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儿子Stanford 17级毕业典礼 [2017/06]
- 参加麻省理工博士学位授予典礼之一:Hooding Ceremony [2016/06]
- Tech学生实习的攻略闲聊 [2016/05]
-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伟大的雕刻家邀你评论 [2016/09]
- 名校还是非名校,鸡头还是凤尾? [2017/04]
- 挪威峡湾:湾里看峡,峡里看湾 [2016/09]
- 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七期:刘欢英雄救美,裸儿杭盖晋级 [2015/02]
- 探索摩洛哥之三:南方明珠旅游之都马拉喀什 [2016/11]
- 高原反应体验:黄龙是考验 [2015/10]
- 人间仙境:九寨沟景色的两绝 [2015/10]
- 经历真枪实弹是什么体验? [2017/06]
- 人间仙境:大提顿国家公园 [2016/06]
- 探寻摩洛哥,游走卡萨布兰卡和四大皇城 (一) [2016/11]
- 子女挑战自我 父母静观其成 [2016/09]
- 大学招生放榜了,斯坦福继续为全美录取率最低最难进大学 [2017/04]
- 家长和上大学子女应从斯坦福学生性侵案中吸取教训 [2016/06]
- 探索摩洛哥:游走卡萨布兰卡和四大皇城(之二)拉巴特 [2016/11]
- IVY录取率创新低:爬藤不值得,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算了 (ZT) [2016/04]
- 每周SITREP:父母与上大学的孩子交流的高效解决方案 [2016/04]
- 大学排名vs学生选择:连续4年 要进史丹福比哈佛还难 (ZT) [2016/04]
- 在呐喊围观的现实背景下,欣赏一下蒙克的名画【呐喊】 [2016/08]
最近大概是由于又到了大学录取时节,读到不少关于上名校还是非名校的文章,其中有批评中国家长和留学生名校情结的,也有叙说名校压力大学生阶层差别等弊端的,不一而足。其实,名校情结是普遍的,区别并不在于国别。不仅中国家长和留学生有名校情结,美国家长和学生同样有,美国华裔家长还诉诸法律,组织起来诉讼某些常春藤名校对亚裔学生录取的歧视或限制。可见,名校情结都是相当深厚的。
其实,有无名校情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能否坦然接受不被名校录取的现实问题。只有极少数得到名校与非名校共同录取才会面临选择名校还是非名校的抉择问题。所以,它基本上是一种向往或者梦想,有向往或心怀梦想不能算错,错的只是不能接受现实的想入非非。既然名校情结只是一种向往,那就不必对它太过苛刻斥责,或者偏颇地数落名校的不是。因为,不论是名校还是非名校,或者不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大学,都各有其特色和长短。简言之,各有千秋,能适应或喜欢就好。
名校与非名校,如果用比喻,可以用凤鸡之比。优秀的学生,即使不被名校录取,在非名校或公立大学相对比较容易出类拔萃,即当上比喻中的所谓鸡头。在名校中,聚集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学生,学业难度挑战性也很强,许多很优秀的学生在peer competition中会变成成绩平平的学生,即成为所谓的凤尾。除了学业,在学生社会阶层构成也有较大不同,公立非名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中产阶级或低收入阶层,而私立名校学生富家名门子弟比例相对要大得多。但这些都不会减损名校的价值,只不过增加了适应不同环境的客观要求和考验。麻省理工前校长Jerome Wiesner 生动地描述了MIT的教育体验,他说:“在麻省理工接受教育就如同对着消防水枪喝水一样。”(Former MIT President Jerome Wiesner coined this colorful des***ion of MIT educational experience:" Getting an education at MIT is like taking a drink of water from a fire hose.") 这样经历过高强度高挑战性名校教育的学生,在职场中往往对工作得心应手,即使是高难度工作任务也能应对自如,被委以重任和受到赏识。当然,也会有极少数受不了高压的学生,在名校教育中失败丧失自信,甚至有极个别走上不归路。个案例子不宜用来以偏概全,还是要看主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不论是否有名校情结,能坦然面对现实,并且在各自的学校教育中扬长避短各得其所最要紧。能被名校录取是幸运的,完全有理由自豪和骄傲,毕竟那是百里挑一的客观认可和更高更好的教育平台,即使在名校竞争中不再突出也不必气馁;不被名校录取是大多数学生的现实,也应该坦然面对和接受,并且看到和享受公立大学的各种好处,努力争取在芸芸众生中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