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给中共领导人的一个思考题 [2020/01]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生产大国不一定能够自给自足 马力
說一个生产大国不一定能自给自足,这听起来像是个悖论,或者说是强词夺理,甚至还会被视为暗中诋毁居心不良。非也!这是一个一直就存在的事实,只是我们被先见所蒙蔽,习以为常故而视若无睹。哼,别狡辩了!告诉我这个视而不见的事实又在哪里呢?恭敬不如从命。现在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无论在自然资源上,还是在经济总量上都远不如美国。只有几分之一资源和产能(包括服务业)的中国却能养活几倍于美国的人口。可见一个国家所能赡养的人口与资源和生产能力是不成正比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人口低下甚至还在减少,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不能养活更多的人。换句话说一个产业大国一旦突破了一个并不高的人口上限就会成为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并不得不靠不断淘汰底层人口来保持这个人口上限。
西方媒体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少,是因为大家都不想生育更多的子女。许多人不想多生育,这又是为什么呢?媒体又告诉我们因为他们想追求更自由多彩的生活,或接受更多的教育。自由多彩只能靠牺牲后代来换取,这不是一种社会悲情吗?绝大多数人到大学毕业才只有二十三四岁。只有极少数人追求更多的教育,怎么就影响生育了呢?西方国家什么稀奇古怪的统计和民调都有,就是没有为什么不愿多生育的民调,也没有子女数量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统计。这又是为什么?经验告诉我们,富人的家庭规模通常要大于中产阶级。第一代移民家的孩子多,主要是为了鼓励生育的子女福利。以后的几代人想进入中产社会时,也都只能减少生育。
就拿美国来说,如果有更多的人口就能全球扩张。而限制美国扩张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不足,无法与人口大国拼战争消耗。仗打不了多久就鸣金收兵,要不国内就乱作一团。所以两百多年来一直实行移民政策,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民族大熔炉。然而单靠移民政策补救不了资本经济天生的缺陷,人口依然不能自行增长,而要靠源源不断的新移民来填补人口的不断下降。结果就是有色人种和非基督教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终于引起了白人越来越大的担忧和恐惧。反移民政策也就纷纷出笼。但这些依然解决不了美国的人口难题。
中国曾经是一个穷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却很早就有了超过美国今天的人口数量。可见人口的数量与国家的资源和生产力大小不成正比。你说中国人那时的生活太苦了。真的吗?比富国的富人苦,但不一定比富国的穷人和不能出生的人更苦。最苦的其实是没有子女的家庭或没有婚姻的个人,当然少数人除外。从逻辑上来说,要维持与本国的资源和生产力相对应的人口数量,一个生产大国不一定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国家,而一个相对的穷国却反而可以是。也就是说一个自给自足国家的人口上限,不取决于资源和生产总量,而取决于生活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分布状态。而生活资源的分配方式又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看看资源与苏联或俄罗斯相当的加拿大吧。苏联有四亿多人口,超过今天的美国。俄国也有一亿多人口。而地理纬度相似的加拿大却只有一千多万人口。难道也是因为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什么是人权?连出生的权利(不是空洞的权力)都没有,何来人权?空洞的人权并无意义,那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当人们比较不同制度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相同的生命资源所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以便排除幸存者偏差。当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生活资源的分配权就在少数人手中。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生产利润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并不可避免的造成贫富的两级分化,使大部分财产和购买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方面是富人花不完所得的财富,将其变成固定资产或转移国外,无法回到再生产中。另一方面是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改善生活,生育子女,并将子女提升至中产阶级。其结果就是资本经济国家人口上限的不断下降,使一个生产大国不能在原有人口的基础上保持自给自足的能力。
由此可见一个现代国家所追求的不应只是一个生产大国,无论是制造业大国还是服务业大国,而最起码应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生产大国。西方发达国家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正是它们曾经败给自给自足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原因。苏联解体时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存在。那时的苏联作为十多个国家的联盟,因资源不均也难以自给自足,因而不能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迫解散。今天的中国也已经是一个生产大国,那么是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大国呢?它能自给自足的人口上限又在哪里呢?还是十四亿吗?这些都是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人口的下降说明现有的资源分配模式无法维持现有的人口上限。
说到底单一有价的商品经济是不能在孤立系统中发展的,因为存在着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之间的矛盾。我每次都要重复这句话,因为太重要了。这个矛盾是今天全球工业化后,各工业国家的主要矛盾。因此所有的工业大国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却不能自给自足的悖论。如今美国的超高关税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对美出口,而美国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理论上,中国可以通过加大出口补贴来对冲美国关税的影响。但因出口企业大多是私企,补贴救助的只是个体资本家,而损失的却是政府。如果用增加政府税收来弥补补贴损失,资本家还是会减少出口。
如果,如果——因为是如果,所以要强调这不过是假设——出口企业是公有或国有的,则补贴不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政收入,虽然盈利会暂时减少。中国甚至可以大幅度减少出口,将主要市场全部转向国内,用刚需产品的按需分配来吸收市场过剩。这样的话就可以在西方封锁下,依然保持中国无限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自给自足的国家经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靠战时计划经济度过了难关,保障了供给,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如今的关税战也是战争,对中国现有经济的伤害甚至更大。这正是中国实行战时经济义不容辞的时机。更有智慧的中国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