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制造 [2015/08]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新书预告]《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
台湾秀威出版社(繁体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简体版)
这里没有“虎妈”,更没有“虎爸”,我们是一些普通的为人父为人母,我们都不是教育专家,我们亲历儿女的养育,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苦尽甘来,道出自己的无力无奈。
这本书中,有些孩子长大后成了百万富翁,有些成为明日科技之星。看,欧洲华人的家庭教育!
我们不是要以欧洲的“优势和优越”去“教育”你们,只是同样怀着“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与你们交换一些想法,仅仅而已。
家庭教育不是一桩买卖,可以择优而取。况且,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未必就是优良,它们可能合适你们一时,不一定合适你们一生,更不一定合适你们的国情。
由欧华作家协会著/谢盛友、穆紫荆主编的欧华文库之教育文集即将由台湾秀威出版社出繁体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简体版。目前台湾秀威出版社的繁体版书衣已经出来。供各位先睹为快。并开始接受征订。(征订邮箱:穆紫荆jenny.crystallina@163.com)
摘录一:
[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是人間最经得起考驗,與生俱來,不攙任何利害關係的純愛。但最偉大的愛也需要經營,而這種〔經營〕就表現在給他們的教育方式上。——序一/著名作家:赵淑侠]
摘录二:
[華人父母當前所面對的孩童教育,實際上依然處於孤軍奮戰的寂寞環境。就此意義,我們每個人的經歷,均屬於探討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始素材。換言之,當國內同胞接觸不到任何其他的正規研究資料時,我們的親身體驗與觀感,可能是他們唯一借鑒的泉源。——序二/著名评论家:俞力工]
摘录三:
[在歐洲的我們,或多或少受到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的影響。中國有一個蘋果,歐洲也有一個蘋果,如果我們交換蘋果的話,我們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但是,當你和我各有一個想法,我們交換想法的話,我們至少有兩個想法。——主编的话/谢盛友]
摘录四:
[一群在歐洲生養和哺育孩子的東方家長,其孩子雖然有著來自東方的血液,但是因著生活在西方,他們的成長,賦予了父母很多特殊的挑戰。可以說,陪伴著他們成長的一路,也是父母自己對東西方文化下,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衝突的一個不斷反省、學習、思考和克服的一路。——编后语/穆紫荆]
延伸阅读:
交换苹果不如交换想法
(欧华作协文库:家庭教育文集 主编的话)
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只有生一个小孩的权利,这里头有自己的原因、他人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很清楚的是,我们有养育小孩的义务。
80后独生子女,在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看来,是“草莓族”,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却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问题多多。而如今,他们有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即将为人父母,他们同样要面对家庭教育的问题。家乡人有一句老话“一代人过一代人日子”。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80后独生子女,不可能像我们这代人一样地生活;同理,他们的小孩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地生活。
一直关注和书写独生子女问题的我,非常希望与国内的兄弟姐妹分享一些想法,所以,有了这本集子。
依靠欧洲华文作家协会这个平台,生活在欧洲12个国家的21位作者,写出自己的苦尽甘来,道出自己的无力无奈。我们都不是教育专家,更不是要以欧洲的“优势和优越”去“教育”国内的家长,只是同样怀着“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与国内朋友交换一些想法,仅仅而已。
在欧洲的我们,或多或少受到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的影响。中国有一个苹果,欧洲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苹果的话,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想法的话,我们至少有两个想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长期生活在欧洲,这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为人处世、文化特征等都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在养儿育女方面,我们东张西望。无奈,家庭教育不是一桩买卖,可以择优而取。况且,欧洲人的想法和做法未必就是优良,它们可能合适我们一时,不一定合适我们一生,更不一定合适中国的国情。
