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静女士,请脱下女皇的新衣 [2015/03]
- 孙立军的人头能换来什么? [2020/04]
- 董卿女士这么说。。。 [2017/09]
- 俄国启封六千枚核弹、杀鸡儆猴? [2019/08]
- 国民党需要的不是争功而是反省 [2015/09]
- 成也红颜,败也红颜 [2020/01]
- 别了,共和国的舞娘们 [2017/05]
- 香港是香港人民的香港、不是资本家的香港 [2019/08]
- 将计就计,置于死地而后生 [2020/02]
- 大陆可能对台湾进行定点打击 [2018/08]
- 论中国统一台湾的现实性 [2020/05]
- 打仗不是打电玩 [2017/01]
- 川普退出伊核协议的算盘 [2018/05]
- 习无视邓的底气来自哪里? [2018/10]
- 南海之争一箭六雕,吓死诸葛亮 [2015/05]
- 寻求围歼中国海军的机会 ? [2020/08]
- 说说“定于一尊” [2018/07]
- 因功赎罪还是罪上加罪 [2019/06]
- 需要重视台湾一国三制的设想 [2023/02]
- 欲救今之寰球,舍我其谁也 [2017/06]
- 2020美国大选一览 [2020/11]
- 善意的设想与恶意的理解 [2023/05]
- 请忘了我,心上人 [2021/07]
- 给中共领导人的一个思考题 [2020/01]
- 苏联同时撤离阿富汗与金兰湾 [2023/06]
马力
川普班子里的一些军方人士不断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不是没有原因的。中国的南海和东海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控制它们既可以围堵中国的海军,又可以围堵俄国东线,完成对俄国的东西包围。远程武器的发展消除了前线与后方之分,美国只有不断扩大中间的战略缓冲带才能感到更大的安全。于是在北约东扩的同时有亚太的西扩。由于亚太地区没有北约那样的军事联盟,亚太西扩便称之为重返亚洲之类。
然而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外交政策给西方留下了什么都可以讨价还价的印象。由于中国的误判和轻信,亚太西扩居然在不费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取得了第一步关键性的胜利——解决了军事占领中国南海的法理基础。这便是利用中菲冲突剥夺所有南海国家除大陆沿岸海域以外的南海主权。接下来可想而知,西方国家将进入实际占领这些海域的尝试。美国舰队司令已公开把过去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口号上升为南海执法,并要求中国离开南海岛屿。许多人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一重要的转变。这就把中国逼上了武力捍卫南海主权的道路。
一、 战场上的攻防矛盾
至少从目前来看,美国的部分军人对南海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这个信心主要来对自美国先进武器,包括水上、水下和空中武器的优越性。当代诸葛亮马力需要问的是:美国的先进武器没能使美国在战场上赢得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什么就能赢得南海战争呢?没错,陆上战争无法控制对手参战的人数,可以使对手靠人多取胜;但在海上战争中,对方不能无限扩大参战的人数和装备,因此先进武器占有绝对的优势。但马葛亮告诉你,这是打电玩不是打仗。打仗不是打电玩,所以结果可能与打电玩不同。
举个例子,二战时德国空军在西欧和北非战场表现十分出色。1940年5月德空军与英法联军在法国空战消灭了数百架法国战机的大部分,还击沉英军舰船243艘、飞机106架。1940年7月的英德空战中,德军击落英国皇家空军飞机900余架。此外在1939年闪击波兰、1940年袭击丹麦、挪威和荷兰、入侵比利、1941年初北非空战、地中海地区的空中作战等,德国空军都打得非常得心应手。德国空军因此而出现了击落敌机100架、200架,甚至300架的王牌飞行员(详细内容可见网上,未核实)。而同样的德国空军在苏联除了战争初期的突然袭击占了点便宜外,战绩远远不如西线,还损失了不少王牌飞行员。德国空军飞机的78%,人员的82%,损失于东线。当时苏联的飞机比盟军落后,也比德国落后。
德国空军在东西线的不同表现说明武器和装备不是战场胜负,更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与打电玩不同。在打电玩时,玩家只是玩玩而已,没有生命危险。当双方的操作水平相近时,胜负主要取决于武器的作战效能。高效武器利用所具有的先进功能可以一比几地打败对手。但到了真刀真枪拼命的时候,情况可能完全不同。战斗人员想提高作战预期需要发动更主动积极的进攻,因此会给自己的生命带来更大的危险,而对安全的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的作战效果。这就是说在实战中存在着增大安全和提高作战效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打电玩时可能不存在或不重要,因为在理论上增大安全和提高作战效率往往是一致的,即最大可能地消灭敌人常常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方案。
