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旧的中国文化

作者:Brigade  于 2025-9-9 10: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原创|通用分类:政经军事

前面说过中国的排外和自大。与此伴随而生的自然是守旧。既然自己的祖先的东西都被认为是好的,为什么要接受异族文化呢?

秦始皇认为古代的学说都不好,引起战乱,尽管秦国是百家争鸣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要焚书坑儒,儒就是知识份子。

到了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最极端的守旧的开始。儒家思想本来就很杂乱,也没有多大用处。独尊儒术,结果就是先独吹儒术,首吹孔子。比如四书五经之中的春秋,记录两百多年间鲁国的历史,虽然孔子做过鲁国司寇(司法部长),可是他怎么就那么万能又是修礼记又是写史书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呢?所以,有人认为春秋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清代一个状元石韫玉在《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中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总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左传》的文学性多么美好,但是作者是谁,就众说纷纭了,说明西汉时期,他们主观认为哪本书好就要硬把孔子的名字安上去。
同样四书五经之中的礼记也是来历不明,“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况且不管是谁编的,主要内容都是阴森森的丧葬祭祀那些事情。所以,这些破礼也就是重死轻生。
孔子家语更是汉朝人收集的关于孔子时代的各种八卦和胡说八道。比如,孔子是吹捧过鲁国的柳下惠,《论语》中记载孔子对卫灵公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为柳下惠没有得到任用鸣不平,或者说是孔子想在卫国当官,就这样暗示卫国国君卫灵公给他个大官当当-所以柳下惠贤不贤完全不是什么屁事。可是,柳下惠毕竟是鲁孝公的直系后代,怎么到了汉代就编出了有关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呢?准确点说,孔子家语瞎编了一个关于柳下惠的故事,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反正我第一次学到坐怀不乱这个词,还真信了有个鲁国人柳下惠,一个美女在他怀里坐了一个晚上没有发生什么事。儒家人多么傻瓜,孔子为了讨官当吹捧柳下惠,到了蠢货孟子那里,他干脆吹嘘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若按这个道理,你是贤人,却因为那些狗官没有眼光而没有提拔你,你也心安理得,那么你就是圣人了。你说孔子很圣人吗?他在卫灵公那里为了讨官说了前人臧文仲的坏话。而卫灵公和夫人南子搭车在前,孔子坐第二辆车在后,在卫国国都招摇过市,孔子很生气,认为没有把他放在第一辆车,说明卫灵公重色不重德,就离开了卫国。

无论如何,中国人多么守旧,四书五经哪怕到了清朝,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四书五经本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穷规矩和胡扯,若按八股文格式论述更是发神经。所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好不容易中了举还发疯了。所以书香官僚门第的吴敬梓屡试屡败才根据经历写了各种考场上不得志或者得志当官却葫芦僧判葫芦案之类的众生相。

守旧,社会压抑,就没有创新和进步。

怎样创新,怎样活得有意义呢?简单点说就是要像蜜蜂那样,博采万花,酿制成蜜。当然,世界也不是这么纯粹,坏人侵占一个地方,经过几代洗白,也能摇身一变装成正人君子的样子。所以,变化和适应想必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守旧则难变。


9/8/2025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9 21: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