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蒂斯
·杨 明·
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出生于一八六九年,去世于一九五一年。
马蒂斯生活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若干年前,我有机会去摩纳哥蒙地卡罗开会,回布鲁塞尔之前,途经尼斯下车,时值阳光灿烂的夏日来到尼斯海边,看到碧彻透明的蓝色大海和极其美丽的海岸线上的各式迷人建筑,才终于明白马蒂斯为什么选择尼斯作为居住地。
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盛期几乎和毕加索一样,尽管他比后者年长十多岁,二人有过长期交往,互相观摩借鉴对方的绘画艺术,而二者的性格和艺术流派截然不同。毕加索创立的是立体派,马蒂斯创立的是野兽派,马蒂斯在决定成为创业画家时也是经过一番严格的素描功底训练,其学院派风格和传统欧洲大师们的经历大同小异了,也许这正是他后来要摆脱束缚的原因。
马蒂斯早年的油画作品也是遵循传统的构图,准确的人物造型和静物陈设。但马蒂斯给人印象最深的却不是上述作品,而是后来风格极为独特的人物画,静物画和花卉。其作品多是平面的,一反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立体写实的风格。不少作品大红大绿,连女人画像的脸上也涂上绿色,主观随意性极强。他画过几幅手拉手的裸女舞姿,最为著名。
马蒂斯影响了很多画家,包括话剧法国的大画家赵无极先生。赵无极的主要作品美之至矣,却大象无形;其中一大幅作品是向马蒂斯致意的作品,吸收了其彩色的选择运用。
现在大量印行的张贴装饰画包括马蒂斯剪纸风格人物系列。这是涂上蓝色广告颜色的纸,剪成人的肢体形状,再粘接成人物造型的画面,极富装饰性。
马蒂斯的晚年的许多作品是躺在床上完成的。他用各种色彩的纸张剪成植物花卉和叶状,形成二方或多方序列,然后粘贴在画幅上,非常美丽。当然这种造型效果也是平面的,同类作品述为教堂里大幅玻璃镶造的瑰丽装饰所用。
马蒂斯述有一系列炭条绘画作品,他把炭条绑在长长的棍子的顶端,然后拿着棍子的另一端,在墙上大幅白纸上随意绘画。
对于东方人来说,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蒂斯客厅内的中文横匾,他和中国人是有交往的,特别是艺术家。比较中国的书法艺术和马蒂斯绘画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从隋唐以来开科取士,一直到清末,书法的精致是不可或缺的要求,因而馆阁体的形成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像康有为这样写过《广艺舟双楫》的书法家,其早年临贴的经验和晚年的书法实践和其推崇的北碑风格,是一个由束缚到解散捆绑的过程,和马蒂斯这类西方艺术家早年接受严格的素描训练,而后其随意描画是一样的心理过程。马蒂斯一八九二年,一八九三年到一九00年的一些人体素描是严格写实的,观察精确,比例符合解剖学要求,技巧无瑕疵,但是一九0五年野兽派风格形成受到塞尚和当时潮流的影响,又和毕加索有过从,互相切磋琢磨变形夸张,主观表现的随意性大于反映客观人体物体在画面上的表现。这和大体在同一时期生活在中国的齐白石的艺术创作经历相仿。齐白石早年是细木匠,雕刻或绘画要极为工细,但是后来齐白石在中年、晚年却不断花样番新,走的完全是大写意的路子。人物、花卉都有和马蒂斯、毕加索这些远在欧洲的同时期画家相比较的所谓异曲同工之妙,是画家们心理演变过程的必然反映和自然流露。如果述要向前追溯到一部唐朝怀素和尚的《自叙帖》从内容到形式恰好也能解释马蒂斯、齐白石这类画家作品表现形式的演变。这里只有愿意不愿意,没有可以不可以,对于欣赏者说来也是一样,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理解与不理解,因而从美学和商业的角度来看,只能迎合一部分和一个层次的人群,这群人在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存在。作为画家他们可能从未相见,甚至也没有见过彼此的作品,但却殊途同归,走的是相似相同的创作路子。现在在欧美可以随时找到马蒂斯、毕加索在同一本画册相资比较研究的作品,他们同在法国,又互相认识,有时是同样的画商和朋友在经营收藏他们的作品。他们曾为同一人物画像,有一批风景和人物画作风格相近,但是二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这在毕加索的女伴儿弗朗索瓦丝的书中有详细论述。
马蒂斯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中重要画家之一。他的儿子曾在纽约经营画廊,也出售大画家赵无极的作品。赵无极当然是受过马蒂斯的影响并且喜欢他的作品的人。
□ 寄自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