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海归的失落与痛苦 [2012/11]
- “三高”女人結婚難 [2012/11]
- 娶個離婚女人做老婆 [2012/11]
- 回国前的感言....... [2009/03]
- 回國談婚論嫁須量力而行 [2012/11]
- “呆”在祖國發展之後的感言 [2012/07]
- 為何美女多嫁醜男 [2012/11]
- 好人短寿与坏人长命 [2009/06]
- 与大陆80后(部分)的对话 [2009/03]
- 当初出国与今日回国何错之有? [2009/05]
- 人造美女你敢娶嗎 [2012/11]
- 嗨!进退两难的小海归 [2009/03]
- 男人似舟,女人如帆。 [2009/06]
- 谈中国十八大和美国总统选举;透明与不透明 [2012/10]
- 五叹罗京 [2009/06]
- 網絡舞臺,需幽默有“度”風趣有“寸”。 [2010/01]
- 《貝殼村》民選村長有感...... [2010/03]
三國演藝曹操謀士楊修曾用八個字形容雞肋;“嚼之無味,棄之不舍”。
回國創業這幾年覺得這八個字來比喻如今海歸,言雖過之,但也恰當。昔日曾風光一時、耀祖光宗、獨領風騷的海歸,如今是每況愈下,今不如昔。回想當年中國拉開改革開放帷幕,急需國外學有所長的海歸為改革開放奠定基礎,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橄欖枝政策的誘惑確實讓海歸心動不已。當時的朱鎔基總理多次在各種場合為海歸搖旗呐喊,依稀記得還有幾個特別為海歸制定的配套硬件措施,曾紅極一時的《長江計畫-百萬年薪》更是讓海歸感到祖國的溫暖和溫馨,
無法否認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一批在金融、高科技、生物科學等高端領域的海歸學者為今日的經濟騰飛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記得當時很多高等學府的校長均有海歸學者任職,這無疑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學術領域與世界縮短差距而碩果累累。但歷史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而改變,當所有聚焦開始對海歸慢慢淡化,海歸的光環也開始慢慢褪色,海歸的價值也同時在不斷的萎縮,這是一個誰也無法否認的現實,“沉舟側伴千帆過無疑” 對海歸是糾結的。
這幾年回國創業,國內對海歸已不是過去那種三顧茅廬之渴望,回來也罷,不回也罷。各種過去對海歸的優惠政策,也隨著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漸漸無影無蹤。經濟騰飛的同時,昔日海歸的形象和地位也日薄西山。記得國內某些“忘恩負義”的媒體曾為海歸為區區幾千元的月薪與國內同行“同室操戈”,似乎海歸一夜之間成為時代的“雞肋”--嚼之無味,棄之不舍。
我在國內創業和發展的時候,也為此與公司那些濫竽充數的合作者爭執不休,海歸不是一種符號,而是一種價值,這個價值不是短時間所能體現,這幾年國內雖然發展的“飛速”,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消化的問題?賣地、賣產權、賣品牌,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幾乎賣的所剩無幾。我們這些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朋友,大家都能看到你所居住國家那些文化古跡幾乎是原封不動,所有曾隨著歷史變遷的建築都“依然故我”。可這幾年我們回去還能看到什麼?還能隨著回憶找到什麼?
老北京的四合院日漸萎縮,上海的石庫門幾乎沒有了,故鄉的小橋流水沒有了,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仿佛在急不可耐的告訴大家,我尼瑪的有錢了!其實海歸帶回去的不僅僅是高科技,而是一種骨子里的文化,一種對故鄉的眷戀和期待。有時候我曾告訴合作者,千萬不要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讓別人把你看成一個暴發戶,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商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是短時間所能筑就,它需要時間,更需要對品牌的策劃和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如同意大利的時裝品牌一樣。而現在國內無論什麼企業都仿佛象2012世界末日來臨一般,急功好利的搶錢,政府搶、官員搶、地方搶,都希望海歸最好能將世界財團搶到手!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海歸“確實”在貪婪的社會現實面前“淪落”到形同雞肋;嚼之无味,棄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