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智力 [2013/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小城春秋 [2016/06]
- 再坐高铁 [2014/02]
- 芳华岁月---四十年前的今天 [2019/08]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往事悠悠话高中 [2016/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读李敖 [2015/05]
- 地主印象 [2013/04]
这次回国坐的是南航的飞机。两个多月前就订好了机票,本来以为订的是荷航,可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南航。几年前坐过一次南航的飞机,印象不好,座位狭小,服务也不到位,所以一直都想避开。不过有朋友最近坐过,说是飞机变了,不那么挤,服务也好多了。
是在阿姆斯特丹换的机。显然是淡季,复活节假期已过,国内的五一假也结束了,机场的人就少,在哪儿都不用怎么排队。飞机上的人更少,还是中国人占多数。套句话就是,见过人少的,可没见过这么少的。听空姐说,能坐几百人的空中客车330,乘客连一百人都不到。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人更少,也就那么两三个乘客。座位确实宽敞多了,而且那么多空位子,可以随意选,只是不能到头等舱去。服务也好了一些,空姐随和,好说话。小电视上可选的中文电影不少,好多都是没听说过的。
看了一部名为《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电影,讲的是失忆。一年轻的女子脑外伤后,忘记了过去五年里发生的一切, 工作,离婚,朋友,不好的事全无记忆了,又回到了五年前。重过那五年,幸福似乎又回来了。可不幸的是失忆仍在发展,渐渐开始出现痴呆。结局到是符合逻辑,可有些悲剧。为改变,不想发展到痴呆,选择高危的手术,结果没成功,大脑死亡。
脑外伤后失忆是可能的,轻的一般都会是暂时性的,能慢慢恢复。重的会伴有其他功能损伤,造成严重永久性失忆。当然,这种选择性失忆,而且还会和进行性痴呆挂上勾,据做大脑神经功能研究的同学说,也是可能的。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是为了编故事,虚构的。可是,若真的能选择,你愿意失去某一段的记忆吗?
直接的反应大概是否定。在人这一生中,各种体验,无论好坏,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可仔细想想,人可能还真是对记忆有选择。从小到大的经历,能记得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印象深刻的,有特殊意义的,反复体验到的,好的,坏的都会有。想去除掉的是那些总让你恶梦,梦魇不止的记忆。这每个人都会有,多少而已。
这些是我在回国的飞机上写的,总觉得意犹未尽,一直没有发。回来后又在网上看到了张艺谋最近导演的电影,《归来》。这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的最后一部分改编的,也是关于失忆。以前读过小说,前面的故事要悲怆许多,大概是描写右派的故事最为极端的。相对而言,后面这段显得微不足道,没太注意。估计前面的那些故事太过悲惨,不敢拿来拍成电影,因而只选了这一小段故事。说的是右派焉识平反回家后,一直深爱着他的妻子却失忆了,把他当成了陌生人。接下来的故事便在心酸的无奈中展开了。电影主演都是名角,我看演得好,故事也很感人。有人说只有经历了反右或文革这些事的人才能真正看懂,可我看不难理解。
年轻时学习,是在储存,不断地增加记忆。渐渐地,大脑便开始有选择地忘记。除了因脑外伤,各种刺激,脑疾导致的失忆,正常人脑也会衰退,就像我们这三十年,能记得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