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在迈入成年期 枫子整编

作者:Gao-Feng  于 2010-11-30 12:4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人类正在迈入成年期 枫子整编

目前人类历史正在上演着两场国际大片。 一个是政客们之间用枪炮,在伊拉克、阿富汗和朝鲜等国上演地互相残杀的闹剧。另一个是维基解密义工们和世界各国政客们之间斗智斗勇的哑剧。

枪炮战争是人类青少年时期,常用解决争端的手段, 你我都习以为常, 政客们表演地也最精彩,和小孩打架一样,看热闹评论地人也多。

信息战争是人类迈进成年期的象征,维基社会的两个里程碑,维基百科和维基解密正在被全球义工们竖起,从来自全球各地, 维基百科的义工们赢得了和百科全书出版商们的经济信息战争之后,也是来自世界各国,维基解密的义工们又和各国政客们打响了政治信息战争。

一、Wiki颠覆了世界: 来源: 维基解密中文网站 http://wjxm.org/

1 Wiki颠覆了世界

似乎很少人会留意到,“Wiki”理念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

每天都有数百万人上网透过维基百科查询,寻求解答各种琐碎或严肃的疑难杂症。但是,似乎很少人会留意到,“Wiki”理念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

只要进入维基百科中文网,你首先会看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斗大字眼。这部自由百科全书人人可编辑的精神,正逐步将互联网开放的理念发扬光大。

作为群体智慧的网络产物,维基百科完全由网民贡献内容,并且自行编辑。所有辞条都由网友义务撰写和修正。当网友发现某个辞条不全面或有错误时,马上可以上去修改。整个百科全书维持着一种匿名,义务,开放的系统。



2 维基百科vs大英百科

这部也叫“人民的百科全书”的网上钜作,已经成为新时代知识的指标。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正是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大英百科全书。

目前维基百科每个月的页面浏览次数达到25万亿,所包含文章数量近百万篇。而公认最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不过2万篇文章。

标榜着旧时代知识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由于要聘请在特定领域最有权威的专家撰写,所需投资甚钜,但从数量上,反而不及文分不花的维基百科,后者不过是一群连名字也没有的普通网友自愿完成。



3 群体智慧vs专家学者

这是网络大众凭着群体智慧超越专家学者的又一例子。

由于人人都可参与,维基百科准确性一直备受质疑。所幸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替它冼清了不白之冤。该杂志2005年12月15日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就科学条目而言,维基百科全书的准确性可以和大英百科全书相提并论。

在比较的40个条目中,维基百科全书每个条目平均有4处差错,而大英百科全书则有3处,差别并不显著,同时,在总共发现的8处严重错误中,维基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各有4处,更是半斤八两。

在这审查结果出炉后不久,大批的维基百科编辑者,马上修正了该期刊所指出的错误。其实也是表现了维基百科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且虚心地接受各方考证,永远以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百科为目标。



4 维基百科250种语言

维基百科(Wikipedia)英文版建立于2001年1月15日,由吉米•威尔士(JimmyWales)和他的夥伴拉里•桑格(LarrySanger)利用开放、多语言版本的Wiki系统创建而成。

目前上传了600万篇文章,所使用的语言多种多样,甚至包括塔加路语(居住在菲律宾吕宋岛和棉兰老岛的塔加路族人所用语言)近250种语言。今年1月,维基百科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五大品牌之一。

中文的维基百科和德语、法语等十几种语言,是第一批成立的非英语维基百科计划,经过网民合作建置,2006年初时词条数达到五万多则,在所有语言版本中排名第十二。而闽南语维基百科在2004年成立,则是华文第一个方言版本的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



5 法国乡村妈妈幕后掌控

维基百科的新掌门人并非矽谷精英专才,而是一位来自法国中部乡村里三个孩子的妈妈,她在自己家中通过网络指挥着全球最大的在线百科全书网站。

今年38岁的弗洛朗斯•德乌瓦尔(FlorenceNibart-Devouard)是一位农艺家,早在2001年就开始接触维基百科,并被维基百科自由 开放的编辑理念所吸引,她尝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编写生物转基因方面的知识条目,并逐渐成为维基百科的义务编辑,负责修、改补充他人编写的条目。

在随后三年里,弗洛朗斯为法文和英文维基百科社区之间的交流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被推选为负责运营维基百科的非盈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董事。

