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皈依(十六)*
送交者: 空行菩提[♂★★★香巴拉雪山★★★♂] 于 2024-10-05 22:33
继续聊藏密。藏密的大圆满是为了证大圆镜智而设计的。大圆满功法就在这个层次。好象人体是一个圆形的镜子一样,其特点是球外任何一点都能在球内找到对应点。这时候,他的功能就是「一即一切」。有的学者认为大圆满法高妙,无与伦比的见地太潇洒了,以为大圆满是任何教法都比不上的,也是任何教也不能证到的,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确实禅定是从「主体意识走向客体意识」的一个过程,大圆满已达到「客体意识」了。但他还不是最高功夫。其上面还有「法界体性智」,还要漏尽,大圆满是一个无漏的卡。还没有漏尽,漏尽才是他的本源,法界体性智主要练漏尽通。「想受灭尽定」就是证法界体性智。想和受、主观和客观都要漏尽,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都漏尽以后,才是事物本来的面貌,他比大圆满还要深一些。释迦牟尼很早就把我们的智慧和感官的层次、对应的关系分析得很清楚。所以说,藏密有个基本概念即「转识成智」。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把感觉器官练成智慧器官,这叫「转识成智」。我们练功的所有目的是练感官,其最终目的是得到智慧。神通(特异功能)是有层次的,中间这部分只是设计功法的,所有的功法都在这个中间的框架里面找到它的地位。现在一般气功练的是一即多,复觉器官。高级一点的功能就在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中间。如阳神出窍等,是比较高级的功能,低级一点的是感官的相互替用功能。释迦牟尼认为,人体功有个前提,即人要认识客观就一定要到达客观,如果没有这个前提,那全部都是瞎扯。我们现在的哲学基本上没有悟到这一点。在讨论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实际上就承认了一个前提,我们主观可以达到这个客观,否则,我们认识的这个前提就没有。释迦牟尼本人就亲自体认,证明了这个客观存在。他把主体到客体的过程叫到彼岸,主观这个岸叫是岸。功能练到一定层次,总有一个经常要「回头是岸」的过程,这是佛学术语。他要经过哪几个层次呢?称之为五位百法论。第一类叫心王,即人的感觉器官。人类的感觉器官有八识或九识。就是说我们主体到达客体,首先要有基本的器官才能到达彼岸。所以,一定要有所缘的本身,第二类叫心所,就是感官产生的附属现象,心王产生的附属现象叫心所。这个范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心理学范围。第三类叫心不相应行为现象。心不相应行为有如一条大河,河的两边有一边是假的,一边是真的,河的主航道是 S 线。所以,要大迁转身,要颠倒一下,要把主体的我变成客体的我,就要颠倒颠,要象婴儿一样少意识。(大迁转身是道家修持的说法,知道的人很少,这个方法很重要。)
为什么藏密有后天八卦的思想?其道理就在这里。藏密大圆满有一个大迁转身,即你要达到大圆满,首先就要克服我,这叫破二障,破除我、破除法的概念。人无我、法无我,无我无法,都是一个意思。还不仅破小我,还要破大我,就是人类认识的一些规律,叫破法。心不相应行为,就是现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研究的内容。上了彼岸,有两个层次,一个叫无为,一个叫色。色就是客观存在。好!先到这里,谢谢各位看官,再会!
贴主:空行菩提于2024_10_05 22:34:39编辑
贴主:空行菩提于2024_10_06 6:42:42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