]
- 我在美国当农民很辛苦---前院后园(1) [2011/09]
- 裸官的妻儿住哪儿---美国的艇湾社区 [2012/03]
- 我在美国做木匠很费力---前院后园(2) [2011/09]
- 国内来的人问:不是贪官,那来的钱买这么大的豪宅? [2011/10]
- “奔驰车算个啥”富二代在美国开什么车? [2011/11]
- 来美国后,我不再歧视上海人 [2013/01]
- 人财两空的朋友说:失去了才有新收获 [2011/10]
- 漠视对生命的尊严,源自于扭曲的权威 [2012/05]
- 从军事角度看钓鱼岛之争的结果 [2013/03]
- 第一次赤脚踩粪肥---我当知青的小故事(1) [2012/07]
对上海最早的认识,源自于上学时课本中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还有就是一部小时候看的电影“荧虹灯下的哨兵”,继而是大些时候认识了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熊猫牌收音机,梅林牌罐头等等上海出产的“八大知名产品”。总之,凡是好东西都是上海出的,怪不得上海人那时候很牛皮!
第一次去上海,是在八十年代初与同事去那儿出差。接待单位来了一人,从火车站把我们接到了南京东路附近一小街里的旅店住下,放下行李后,我们一行来到一小餐馆吃个便饭。饭毕,接待我们的那人,从桌上盛着一堆粉红色小纸条的碗中,拿出一张贴在自己的饭碗边沿,我好奇问这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当时上海流行性肝病盛行,有带菌者在公共场所用餐后,要主动将粉红色小纸条放在碗中,以便餐馆人员对其进行专门消毒处理。顿时,咱对上海人心生好感,上海人文明!
当时的上海没有什么夜生活,不像现在这样,吃过晚饭后可以去洗洗脚松松背,商店也是天黑不久就关门了,回到旅店洗洗也就睡了。第二天早晨,朦胧中听到旅店窗外楼下传来叫卖声:“豆馒头,豆馒头”,想到可能是上海很有特色的早点推车,赶紧下床穿衣出门,遁着“豆馒头,豆馒头”的叫卖声追过去一看,原来那叫卖人推的不是早点餐车,而是沿着里弄里叫居民“倒马桶”的推车。打小儿就听大人们说上海人习惯用马桶解手,而且还在屋里,就在床边后挂了个帘子或幔帐什么的。要是家里来个外地客到访,小孩憋不住尿往床后的帘子里一闪,你定能听到里面传出清亮的小解声。即刻心里想到,这户主招呼你上好的龙井茶可不能多喝,保不准您憋不住时也要去幔帐后。人家倒不会有什么尴尬,你自己的脸上准得发烫。
头一次进到上海热闹的商业街,就如同与当年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头朝进城一样,直看得你头昏眼花,兴奋莫名。可万万没想到,在这如此繁华漂亮的洋式风格的大厦边上,还有一些很不起眼的小弄堂。你若无意中走进去,马上就会发现这些小弄堂还真是“别有洞天”。尽管大街上的商铺楼宇已非常的富丽堂皇,但很多平民赖以生活的栖息之地,却还是如此的陋旧。弄堂小巷极窄,两边的灰墙上爬满了青苔和霉蚀的痕迹,洗涤池还在户外,还有很多人的家里,床旁边隔个布帘后就是放马桶方便的地方。
2012年1月9日 东方网1月9日消息:据《城市导报》报道,黄浦区高楼林立,商业极其繁荣,以前有“上只角”之称谓,人人以住在南京路为傲。然而记者近期通过实地调查却发现,至今黄浦区拎马桶的居民仍有8万户,倒粪站265个,其中不少人就居住在外滩附近和南京路步行街沿线背后的老式里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