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芦笛 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作者:light12  于 2009-4-7 07:5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

    时间: 2009-4-02 周四, 上午3:34


孙子曰: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之,五倍就进攻,两倍就迎战,势均力敌就设法分散对方兵力,兵力少或弱时就要能及时逃避。如果敌强我弱还要死守,则不免为强敌所擒。”

此话说的就是毛泽东反复强调的“集中优势兵力”。区别在于,孙子毕竟是春秋时代的原始人,不知道区分战略与战术,于是就谁也不知道他说的“用兵之法”究竟是指战略原则,还是指战术原则,还是兼指,而毛泽东则不但知道区分战略与战术,而且还明确地说:“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因此,脍炙人口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乃是我军的战术原则,国外称为“人海战术”。

当然,毛在这点上比孙子高明,沾的还是时代的光,盖当时西学业已东渐。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基础是晚清在各地开办的讲武堂奠定的,其中讲授的所谓“学科”与“术科”都来自小日本,而日本又趸自西洋。因此,中国近现代的军事学术,如其他学科一般,统统是舶来品,并非国货。自此之后,国人当然也就知道区分战略与战术了。

很明显,孙子这一教导不能用于指导战略,只能是战术,但即使作为战术原则,它也有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孙子可谓“机械化战争”的首创者,居然给出一个固定算术公式来让学生套。有趣的是,毛泽东也酷爱此类算术。他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中就曾给将领们下过命令,无论是战役还是战术的部署,都“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去围歼敌人。

其实凡有常识者都该悟出,战争极度灵活多变,哪能给出个固定公式来?汉尼拔在坎尼之战用4万多杂牌军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歼灭了7万多人,自己只损失6千多。照孙子的说法,他应该是“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否则就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又如二战初期,德国无论论兵力还是装备,都不是英法联军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也是“大敌之擒”了?然而人家采用闪电战术,以俯冲轰炸机和坦克突破防线,向纵深迂回,与北部集团军形成钳形攻势,在几周内就完成了对集中于比利时与法国北部的联军的战略包围,使得英法联军陷入绝境。这用孙子兵法又该怎么解释?

实际上,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闪电战都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突破防线——猛插纵深——迂回包围——歼灭来不及后撤的敌军”,每个战役的最后阶段都是围歼战,一般都是以少围多,与东方使用人海战术的围歼战完全不同,靠的不是人力,而是速度与火力,并不是“十则围之”。在法国战役中,古德里安的第29装甲军自强渡埃纳河后, 10天内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远远超过了该军人数。类似地,在基辅围歼战中,德军俘虏的苏军也多过了自家的参战部队。

攻击战就更不能按照“五则攻之”的公式去套了。如果要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才能发动进攻,那拿破仑就连一次仗都不可能打——他的几乎所有战役都是以寡击众,而且都是进攻。若按孙子“倍则战之”的公式,则他迎战对方都不行,只有逃的份,何况是主动发动进攻?

第二个问题就是,孙子的视野有严重缺损。他强调,将领必须根据兵力对比决定对策,却只列出了包围、进攻、迎战、分敌待机、撤退五种对策,竟然忽略了防御。战争不是攻就是守,争战双方合在一起算,攻与守发生率各占一半。而《孙子兵法》基本没谈过防御战的原则。一个军事学家竟然忘记了战争的一半形式,即使是在古代恐怕也不可原谅。

很明显,“倍则战之”的“战”,只能解释为“迎战”,不能解释为“防御战”,否则他就会用“倍则守之”。更何况若作此解释,则无异于鼓励将领们在兵力略少于对方时便弃城出逃,盖该逃将可以振振有词说,他是执行孙子“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教导。其实古代没有火器,城池能极大地抵消进攻方的人力优势,只有“隧道眼”才会光看双方兵力对比。即使是在现代,红军仍然需要苏联老大哥提供飞机大炮才能攻破“土围子”,有毛泽东等人发给王明的电报为证。

孙子本人也知道古代城池赋予守军以巨大优势,这才会在《谋攻篇》中将攻城列为最下策,并生动描述过攻城的劳而无功。因此,“倍则战之”的“战”指的是野战而非阵地战。他老人家压根儿就忘记了守城这档子事。不仅如此,他甚至忘了古代的阵地战,那就是深沟高垒守营寨,最典型的就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筑营对峙。袁军多次进攻曹营,甚至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而曹军制作霹雳车,发石击毁了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双方相持三月,乃是典型的古代阵地战。曹军之所以要打阵地战,正是因为兵力比起袁军来太单薄,又不愿执行孙子的教导逃之夭夭。

因此,那“用兵之法”谈的整个是运动战而非阵地战,准确来说是野战。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云云,是让你去包围或攻击野外的敌人,并不是让你去围城或攻城。孙子根本就反对攻坚。那么,如果攻坚无可避免,又该怎么办?即使在古代,不攻下对方的城池来又怎么结束战争?名将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即墨和莒没打下来,而就是这两个城池,构成了齐国后来复国的基础。如果它们也给攻下来了,俺齐国也就不再存在了,由此可见攻城之重要。孙子怎能因为古代攻城艰难,就拒绝考虑这种不但重要、而且在战争中必然发生的战斗形式涅?