去年夏天,她进一步接替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出任基金会主席,任期到明年7月。

弗洛朗斯解释说,“吉米更擅长于公共关系,却无暇估计执行层面的事务”,而自己刚好在休产假,所以接替了吉米的工作。虽然没有报酬,但是弗洛朗斯依然需要付出和全职工作一样的精力,帮助维基百科的各个项目做得更专业化,并制定维基社区的创立规则。



6 全职妈妈业余工作

每天晚上孩子们睡觉后,弗洛朗斯才会打开笔记电脑,连接上互联网,与另外6位董事交流工作,这些董事分布在美国、荷兰和德国,每六到八个星期,他们也会在美国或者欧洲面对面地讨论工作。

弗洛朗斯笑着承认,自己在送孩子上学、给宝宝换尿布和工作间忙得连轴转,“但生活就是如此:数百万的女性在哺育孩子的同时还在坚持工作。看着孩子们长大是非常奇妙的事情,比每天在办公室呆12个小时要有意思得多”。



7 面对筹募资金之苦

弗洛朗斯的另外一个挑战是资金,她说,“我们是Web2.0的一部分,典型的Web2.0网站,但不同的是,大部分Web2.0网站都是商业运营,而我们 则是完全免费的。”因为维基百科既不向用户收费也不打广告,所以维基基金会的工作除了制定编辑方针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募集资金以维持运营。这些资金大多靠 捐赠。

弗洛朗斯维基网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Florence_Nibart-Devouard



8 告密者天堂或地狱?Wikileaks鼓吹线上“爆料”

只要你不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或其他国家间谍组织正酝酿着某种阴谋论,你大可尽情期待这个三月,一个称为Wikileaks.org告密网站,将可能把多个国家和情报机构的“机密”文件摊开在阳光下。

据时代周刊的网站报道,这个称为Wikileaks网站将会张贴超过百万份,来自亚洲、中东、非洲和前苏联经济体国家政府与情报机构的外泄机密文件。

非盈利网站Wikileaks宣称,本身是采用与维基百科相同的平台,让用户自由张贴文件和共同分析。原则上,这个系统可确保告密者身份得到保护。

与此同时,Wikileaks负责人在常见问与答网页中指出,除了接触相关学术领域的专才之外,他们也会提供一个论坛给全球会员,针对告密文件的诚信度、可信度、真实性和否证等进行严峻审理。

该网站也指出:“他们能够解读这些机密文件和向公众讲解与大众的切身问题。举例说如果有关文件,是从中国政府内部泄漏出来,全体中国异议份子可以自由对该文件进行审核和探讨……”

目前,该网站表示已经接获120万份文件,这将在Wikileaks两个月后开跑时发放在网络。

想要揭开所有围在这个网站的疑点,就需要了解更多有关这个网站和背后主导者,但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该网站表示本身成员有来自中国异议份子、以及来自美国、台湾、欧洲、澳洲和南非的数学家和创业公司的科技家等。

而时代网站收到Wikileaks组织成员詹姆斯陈的电邮中写道:“我们是一群认真工作者进行谨慎计划……有三名顾问已被亚洲政府扣留,其中一位已经被拘捕超过6年时间。”

外界也有传言Wikileaks极可能是情报机构的前线网站,这可以被理解的,因为一个近期成立,属于内部使用维基系统的情报百科(Intellipedia),正被16家美国间谍组织使用中。

不过,保密新闻的著名博客史蒂文•阿福特古德,不但不卖这些理论的帐,而且他还认为这些人过于天真。

阿福特古德目前任职于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政府保密计划总监,他指出:“他们有着非常理想化的保密理念,而这理念已经带来了一定影响力。他们似乎认为大部分告密者是来自光明正义的讨伐者,以单薄的个人力量向巨大恶势力做对抗。”

他说,曾在去年12月接获Wikileaks的电邮邀请加入智囊团,但他拒绝这项献议。

另一位来自Cryptome.org的博客约翰杨,也得到Wilileaks组织者的来电和邀请加入智囊团内,他也是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他说,他们的概念非常好,不过他们走得太快,而且无法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这些告密文件。

现在即使Wikileaks把120万份文件放上网,并且也成功保护告密者的身份,他们依然要接受大众最基本的挑战:如何证实这些文件的真实性。

阿福特古德说,任何人都知道,这些告密者把机密文件泄漏出来,是因为他们尝试获得有利自己的议程,或者他们本身个人心态作祟,而想把这些机密资料通过非正确管道告知天下。

“这些文件很容易放在网上并且快速‘腐蚀’政府和相关机构,这是Wikileaks希望看到的结果。”

