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在中国古典文献里有“文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雕题”、“刺青”等诸多名称。中华祖先自先秦以来行之不辍的“黥刑”,在身体雕墨刺字,让刺青给人一种标示犯罪符号的负面形象。但刺青并不是罪与罚的特权。如有古埃及文献记载,刺青是种划分阶级的作法,标举特定的行业,如歌手、舞妓。而包括台湾泰雅族和赛夏族人,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皆有在脸部刺上著色图腾的习俗,新西兰毛利人更是全身皮肤几乎都刺上图腾,原住民族多以刺青为记,做为彰显地位或阶级的象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过去的社会认知,刺青多半属黑道或下层社会寻求认同的产物,因为团体压力而刺青,如加入帮派;出於好玩或叛逆心理,要是同侪中有刺青,似乎可以炫耀或彰显自己的勇气。
在欧洲维多利亚时期追求流行的英国妇女,则在唇部刺上红色颜料,可以永保彩妆;与现代的纹眉和纹眼线有异曲同工之妙。邻居的日本大和( 发音为:Ya ma to )民族称刺青为入墨,在人体刺上如浮世绘作品,一种像花道般的精致民艺;与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在刺青的态度上颇为严肃,甚至在东京的博物馆曾展示上百幅裱褙刺青皮肤,让人参观这门艺术时,除了惊讶之外,不免惊吓。但是,当人们看过蜷川幸雄导演的作品《蛇舌》后就不会很惊讶了,也可明白为什么有的民族、有的人如此痴迷于身体改造。而欧美刺青杂志更是毫不掩饰这门艺术,让人对头皮、脚底,甚至连舌头、牙龈都刺了青的人发出由衷的惊叹。
就个人好恶而言,我对于昨日还在北京的英国偶象“小贝”的一身“雕青”是非常感冒的。
好了,就此打住。从俄罗斯网上收集了很多喷绘纹身的姑娘们。虽然对于纹身这件事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如果抛弃争议单纯作为艺术来欣赏的话,也是非常养眼的吧。特别是俄罗斯女郎的冷艳喷绘刺青。
Oh,忘了说了,有个网民叫阿尔乔姆的说了: 还不错,因为是女孩。但是在将来的50年后呢?我的奶奶年轻时什么都没纹,如今活脱就像是一整个纹身?)))))超......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