反对攻城也行,总不该连守城也反对吧?《谋攻篇》中谈的攻城那些弊病,若是己方守城不就全都落到了敌军头上了么?可见守城起码对己方无害。更何况坚守孤城可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果田单不是坚守即墨城达两年之久,齐国不是就被燕国灭亡了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孙子兵法》全书无一字论及这个重要的战争形式(后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等等,不过是大而无当的文学描写,不是守城的战术原则),不教读者怎么才能成功守住城池,并给对方最大的杀伤呢?

正因为孙子视野里没有“守”,他才会反对“小敌之坚”。其实那不一定都是坏事,端看全局是否需要它。例如苏军最高统帅部令崔可夫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斯大林格勒,其目的是吸引住德军第六军团,赢得时间去调集足够兵力和武器,从南北两端发动攻势,楔入德军战线,包围并歼灭第六军团。为怕崔可夫失去斗志,最高统帅部一直瞒着他这战略计划,以免他那“小敌”不坚,毁了大局。

事实上,凭险据守,以寡击众,从来就是古今中外的防御战略的重要部分。古人修筑关隘,近现代人修筑要塞,目的都是用小敌之坚抵抗强敌之攻,为己方组织增援和反攻赢得时间。这些重要的关隘如潼关、雁门关、山海关等等在古代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孙子也不是不知道这个事实,他在《九地》篇中说:“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既然如此,如果我军占据了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围地”,遇到优势敌军,是不是也要实行“少则逃之”的原则?

之所以出现“守围地可以寡击众”与“少则能逃之”互相矛盾的现象,是因为他只看到战争的一半——进攻,而且只看到野战,既看不到防御战,也看不到攻坚战,从来只从进攻一方来看“围地”之类天险,从不曾把着眼点放到防守一方来,于是就既想不到“小敌之坚”是守军要力争实现的目标,也想不到即使是进攻战也常须防御战配合。谁都知道,中共军队能顺利攻下锦州,塔山与黑山阻击战功不可没。没有阻击部队的“小敌之坚”,也就不会取得进攻的胜利。而且,哪怕是撤退,也可以以小敌的节节阻击,迟滞敌人进攻,为主力赢得回旋机动的时间和空间。

贯串《孙子兵法》全书的一个思维错误,就是孙子不知道给出讨论前提,也不作论证,就将结论当成普适定律给出来,而他的思考前提不幸又只放在进攻上,于是若将着眼点放到防御一方,那普适公式便成了笑话。

即使把他的“用兵之法”视为野战指导原则,也仍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乃是道地的纸上谈兵。若哪位赵括信守这些教条,则一定会错失战机,犹豫不决,反会招致大难。例如遭遇战乃是野战中常见的情形,古代尤其如此。若两军在野外意外地碰上了,赵括同志牢记着孙子的教导,先数清人头再说,必然要延误战机,让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即使己方兵力是对方的四倍,也仍然不敢进攻,因为并未到达进攻所需的五倍。哪怕是对方逃了也不敢去追,因为追也是攻,这么做势必违反祖师爷的教导。若对方也是孙子的好学生,两边一起数人头,若彼此实力相当,则双方都既不敢攻,又不敢迎战,甚至不能逃,盖这不符合“少则能逃之”的教导,只能傻站在那儿动脑筋,盘算如何“分敌”。这还能叫打仗么?

当然,这不是说“分敌”不是重要的原则。相反,让敌人分散兵力,应该是将领部署战役时的努力目标,在以弱击强、以寡击众时尤其如此。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解救白马之役就是范例。其时袁绍派颜良进攻白马,袁军兵力众多,声势浩大。曹操采荀攸分敌之策,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后方。袁绍中计,分兵至延津防御。曹操率轻骑急趋白马,先锋关羽阵斩颜良,袁军溃败。白马之围遂解。但这是战役部署,一般不可能用于遭遇战中。然而孙子没有考虑到战争的多种情况,却给出个普适公式让学生套,于是便只能造出上面的笑话来。

最后一个问题是,孙子只看到兵力,把它看成了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却忽略了双方软实力的对比。古代当然没有现代的硬实力,但照样有软实力,主要是军心、士气、军纪与将士的作战技能。孙子只看到数量,没看到质量,只顾数人头,没看见战斗力,而这就是那算术公式的导出依据——它整个是“隧道眼”的典型病例。