作为一名网民先锋,都了解在公共场合发放的维基百科是毫无可信度,这是因为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张贴和修改内容。因此,这些资料只能供用户作为初步研究参考资料。

不过,如果对这些Wikileaks抱着适度的怀疑态度,这可成为记者在《讯息自由法》中的重要工具。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潘特学院新闻伦理教授凯丽.马克 布莱德说,对记者而言,我认为(Wikileaks)是一件好事。这就是他们寻找一些重要文件,协助他们已经在进行中的新闻报道,或者得到更多的相关内幕 的地方。这也不排除有一天,他们会把Wikileaks背后的影子组织给揪出来呢。

网址:http://wikileaks.org/



9 百万人合写维基小说

如果一本小说,动用了全球百万人合写一个故事,结果会怎样?

受到维基百科的启发,知名英国企鹅出版集团邀请全球作者、编辑和网友,共同撰写一篇名为《百万企鹅》的小说。他们可以任意续写、编辑,自由地改变小说内的情节和人物。

企鹅集团和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合作设计的这个文学新实验,其核心就是让小说变成合作、互动的形式,这样可以鼓励普通人的创新写作。促成这开放写作编辑网络小说的背后推手,就是网络“维基百科”的软件技术“维基”。

《百万企鹅》小说已于2月1日上线,预计为期6周。在这篇小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任意创作、编辑、删节、更改别人的文字,每人以250字为限。

网站内会有一位编辑记录这六周内所发生的一切,同时他还会对各种修改进行评述,提出建议并引导小说发展的方向,共同完成首部“维基式小说”。

为了避免作者“打架”,企鹅出版集团呼吁,所有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的国籍、文化及性别,因为每个人的创作都可能会被改动。因此,如果受不了自己的文字会被他人随意删改的话,还是不参加为妙。

这种户动形式的小说首次搬上互联网,因此吸引了大量网民的注意。《百万企鹅》的写作在刚开始数日,情节已发展到完全不可预测,第三天已写至十六章,可是第 四天转眼就被删到剩下六章。小说的开头如此写道:大托尼拿起电话,订了一个超大意大利香肠匹萨,他想吃匹萨不知想了多久……

结果有人看不下去,30分钟后就被改掉,变成:大托尼拿起电话,放到了耳边,订了一个超大意大利香肠匹萨……该网站的点击率达每秒10次,曾试过因上网人数太多而一度关闭。

《百万企鹅》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章,一名忧郁男人卡罗(Carlo)和他的狗一起散步,而在地球另一端,有一位性感的谋杀犯TomMorouse,“又名探戈毒人”,一场杀人案爆发了……

你有创作小说的冲动吗?赶快去写一段吧!小说的命运就掌握在你手中。

《百万企鹅》网址:www.amillionpenguins.com



10 Wiki源自夏威夷语

维基(Wiki)一词源自夏威夷语的“weekeewee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即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

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Wiki的中文翻译有维基、维客、围纪、快纪、共笔等。其中,“维基”一词是中文维基百科人特别为维基百科而创的,属于维基媒体的专用术语。

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目前全球最大的Wiki系统是维基百科,其中文版条目数突破6万2千条,英文条目数则超过100万条。

