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携带干海参入境的体验 [2016/06]
- 温家宝为什么要拿掉薄熙来? [2013/10]
- 杂谈入籍的感觉 [2015/04]
- 中国官场有多黑?深不可测! [2011/07]
- 我看薄,王斗后传 [2012/02]
- 从中国官员的腐败看共产党的衰亡 [2011/07]
- 野生干海参可以进境中国,大家不要以讹传讹。 [2018/08]
- 梦鸽的要害是不听话 [2013/09]
- 老年创业的故事(三) [2014/10]
- 我看薄熙来“没事” [2012/03]
- 老年创业的故事(四) [2014/10]
- 中国最有权的不是习近平 [2016/08]
- 为什么“打黑”这么难? [2012/03]
- 唉,我的海南。 [2018/04]
-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尊”被扒了底裤 [2019/05]
- 我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 [2010/07]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 [2011/12]
- 贺梅案给我的新增的教育 [2011/08]
- 我对毛泽东的崇拜和非议 [2010/07]
- 在认识美国的过程中寻找那家的出路。 [2011/11]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二) [2011/12]
- 羊儿回家 [2012/01]
- 答一位莫名其妙的网友的跟帖 [2011/11]
-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享用者”? [2010/08]
- 答SirCat [2009/10]
- 很累地活 [2012/07]
1959年,我在沈阳;由初中考高中,虽然是中考,可是学校的劳动仍然很多,到处是“3年赶英15年超美”的“大跃进”放“卫星”和歌颂“三面红旗”的“赛诗会”。因为粮食亩产“成千上万”,所以,前半年没觉得粮食紧张。后半年,突然发现商店的东西越来越少,要“票”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肉每人每月由一斤,改为半斤。油改为三两,(这个定量一直保持很多年,所以北京人把东北人叫东北虎下山,东北人管陈锡联叫陈三两。)鸡蛋只有过节才给半斤。后来几乎“绝迹”了。油水少了,吃的自然就多了,所以开始盼望快到吃饭时间。那年的冬天是难过的,因为城市的“盲流”开始多了。(现在的人们知道什么叫“盲流”吗?就是盲目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我亲眼见到小饭店的一幕:一女子刚买来2两馒头,就被一个“盲流”打落在地,还没等那女子反应过来,那人已跪在地上,一面吃,一面磕头。那女子气得一跺脚,走了。
1960年才是全国困难的“高潮”。我的粮食定量是34斤,弟弟30斤,母亲27斤,父亲32斤。因为没有蔬菜和副食品,所以家家户户都有浮肿的,尤其是老人和妇女。沈阳夏季又“发大水”,有定量却买不到粮食,最困难时每人每天二两粮,足足有三,四个月。中学生还要下乡“支援农业”,我就是那时尝到“生黄豆”和“生苞米”的滋味的,(不敢明吃,借口撒尿,跑到别处,赶快吃一口,就擦干净嘴,再跑回来,如果被民兵抓着,就完蛋了。)
1961年是困难的尾声了,这时才听说饿死人的事。因为消息闭塞,所以的报纸都说“形势大好,越来越好”。所以只知道周总理在大会堂吃饭也舔盘子,毛主席不吃肉了的新闻。那时挨批评的是习仲勋,说他在中南海“摆大盘子”了。这时也才知道,我姥爷是头年饿死的。母亲的浮肿已经不能穿鞋了,我和弟弟到处挖野菜,打零工换菜票。干菜卖到3元一斤,粮票3.5元--4元一斤。
后来人把这段历史称“三年困难时期”,据说万里讲他在安徽调查过,这期间死有上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