其实中国古代有的是以少胜多的战例,例如袁曹官渡之战,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金国与大宋的多数战役,大明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李自成与多尔衮、吴三桂的山海关之战,清兵入关后的多数战役,等等。在这些战役中,无论是曹操、谢玄、金国将领、努尔哈赤,还是多尔衮和大清将领等人,都没有恪守孙子教导,因为敌人兵力远远超过己方,就“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综上所述,窃以为,孙子这段教导,其实是原始农耕社会“人多力量大”的简单信条在军事学中的反映,带着深重的原始部落战争痕迹。在那个毫无科学技术的时代,除了战马提供的动能外,人力是破坏性能量的主要来源,当然要构成主要的打击力,如同民间打群架一般,人多才能打得赢。但火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原始状态。义和团以百万之众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其人力优势又岂止是十倍?然而围攻多日只取得了尸相枕籍的赫赫战果,就连个弹丸之地西什库教堂都打不下来,也算得上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事一件。国军与日本侵华军的兵力相比也很悬殊,然而除了个别例外,“十而不能围之”却成了普遍现象。即使陷入重围,日军也总是能以寡胜众,全身而退。

因此,科技越发达,武器越先进,“人的因素第一”就越无法成立。在如今的核时代,用赫鲁晓夫同志的话来说,百万貔貅不过是一堆肉。若在现代还将孙子这些教导奉为圭臬,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迷信活动。

可惜毛泽东那伟大的军事天才至死似乎也没有悟出这一点。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记载了他和毛的谈话:

“我记得有次在北京,毛和我穿着游泳裤躺在游泳池边休息,讨论战争
与和平的问题。毛泽东对我说:‘赫鲁晓夫同志,你觉得如何?如果我
们比较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的军事实力,你就会看到我们明显
占上风。想想中国、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能组建多少个师吧。’

我说:‘毛泽东同志,这种思考方式已经过时了。你再不能按哪一方拥
有最多的人来计算实力。在过去当争论是靠拳头或刺刀来解决的时代,
哪边拥有最多的人和刺刀当然就要占上风。以后出现了机关枪,兵力最
多的一方就不一定占优势。如今有了原子弹,在比较真正的实力和估计
战争结果时,各方拥有部队的数量实际上失去了意义。哪方的兵力越多,
炮灰也就越多。’

毛试图向我保证,原子弹本身不过是个纸老虎!‘听着,赫鲁晓夫同志,’
他说,‘你所要干的不过是挑衅美国人,让他们采取军事行动,不管你
需要多少个师去消灭他们,是一百个师,两百个师,还是一千个师,我
都会给你。’我试图向他解释,一两个导弹就能把只能中国所有的师都
化为齑粉。但他根本不想听我说,很明显把我当成了懦夫。”(Khrushchev
Remembers, pp467-470, Andre Deutch Ltd, 1971. 芦笛摘译)

论教育,赫鲁晓夫只上过四年学,连小学都没能念完,乃是货真价实的工人阶级,比伟大领袖的知青学历差多了。然而论常识,两人却有天地之差:伟大领袖恍兮惚兮浮在云端,而赫鲁晓夫实实在在地踏在地上。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light12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预告: 4月19日上午9点美国之音专访郭文贵 [2017/04]
  2.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内政篇(一)......(八) [2023/12]
  3. 芦笛 治国白痴毛泽东:外交篇 [2023/12]
  4. 芦笛 无限怀念萨达姆 [2020/01]
  5. 郭文贵真正的两个常委级“老领导”浮出水面 [2017/10]
  6. 文贵十九大政治局常委.及政治局委员名单!郭文贵蓝金黄之八弟之死:坑爹坑弟坑朋友 [2017/10]
  7. 芦笛 略谈中美冲突的实质与前景 [2020/01]
  8. 刘少奇女儿刘平平的悲惨一生 [2012/04]
  9. 6月30日郭文贵报平安直播视频---关于王岐山与范冰冰的关系 [2017/06]
  10. captain nino 计划生育抹杀了中国未来革命的可能性, 现有政权无比稳固, 且再也不会有 [2019/10]
  11. 孫政才私生子DNA對比確認, 王岐山私生子DNA證據呢?(《點點今天事》) [2017/07]
  12. 芦笛 周恩来为什么怕毛泽东? [2021/06]
  13. 刘刚   郭文贵爆出的最大特务是明镜的老板何频! [2017/03]
  14. 8年后才敢爆出“天上人间“的內 部照片 [2020/07]
  15. 特务ryu警告倍可亲网站admin,侮辱63,凸显太上皇淫威 [2023/07]
  16. 坏人已是最坏---个人感悟 [2017/11]
  17. 芦笛 方励之轻狂死了 [2012/04]
  18. (ZT)芦笛 标题: “辩证法”是最强大的“致愚教”(一) [2009/03]
  19. 岳东晓歇菜吧! [2011/09]
  20. 要不要开车 [2012/04]
  21. (ZT) SHWJ 一个人死了,被怀念的是四个活人 [2009/06]
  22. 爱国主义与跨国婚姻 [2012/03]
  23. 道德的标准:评婉儿和翰山 [2009/04]
  24. 难得糊涂 [2013/03]
  25.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仇恨日本人? [2011/12]
  26. 捐款有没有违法 [2011/08]
  27. 科学证伪 [2013/03]
  28. 错误的人到错误的位置 [2012/07]
  29. 欲速则不达 [2013/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 02: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