http://wjxm.org/


二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华西都市报
  今年4月5日,英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段2007年7月拍摄的美军绝密视频,显示两名驻伊美军飞行员驾 驶“阿帕奇”直升机杀害12名伊拉克平民,其中包括22岁的路透社摄影师纳米尔以及他的助手兼司机、40岁的萨伊德,另外还有两名儿童受伤。此外,视频中 还附有一段直升机飞行员一边开火一边与地面联络人员嬉笑的对话录音。这段视频被“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爆料后,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 波。
  提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恐怕很多人还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科学家操纵数据支持气候变暖的 “气候门”事件,以及一段曝光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杀戮无辜的视频,你恐怕会恍然大悟。没错,这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 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美军射杀无辜视频的出炉或许能给你答案。
  B计划
   3月30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格莱蒂加塔街,冰雪纷飞,一片寂静。就是这样一个早上,一个名叫朱利安•保罗•阿桑治的高个子澳大利亚人过来求租。他 穿着一件长至脚踝的防雪服,身边带着几个人。“我们是记者,”他告诉房东,“我们过来采访火山的事。”房东离开后,阿桑治迅速拉上窗帘,保证无论日夜都密 不透光。在他看来,这所房子现在已变成一间战情室,他们称之为“碉堡”。
  大约六七台电脑布设在客厅内。冰岛志愿者如约来到,在阿桑治的 指挥下,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要处理的是“B计划”——这是阿桑治为一段录像所取的代号。该录像2007年在伊拉克从一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的座舱中拍 摄,内容是美国士兵杀害了至少12个人,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
  花三个月破解
  坐在“碉堡”里一个小木桌前,阿桑治显得 筋疲力尽。他面前有两台电脑,一台联网,一台不联,因为上面装满了各类保密军事文件,这就是谍报领域所说的保证“安全隔离”。大约晚上六点,阿桑治从桌边 站起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硬盘,里面装的是“B计划”。这段录像描述了一群美兵在巴格达东部执行一次任务的经过。录像经过数字加密,“维基解密”花了三个月 时间破解。非常善于破译密码的阿桑治说,解开这个文件“有点难度”。
  重新拼凑细节
  事件发生次日,美国陆军一名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联军正在与敌人作战。”阿桑治希望“B计划”可以打破美军说法。“
  原始版本的录像还是一团乱麻,一些与背景分离的片断。阿桑治和“碉堡”里其他人花了很多时间把细节拼凑起来:执行任务的部队番号,他们的指挥结构、行动规则,士兵进行无线电通讯时使用的行话。最重要的是,地面的伊拉克人是否有武器,是哪些武器。
  编辑过的短片长18分钟。至于音频,编辑做了改动,去掉了士兵的声音,留下了无线电设备的噼啪声和呼呼声。阿桑治同意了这个版本。
  YouTube获700万点击
  4月5日,日出后几个小时,阿桑治终于站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一个小厅内,准备向大约40名应邀前来的记者介绍《间接谋杀》了。他播放了短片,不时暂停,讨论细节。
  原始和编辑过的录像在“维基解密”建立的网站上公布了,YouTube和其他一些站点也发表了。光是在YouTube,就有超过700万观众看了《间接谋杀》。
  素描
  创始人阿桑治
  穷追猛打,从不手软
   2008年,“维基解密”贴出了基督教科学派的手册,该教派律师要求网站删除这些资料。作为回应,阿桑治贴出了更多科学派的内部资料,并宣布,“‘维基 解密’不会向科学基督教的法律威胁低头,恰如它没有向瑞士银行、俄罗斯海外干细胞研究中心、非洲前腐败官员或五角大楼的威胁低头一样。”
   在网络文章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阿桑治对潜在敌人穷追猛打,从不手软。而在更常接受的电视采访中,他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在镁光灯下,身材瘦 高、一头银发、眼神冰凉、额头宽广的他像是降临到地球上的外星生物,来向人类传递某些隐藏的秘密,而他生硬的举止和缓慢的男中音更是强化了这种印象。
而在私下里,阿桑治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大头虾。他很爱玩闹,常会忘了预订机票,或者预订了却不记得付钱,付了钱却又忘了去机场坐飞机。这种时候,对照网站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显得非常天真。
三问“维基解密”
  如何曝光机密?
  阿桑治和同事专门搜集各国政府和机构视为机密的文件和图片,在一个名为“维基 解密”(WikiLeaks.org)的网站上发布。自三年前上线以来,这家网站已经公布了一长串秘密材料,包括关塔那摩D营的标准运作程序、英格兰东安 格利亚大学发给萨拉•佩琳私人雅虎账号的“气候门”邮件。因为“维基解密”准确来说并非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另类媒体,这些密件的发布尤其引人注目。
  如何做到保密?
   “维基解密”没有领工资的员工,没有复印机、办公桌、办公室。阿桑治甚至连个家都没有,他从一个国家旅行到另外一个国家。与此同时,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 的志愿者帮助网站维护其复杂的架构,只有大约三到五个人是全职为网站工作,核心成员仅以名字首字母称呼———比如M———即便在“维基解密”内部,彼此之 间的沟通也是通过加过密的网络聊天进行。
  如何不被删除?
  阿桑治还要保证录像发布到网上以后不会被删掉。他说,“维基 解密”的内容放在全世界二十多个服务器上,有数百个域名(这些费用主要用获得的捐助来支付,少数志愿者也会主动创建“镜像站点”以示支持),“它是一个不 受监控的系统,不留痕迹地(别人无法追踪信息来源)泄露大批量文件,供公众分析”,如果某个政府或公司想从“维基解密”上移除某项内容,它就得拆除整个互 联网。至今为止,网站收到了过百次律师威胁,但几乎没有一家真的发起诉讼。
  从天才黑客到扒粪者“维基解密”网诞生记
  阿桑治的名字来自阿桑,或者桑先生,那是一位中国移民,19世纪早期来到澳大利亚的星期四岛定居,他的后代后来移居到大陆。
  16岁时,阿桑治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电脑成为他的门户。昵称Mendax的阿桑治渐渐成为能侵入最安全网络的程序高手,他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团队(后来被人称为“国际颠覆分子”)。他们进入欧洲和北美的电脑系统,包括美国国防部和拉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系统。
   1991年9月,阿桑治20岁时,进入了加拿大北电集团的主要终端(位于墨尔本),开始闲逛。“国际颠覆”对北电系统的入侵似乎是“气象行动”取得突破 的重要时刻。调查人员监控电话线。阿桑治最终被捕,随后他被控31项黑客和相关罪名。首席检察官这样描述阿桑治的网络漫游:“就像万能的上帝到处闲逛,为 所欲为。”
  1999年,经历了30多场听证和上诉后,阿桑治和妻子达成了一份监护协议。案子过后没多久,阿桑治原来深棕色的头发就变成了银白色。
   阿桑治筋疲力尽。他驾着摩托,在越南游走。他干过各种工作。他开始觉得,所谓的人类斗争不是左对右,宗教对理性,而是个人对机构。他草拟了一个类似宣言 的东西,论述说,不合理的统治本质上就是个阴谋,是管理者“合谋保密,损害公众利益”的产物。他说,当一个政权的内部交流之线被打断,阴谋者内流动的信息 就会缩小,当它接近于零,阴谋也就消解了。因此,泄密和解密正是信息战争的工具。
  这些理念很快变成了“维基解密”网站。
  ■揭秘
  三段视频震惊世界
   第一段就让人心惊,部分是因为士兵们的闲聊完全超越了普通闲聊的底线。“他妈的,抓到他们就把他们开膛破肚。”其中一人说。机上人员看到街上有大约10 来个人在缓慢前行,并报告说其中5到6人持有AK-47。当阿帕奇开火时,机上人员看见人群中混着一名路透社记者,他随身带的长焦镜头被当成了火箭筒。阿 帕奇扫射了25秒,几乎瞬间就将所有人击毙。
  时隔不久,第二阶段就开始了。当阿帕奇还在流着血的人堆上方盘旋时,机上人员注意到有一名 受伤的幸存者正在挣扎。突然,一辆车开过来,三名手无寸铁的人跑过来帮助伤者。“有人进入现场,看上去可能,嗯,在搬运尸体和武器,”阿帕奇开火了,打死 了那些人和他们想救的人,并伤到了两个坐在车前座的孩子。
  第三阶段,直升机上人员收到一个无线电命令,说至少有6名武装人员进入某居民区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这时,两名未带武器人员进入了建筑物内。尽管士兵们看到了他们,还是依原计划实施了攻击:三枚“地狱之火”导弹摧毁了那栋房子。路人被烟尘吞没了。