欧洲人文给我们带来最大益处的教育是,我们慢慢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如果不能改变全部,那么,改变一点也好;如果不能改变一点,那么,说出来也好;如果不能说出来,那么,想一想也有益处。
人生的魅力在于,太多的未知因素在前面等待着,有自己的未知因素、也有他人的未知因素、还有社会的未知因素。
谨以《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拥抱国内的家长和小孩,让我们共同为愉快人生干杯!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谢盛友
写于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德国
教育文集编后语
一群在欧洲生养和哺育孩子的东方家长。其孩子虽然有着来自东方的血液,但是因着生活在西方,他们的成长,赋予了父母很多特殊的挑战。可以说,陪伴着他们成长的一路,也是父母自己对东西方文化下,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冲突的一个不断反省、学习、思考和克服的一路。
在他们中间,有的孩子已经成人放飞出巢了,也有的孩子还抱在怀中牵在手里;有的是在国内出生,并接受了一段时间的中国文化后带出国门的,也有的是在国外出生,从小便落入了西方文化之中的。这对于这些华人家长们来说,如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能够让他们适应和接受西方的人文环境,又能够让他们了解和保持东方的文化传统,便是在陪伴他们成长过程中,每日都会遇到的一个问号和难题。
此书所记录和呈现便是这一问号的产生和难题的解决过程。感谢本书的21位作者写出了49篇包含了亲身体验和独特角度的文章。它们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海外华人对子女教育的切身感受,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教育方法的了解和认识。
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可以说成书的过程,也是我本人从这本书中学习和获益的过程。每一篇文章,就如同是一个由作者心血集成的孩子。在给它们梳洗打扮穿着整齐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一个个都是那样的有个性有骨肉。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不仅被它们所感动所折服,深深地爱上了它们,同时也通过这一份对它们的爱,我籍此机会由衷地感谢将它们所孕育出来的作家们。
并同时感谢黄世宜编辑对此书的校对所付出的辛劳、感谢谢盛友主编自始至终的把关和督阵、感谢俞力工会长所给予的爱护和支持、更感谢赵淑侠大姐——本会的名誉会长所赋予的深切关心和瞩目。
我诚挚地希望,我对于此书的喜欢和爱,也将成为读者们的喜欢和爱。
穆紫荆2010年8月于德国朗润园
说明:
今年是我们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我们同时在两岸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词集、教育文集、旅游文集等多本书。教育文集由谢盛友和穆紫荆女士主编。
《东张西望,看欧洲家庭教育》主编穆紫荆(德国)简介:原名李晶。一九六二年生于上海。
一九八四年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一九八七年到德国在波鸿大学东亚系任教授助理三年。现为德国黑森州君子中文学校教师。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作品见诸于上海文学报、上海新民晚报、上海海上文坛、美国星岛日报、欧洲《欧华导报》和欧洲《本月刊》(European Chinese News)等华文报刊。笔触专注于海外华人的生活与心境。现为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和世界华文小小说协会会员。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
於一九九一年在巴黎成立,為歐洲第一個華人文學團體,首任會長為著名作家趙淑俠女士,現任會長為俞力工先生。多年來本會集合歐洲的中文創作力量,在海外辛勤筆耕並取得可喜成績。目前有会员80余人,分布于22个国家。
永久名誉会长赵淑侠简介:美籍华人,世界华文文学著名作家。瑞士应用美术学院毕业。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创始人、首任会长及永久荣誉会长,她的作品被誉为西方文学界盛开的一朵东方奇葩。旅居欧洲三十余年,最后移民美国。1980年获台湾文艺协会小说创作奖,1991年获中山文艺小说创作奖。200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注:赵淑侠女士曾住瑞士,是欧华作协创会会长,现为永久名誉会长。)
现任会长俞力工简介:男,1947 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诸暨。1949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4年初中毕业即前往欧美留学,先后在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政治系、社会学系学习与研究。著作有:《后冷战时期国际纵横谈》,1994,桂冠书局,台北; 《反恐战争与文明冲突》 2009,秀威书局,台北。国际政治学教授,政治评论专栏作家,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现居奥地利,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