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诗词格律》读书笔记 《三》

作者:早安太阳  于 2010-10-31 14: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我想写诗|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43评论

关键词:

 王力《诗词格律》读书笔记 《三》

越来越难了
先葫芦吞枣吧,早安加油!!!

(三)粘对
  律诗的“平补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五律的首联成为:
  (1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1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 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字仄声,第三句""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字平声,第五句""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字仄声,第七句""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还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

(耶有救了!!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例如: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 "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毛主席的诗来证明:
  答友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去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所谓"",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问题?如果在一三五,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那就不算出律?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字仄声拗,第四句""字平声救。这是(b )类。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三句""字拗,第四句""字拗,""字既救本句""字,又救出句""字。这是(a )(c )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第五句""字拗,每六句""字拗,""字既救本句的 ""字,又救出句的""字。这是(a )(c )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好吧!
那就不模仿了哈
   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对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3 个评论)

6 回复 丽水清江 2010-10-31 17:08
学习了。“拗”,就是不依平仄常格,变格了,那后面就需要补救、弥补了。是这个意思吧。
比如:平仄常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拗救的诗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变成了 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该"平"却用了"仄",为了补救,那第五字该"仄"的就用了"平",这样就和谐了。运用平仄就是为了声律和谐。
6 回复 fressack 2010-10-31 17:16
6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0-31 21:27
丽水清江: 学习了。“拗”,就是不依平仄常格,变格了,那后面就需要补救、弥补了。是这个意思吧。
比如:平仄常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拗救的诗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变成了
哇呀呀,江兄,您都知道呀敬仰!
6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0-31 21:28
fressack:
我根本没有全懂,谢谢小妮子的支持,加油早安
5 回复 静湖明月 2010-10-31 21:52
加油!
4 回复 依树临疯 2010-10-31 22:07
厉害!虽然俺不懂,但是支持你
4 回复 pengl 2010-10-31 22:54
先藏了。谢
8 回复 SirCat 2010-10-31 23:05
加油早安
中午加餐!
呵呵
6 回复 shen fuen 2010-11-1 01:17
TO ME,
如果在一三五,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
不算出律.
4 回复 孤舟独钓 2010-11-1 03:35
欣佩太阳的钻劲!
5 回复 越湖 2010-11-1 05:15
王力说:“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这话有待斟酌的。
俺老师说了:标准句的“仄仄仄平平”,除了韵脚之外,剩下的也只有一个平声字。
因此,其实只有一种句子会出现孤平:那就是“平平仄仄平”写成“仄平仄仄平”。
6 回复 绛紫湮滴坎肩 2010-11-1 06:56
坎肩来啦
6 回复 同往锡安 2010-11-1 11:49
好学生~
5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2
静湖明月: 加油!
加油
9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2
依树临疯: 厉害!虽然俺不懂,但是支持你
哈哈哈哈,我也没懂
7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3
pengl: 先藏了。谢
甭滴,好好读哈
4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3
SirCat: 加油早安
中午加餐!
呵呵
谢谢猫兄,早安加油
5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3
shen fuen: TO ME,
如果在一三五,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
不算出律.
哈哈哈哈,嗯。。好吧
6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4
孤舟独钓: 欣佩太阳的钻劲!
谢谢孤兄,早安加油
6 回复 早安太阳 2010-11-1 13:35
越湖: 王力说:“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这话有待斟酌的。
俺老师说了:标准句的“仄仄仄平平”,除了韵脚之外,剩下的也只有一个平声字。
因此,其实
越老好!
那其实就是说:只要两个平连在一起,就不是孤平,韵脚也算内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9: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