至今,维基解密义工们和各国政客们的战场上, 还没输掉任何一场战斗。这次美国国务院“电报门” CABLEGATE 机密泄漏, 令美国政客们恼羞成怒, 威胁要不折手段的报复维基解密, 差点把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萨奇给干掉。但是魔高一尺, 道高一仗。维基解密的技工们促使你我下载一个“历史保险”文件, 这个文件中包含的信息是,如果朱利安萨奇被杀害, 这个文件的密码就公布于世。
Now is a good time to download some "history insurance"
https://thepiratebay.org/torrent/572...eaks_insurance

这个“历史保险” 是阿萨奇的“电报门”一切就绪,维基揭秘遭遇黑客攻击

维基揭秘网28日遭遇黑客攻击,以致网页难以登录。不过,这家网站仍在几个小时后公布25万份美国敏感外交文件。维基揭秘网28日经由微博客网站“推特”发布消息:“我们正受到大规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俗称“洪水攻击”,是利用多台已经受黑客控制的机器对某一台单机发动攻击,从而使这台单机失去反应能力。当大量机器利用合理服务 请求占用过多服务资源,合法用户便无法得到响应。维基揭秘网在微博客上说,“就算维基揭秘网陷入瘫痪”,美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多家报刊仍会 依照原计划发布维基揭秘的文件。