这个最佳方案在纸上谈兵时说起来很轻松,但在实际战场上往往需要更准确勇敢的行动加以配合才能实现,否则会带来更大和牺牲。因此风险较大的最佳方案往往不是战斗人员的首选。由于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在打电玩时不存在的矛盾一到真实的战场上会普遍产生,并通过对行为的影响成为作战行动中的矛盾。不难理解面对危险的最佳方案所表现的顾虑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更何况一方在安全条件下的最佳方案还可以被对手的冒险行为所破坏。在武器的先进性不能完全排除伤亡时,先进武器就有可能败给作战机智英勇的对手。这在战场上是屡见不鲜的。
二、现代武器的两重功能
由于实际作战中存在着上述矛盾,现代武器的设计需要同时兼顾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具备杀敌的功能,也具备防卫的功能。古代冷兵器防卫功能很弱,即便单手盾也不是所有士兵都有的。因此在打仗时留给自卫的余地很小。战士只有通过奋力杀敌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只有临阵脱逃。因此对落后的武器来说,杀敌和自卫通常是一致的。后来的单兵热兵器基本上也是如此。重机枪虽有护板但却是死的,不能与杀敌的功能脱离。到了移动性的机械化武器就不同了。战斗人员可以独立地操作攻击和防卫两种功能;把重点放在进攻或是防卫上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而过度顾及自身的安全可能会给团队带来更大的危险,导致战役的失败。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玩命之战——破釜沉舟
现代武器的两种功能还可以解释苏美两国的战机在第三代后不同的发展方向。苏联军人战斗性强,所以苏联战机偏重于提高作战性能和进攻能力。苏联由此生产出360度的矢量发动机和高效电传控制,使四代战机能够进行超音速机动,既提高了格斗能力也更容易躲避来袭导弹。而美国大兵珍惜生命,所以四代机变成隐身战机,以便飞行员可以像打电玩一样,在没有生命顾虑的情况下放心地选择最优空战方案。因此美国的隐身机只有上下两个方向的矢量发动机,不如S-35灵活。美国自己称其为超机动,而不是超音速机动。美国后来发展无人机也是这样的思路,使打仗更像打电玩。
三、不是笑话的笑话
如今俄国同时具备超音速机动和隐身能力的战机很快诞生,其技术优势加上高昂的斗志不能不使美国再次韬光养晦、改变直接对抗的策略。有更多军事家参与的美国新政府正在适时改变前政府同时对抗中俄两国的战略,而把看起来较弱的中国作为首要的军事对手。美国知道本国人民热爱和平,却不想完全放弃武力对抗。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本国先进武器的迷信。料事如神的马葛亮苦口婆心,但总有人不见棺材不掉泪。也许一场精心准备或意外发生的区域实战可以帮助军事家们面对现实知己知彼,从而更谨慎地考虑更大规模的战争,而不致重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进武器依然被打败的悲剧。
说到区域战争,让人想起眼下炒得正热的恐吓电影《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俄国出兵叙利亚时,许多人也曾担心虚张声势的俄国在中东刷存在感会引发美俄战争,以至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相反,冒烟航母与美式武器的对决迫使美国缓和与俄国的对抗。民主党政府怕背上抗俄失败的历史包袱,因此拼命反对。他们希望共和党继续与俄国作对,要么打败俄国,要么自己接过失败的骂名。精明的商人是不会上小人当的。南海的区域战争会不会也是这样?这同样取决于中国的勇气。当中美双方认识到先进武器的局限时,世界反而会变得更加太平。
就拿隐身机来说,它们只是对常规波段的雷达隐身。而现在已经有了反隐身雷达。至少大型的预警机可以装备这种雷达。隐身机也不能对可见光隐身。所以在视距内与普通战机一样。它的优势只在远距打击。而导弹都有打击范围和反应滞后,不如人驾驶的战机灵活。超音速机动的战机完全有可能避开远程导弹,闯入视区内击落隐身机。美国隐身机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空战时必须打开弹仓伸出挂弹架以便随时发射导弹。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隐身能力,使前沿点的机载雷达能够捕捉到隐身机的影子。已有报导说欧洲的演习或分析证明F-35在近距格斗中不能对高性能的三代机保持优势。这就难怪新总统川普对隐身机没有多少兴趣了。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攻防武器。中文的“矛盾”一词本来就来自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没有能戳穿一切盾的矛,也没有能抵挡一切矛的盾。一旦隐身机被竹竿捅下后,恨不能也隐身的隐身机驾驶员见到竹竿和芦苇就会望风而逃。这时隐身机的4S——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超机动能力和超级感知力——将首先被用来保命,而不是击落对手。在美国空军的一次表彰大会上,“永不殒落”的特级战斗英雄、F-22王牌飞行员、某部中校队长无比豪迈地总结到:“最好的隐身战斗机是逃得最快的隐身机,任何先进雷达都不能发现它”。
全场顿时掌声雷动掀翻屋顶,一致要求飞机制造商优先提高隐身机转身飞行的速度,4S变5S,外加Super Escape Sp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