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二代之我见 [2020/04]
- 裂变 [2022/07]
- 定于一尊 [2020/04]
- 胡被轰出了古帝国的Arena [2022/11]
- 美国是中国的敌人吗? [2020/05]
- 试论微信群d兴衰 [2021/11]
- 祸起劲平,根在则东 [2020/04]
- 干姐 [2022/03]
- 崛起-一次难舍的TEMPTATION [2021/11]
- 暴力循环与民主出路 [2022/01]
- 商人总统的政绩 [2020/10]
- 一尊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2/11]
- 中国扔掉的是海阔天空 [2022/05]
- 男性的凋零 [2021/11]
- 传统约束了智慧 [2021/12]
- 笑声引发的联想 [2021/12]
- 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和任务 [2021/11]
- 美国的媒体堕落 [2020/10]
- 中国干部制度的弊端 [2022/01]
- 普京和习间的异同 [2022/05]
- 毛邓习礼赞—历史的丰碑 [2021/11]
- 极端专制的怪胎--文革 [2022/01]
- 华人在大选中的立场 [2024/08]
- 美利坚的陌生人 [2010/10]
衣着与误会
10-15-24
1970年,我分到清华200 号四连工作,但我们的连队暂时借用位于旧县的北大200号的大楼和宿舍。一天上午,我去图书馆翻阅杂志,里边有不少学生在看书或做作业。我抬头看到一位穿着工作服的老人进来,以为他是水暖工人过来检修。可他没去窗下的暖气片,而是走到学生身边。一个个地跟他们说话,有时还讲到微积分的解法。我慕然产生敬意,北大就是比清华厉害,连水暖工人都懂微积分。
过了十几分钟,又有两个人进来,一个还捧着照相机。另一个走到“水暖工”前,安排照相的场面。他突然注意到“水暖工”的破旧的圆顶帽,帽檐都褶成了~(提欧塔)形。他马上说:“黄老师,您这顶帽子得换一换。”于是乎我忽然意识到这位“水暖工”就是大名鼎鼎的固体物理学家黄昆教授呀!我的惊讶立即换做敬慕。
还有两个发生在五七农场的故事。有些知识分子到了农场更加不重穿戴。有个个子矮小的男老师去食堂打饭时,居然围上一块花头巾,只露出部分小白脸。大师傅见了格外高兴,给“她”盛了一勺菜后,又给“她”加了几块肉,还嬉皮笑脸地说:“女同志爱吃肉。”
有个老太太穿一件破旧的棉袄,还在腰部系了根麻绳。她到储蓄所的窗口,掏出一沓人民币,要办事员帮她存起来。办事员对她目视良久,怎么也琢磨不出一个“捡破烂”的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看了证件后,又打电话给她的单位,要他们前来领人。单位领导过来告诉办事员,这是她的工资。她是一位老科学家,来源正当。旁边一个顾客看不过去,就说:“狗眼看人低!”办事员挨了骂,又不便反驳。
下边这个故事,我听一位教授说过。大约在70年代,物理学界在SLAC实验室召开一个会议。期间,按日程与会者参观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加速器。他们来到实验室,按序观看。这时,一位身穿工作服个儿不高的老头从容地走到参观者的面前,从加速器的性能、部件及物理课题,讲述得一清二楚。有位与会者长叹一声:“斯坦福的清洁工都这么有学问!”另一位则提醒他:“他就是斯拉克实验室的主任,潘诺夫斯基呀。”
衣着是每人每天的必须。但不同人对衣着却有着不同的要求,以至于衣着的不同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有人为了让旁人尊重,把衣衫看得很重,出门前对镜梳妆,经济再困难也要弄套西服革履。有人学富五车,却不修边幅,衣着简朴,甚至破旧。这都是各自的选择,说他们虚荣也好,邋遢也罢,毕竟没有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但他人也不要从衣着把人看高或者贬低。再说,经济条件也不跟才能成正比,穿一身名牌的也许肚子里放一堆好粪,衣衫褴褛遮盖的也许是位能人。以貌取人不可,因衣量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