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朋友为我画的人体油画(附图) [2011/09]
- 回国流水帐 5 [2012/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后记) [2013/12]
- 北京胡同故事多 [2016/03]
- 回国流水帐 6 [2012/02]
- 阿拉小厨大酬宾 [2011/04]
- 回国流水帐 3 [2012/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6) [2013/12]
- 熊妈,熊娃,黑夜里我们相遇 [2015/07]
- 没有侥幸,唯有天意 [2012/07]
- 回国流水帐 7 [2012/03]
- 背影与目送 [2014/01]
- 爱在北京(3) [2014/02]
- 陪伴父亲的日子(5) [2013/12]
- 陪伴父亲的日子(7) [2013/12]
- 接受你极其平庸的孩子 “亲近自然《亲亲宝贝》” [2012/07]
- 怀孕 离婚 中彩票 [2012/04]
- 意外的收获 茴香饺子 [2011/04]
- 北京傻妞儿 [2010/11]
- 平常事 平常心 [2011/11]
- 挑战唐骏同学,比赛火鸡大餐 [2011/11]
- 该莫言的是我们 [2012/12]
- 辛辣的,甘甜的,平淡的,人生百味 [2012/08]
冬日,暖洋洋的午后,旧地重游,满满的温情,满满的回忆。
走出地铁5号线北新桥站,凭着感觉往东走,这已是我二十多年没来过的地方了。小时候跟着姥姥每年都会在这深巷里的四合院小住。春节,接到表舅的拜年电话,他身体不太好,不能来看望老妈了。“我去看您”,我随意的一句话让表舅高兴不已。穿过斑驳的胡同,恍惚间我又回到了旧时光。
夏日,长长的胡同被阳光拉得更长,国槐,洋槐茂盛葱翠。遛鸟的大爷慢慢悠悠地走,树下乘凉的女人们,摘着豆角,剥着老玉米,“今儿晚吃豆角焖面啊?”“是啊!买了点肉”。小丫头们最开心,丢沙包,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冬日,一场雪后,孩子们穿着棉袄棉鞋,带着帽子,通红着脸,堆雪人,打雪仗。儿时的记忆总是美好的,而眼前却是一副破败的景象。灰瓦,红门,退了色,掉了漆。坑坑洼洼的地面,堆满了杂物,靠墙是一排排老旧的自行车。老槐树顽强的枯枝伸向天空,沧桑感十足。偶尔路过一个新装修的四合院,气派的门楼,新帖的对联儿,威武的石狮,在这残旧的胡同里有些不伦不类。
凭着依稀的记忆,找到表舅的四合院。表舅在大门口把当年私塾的名字重新写上,想象着这里曾经的书声朗朗,真有看旧电影的感觉。70多岁的表舅,舅妈还住在这里。他们兴奋地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桌子上摆满瓜子,花生,小橘子,表妹热情的给我沏茶倒水。久远的往事,随着他们的叙述,随着时光隧道,又一次穿越,犹如昨日。
里外跨院宽敞明亮的四合院变得狭窄,局促。后建的房子挤满了每一寸土地。除了三间北房,其他都租给了北漂的打工者。这里再没有昔日邻里间的亲密与温馨。站在胡同口,表舅愤愤地对我说:“这里已不是你小时候住过的地方了,看对面那几间美发屋,到了晚上就是妓女出没的地方,政府根本不管。”临走,舅妈还记着我小时候喜欢吃酱瓜,她张罗着给我带米粉肉,芥目白菜,小酱瓜。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文化,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邻里之情中,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这样漫了出来,是那样的有滋有味。可这一切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中,眼前的景象让我莫名的悲哀与伤感。北京有着游人如织的著名胡同,洋人,外地人争先拜访的四合院,也还有众多这样被遗忘的角落,真正老北京生活的地方。
离开表舅的家,坐上地铁,只有两站就是南锣鼓巷。忽然有种莫名的怀旧感,临时决定下地铁,去哪里寻寻梦。小时候,姥姥带着我走亲戚,常去交道口,从北兵马司胡同往里,就是南锣鼓巷。当年就是一条安静悠闲,低调的老街。结果,OMG! 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南锣鼓巷!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着实把我吓傻了。南北方向的主干道,扩宽后成了一条商业街,各式餐厅、酒吧、工艺品店、服装店等,大花图案、老被面风格、改良旗袍,各色小吃,那刻意营造的氛围,吸引着熙熙攘攘的往来游客,人声鼎沸。主干胡同两旁,东西两个方向各自铺开了8条胡同,藏着许多深宅大院以及它们的故事,走走看看,偷听三轮车夫的讲解,颇耐人寻味。只是人太多了,勉强走到帽儿胡同,赶紧打道回府。时过境迁,面目全非,真正没有变的就是那份记忆和亲情吧!
走在北京的胡同里,就如走进北京的历史中,随意驻足,便是一道风景。老北京的胡同,除了有穿越百年的故事,也还有柴米油盐的生活。盼望着北京不但有砸大钱重新修缮的后海豪华四合院,也关心平民百姓称之为家的老屋老宅。
(曾经写过的一篇童年四合院的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80619/article-19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