最后,不但阿萨奇安全无恙,而且“电报门” 按时开幕。小孩喜欢爱看闹剧,俺喜爱哑剧,接下来就让我们按各自的喜好, 开始欣赏各国政客们精彩表演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间消息,在线泄密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日前公开了大量美国政府的机密文件,其中的一些信息令人震惊,如美国政府曾要求其外交官监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俄罗斯总理普京等。
  上周日,维基解密再次公开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内容涉及到反恐、核扩散等一系列敏感话题,以下为这些机密文件所揭发出的“最令人震惊的7大秘密”:
  1. 也门充当美国挡箭牌
  文件显示,在打击基地组织的战斗中,也门曾充当美国的挡箭牌。今年1月,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Ali Abdullah Saleh)曾告诉当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指挥官大卫•彼德雷乌斯(David Petraeus) :“我们将继续说那些炸弹是我们的,而并非你们的。”
  2. 监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曾要求美国外交官对联合国高级官员们进行暗中监视,甚至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监视的内容包括他们的信用卡密码、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常用车牌号,甚至是DNA数据。
  3. 希拉里派人监视普京
  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经常熬夜,嗜好狂欢,这几乎众所周知,但文件详细列举了贝卢斯科尼的这一嗜好。此外,文件还对贝卢斯科尼与俄罗斯总理普京 (Vladimir Putin)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出了质疑,包括两人之间过分慷慨的礼物赠送,利润可观的能源协议等等。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则要求身在这两个国家的外交官报告 两人之间的任何商业交易。
  4. 沙特/以色列要求美国打击伊朗
  文件显示,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曾多次要求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消除核设施。阿卜杜拉2008年曾表示,“把蛇的脑 袋斩掉”,要求对伊朗的核计划实施军事打击。此外,沙特阿拉伯政府还呼吁对伊朗进行全球性制裁。除了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也曾敦促美国这样做。文件还显示, 美国相信伊朗已经从朝鲜获得先进的导弹系统,射程可达到莫斯科。
  5. 偏袒阿富汗副总统
  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塞阿•马苏德(Ahmad Zia Massoud)去年访问阿联酋时,当地政府与美国缉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发现,他随身携带了5200万美元现金。但美国大使却慷慨放行,不问这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而马苏德则否认携带任何资金出 境。
  6. 计划统一朝鲜半岛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升级,美国和韩国官员曾讨论过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
  7. 怒批德国总理默克尔
  美国前大使威廉•蒂姆肯(William Timken)曾表示,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不愿冒险,缺乏创造性。(李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间消息,《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和法国《世界报》周日对刊登维基解密(WikiLeaks)公开的大量美国外交备忘录的决定进行了解释,称公众有知情权,而且已经删除了人名等敏感信息。
  上周日,在线泄密网站维基解密再次公开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内容涉及到反恐、核扩散等敏感话题。维其解密将这些文件提供给了《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西班牙《国家报》和法国《世界报》。
  《纽约时报》称,相信公众会对这些文件感兴趣,它反映出了美国外交的宗旨、成就、妥协和挫折等等。《纽约时报》还称,在公开这些机密文件之前,已经删除了一些可能威胁到信息提供者或国家安全的信息。
  而英国《卫报》和法国《世界报》也表示,刊发前已经对这25万份外交电报进行了编辑。德国《明镜》周刊和西班牙《国家报》也收到了这些机密文件,法国《世界报》称,这五家媒体均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编辑,删除了敏感的人名信息。
  《纽约时报》称,对于准备刊发的内容,已经将相关信息提交给美国政府,接受核查。而且,政府也对这些信息进行了编辑,但《纽约时报》只接受了一部分,并未全部接受政府修改的内容。
  《纽约时报》称:“问题是,处理这些机密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从未掉以轻心。在让公众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和潜在的人身安全之间,编辑们进行了很好的平衡。”
  《纽约时报》还称:“如果不刊发这些信息,则是对读者的不负责。更重要的是,这些文件反映出了政府是如何做出重大决定的,而这些决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来实现。”
  《纽约时报》称:“在政府反对的情况下,公开这些机密信息有些令人心惊胆颤,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公众没有知情权。”
  而英国《卫报》称,维基解密此次公开的大部分美国外交电报都已经在美国政府的内网上公开了,因此,对于许多人而言,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卫报》还称,由于来源或内容主题等原因,部分信息将不会被刊发。
  法国《世界报》称,其使命就是对这些文件进行核实,经过分析后,提供给读者。《世界报》表示:“公开信息也要承担责任,透明和筛选并不矛盾。”(李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NGVFAs4ok、、、

克林顿:面对令人尴尬维基解密文件,美国政客深感遗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39y...ayer_embedded#!

玩家枫子 整编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4 回复 SirCat 2010-11-30 23:45
谢谢介绍!
呵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23: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