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智力 [2013/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小城春秋 [2016/06]
- 再坐高铁 [2014/02]
- 芳华岁月---四十年前的今天 [2019/08]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往事悠悠话高中 [2016/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读李敖 [2015/05]
- 地主印象 [2013/04]
医生也生病
这话似乎多余。 医生也是人,而且接触病人, 更易得病。以前学中医时,有位老先生,鹤发童颜,平时总是捧着一大瓶泡着草药的杯子,看上去好让人羡慕:当医生真好,会保养,不生病,肯定会长寿。
可到了自个儿这, 就满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不说平时小病不少得,大病也有过。国内传染病很多,医生护士都十分小心。就是普通非传染病医院,看病人时也是裹得严严实实。住院病人的第一项必查化验便是肝功能。主要是更好地防止传染。 即便如此,一般推测,外科医生的乙型肝炎的患病率为10%,远高于一般人群。但实际上这个比例还要高得多。
第一次生大病是在大学毕业后不久。记忆中好像也没有直接接触史,上手术都是帮忙,印象中也没有过针刺伤之类。唯一能想到的因素是很忙,也很累。除了工作,还在准备考试。没太多的感觉,查体时才发现肝功能高,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学过,知道一些肝炎的病理, 加上又是孤身一人在外,更害怕。理论上,急性十分之一转慢性,慢性十分之一转肝硬化,肝硬化 十分之一转肝癌。 可是谁知道是不是在那十分之一之中呢。前几天,这儿一当医生的朋友还打电话问我发烧吃什么药。其实这是内科问题,对方比我更有发言权。但病到自己身上,就没信心了。在行内外都有一个说法,医生不给家人做手术。 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都未见到过这样的明文规定。 我想这不过是医者的一种推脱,不忍给家人下手罢了。
那次生病好在治得还算及时,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好了, 所有指标正常,而且有了免疫力,不会再得了。可没想到几年后又患了一次甲肝。回想起来,这次似乎还有点缘故,因为病前不久刚经手管了一个患甲肝的病人。其实当时还是很小心的,每次去看病人都很注意隔离,更不可能在一起吃东西。这回有些感觉,可没往那儿想,一直当是感冒。 不想进食,还让邻居帮忙在家输液。也没请病假,上班时感到旋晕,同事还问怎么回事儿。去见在消化科当医生的同学,说着话感到恶心,忍不住吐了,仍没往肝炎上想。直到几天后撑不住了,才去查血,发现肝功不正常,住进了传染病医院。
这次住院是完全隔离。 医生护士包裹得严丝合缝,恨不得只留眼睛在外。除了查房,和外界的接触只是通过一个小窗口。不过病人之间的隔离就不那么严格了。 甲,乙, 丙不同型肝炎病人混住。 家里人可每周来探视一次, 也没什么隔离。知道得过乙肝后有免疫力,不会再得了, 甲肝一般没什么问题,好了不留后遗症,而丙肝又极少,所以这次住院没太大的精神负担。不过也得天天扎针输液,服各种中西药。每周验血,等结果时胆颤心惊,不知是高还是低。时不时还有病友去世, 笼罩恐怖。有些病友患的是慢性肝炎,几进几出 , 习已为常了。最老的一位病友是个志愿兵,已进出十几年了。急性病人出院很快,我在急性中算是住院比较长的了,住了六周。
近年大概有些不同了,人们更担心爱滋病。虽然不像肝炎那么容易传染,爱滋病更可怕。九十年代刚出国时, 外出时酒杯都不敢碰, 接触病人更是小心翼翼。可实际上并没那么危险。这儿的爱滋病人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医患间的传染也极罕见。倒不知国内现在如何防范了。
在英国,对病人的防护远比医护人员强。所有临床医护人员都必须先查体,验血正常才能接触病人,查肝炎的各种指标,若是阳性,不说做外科,病人都不能接触。在这儿多年,一直未再有病,这是由于自我防范好了,还是传染源少了?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