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制造 [2015/08]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中国人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社交媒体上向赢得台湾总统大选的赖清德表示祝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称:“建议马科斯总统多读读书,正确了解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 中国人是不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
世界人均读书量:以色列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奥地利43本。 曾经有一个调查报告显示,美国CEO人均年阅读量105万字,中国的企业家人均年阅读量5.7万字。
以色列是世界公认人均读书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以色列的统计报告,40.1%的16—65岁以色列人每周至少读书1次,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37.2%。“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在以色列人看来,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10到15本新书。疫情期间,通过电话或网站下单,等待送书上门,成为很多以色列人的生活状态。然而,看似司空见惯的阅读行为,离不开以色列政府在倡导阅读之风方面所做的努力。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以色列走出了自己的“全民阅读”之路。
读书应该是德国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中国人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人为什么要读书?因为经历才有经验,有经验才能当经理。人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样样事情都经历过,别人经历过的事情,有感悟后,把它记录下来,你读书就是阅读别人的经历,得到别人的经验,目的只有一个,减少人生错误,至少不要犯历史上同样的错误。
清末的李善兰曾说,德国的教育体制是“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辟。 “无人不学”是说人人都有读书、学习的机会,都拥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读书机会。所以,德国形成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太符合民主原则,但在德国确实人人喜欢读书、学习。
在德国的许多大书店里,专门为读者设有咖啡座,在优雅的书店里喝咖啡,其实很般配,很有特色。这对于那些喜欢泡书店的读者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可以来一杯咖啡,要上几块面包、甜点权当午餐,之后又可以坐在高脚椅上,旁若无人地在这里读一天的书,似乎这书店是专为他而开,咖啡座是专为他而设的。德国的书店就是这样,图书精美,环境优雅,读书者众多却十分安静、悠闲,可使你感受到一种优雅独特的读书情趣和书店意境。
在德国的一些大书店里都设有朗读场。每当出版社有重要的图书出版,特别是文学类图书,而又要将其作为畅销书或重点图书推出时,出版社的营销部门通常要与书店联合在书店组织较大规模的朗读会,由书作者本人或请演艺界人士朗诵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并作签名售书。同时受到盛邀的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媒体也会积极到来,热情配合。各种报道、书评很快就会出现在电视上和报纸上,与观众读者见面,从而加强了作者、出版社、书店与读者的交流。这种朗读会很有吸引力,读者既能观听精彩的朗读,见到作者本人,还能购得一本有作者亲笔签名的图书。
朗读会比较高的级别是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国际书展时的朗读会,笔者2006年被莱比锡书展邀请朗读《老板心得》,听众如潮,这说明他们组织有方,但是,第一次面临“尴尬”,让我这异族小作家顿觉“无地自容”。德国听众真的很有涵养,他们寂静地听,之后,激动地问。搞得我觉得不好意思。
中国整个社会都表现得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