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言论自由 [2020/01]
- 请教张维为,知道无耻怎么写吗? [2019/01]
- 中国为什么应该坚决抛弃佛教(1) [2020/06]
- 刘少奇诞生120周年群丑图 [2018/11]
- 从《五·七一工程纪要》到习家军 [2018/10]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美女们 [2018/11]
- 龙应台:听了于丹的演讲我真想自杀! [2019/07]
- 毛泽东侄女文革遭火烤下体惨死内幕 [2018/11]
- 世界大瘟疫,中宣部很兴奋 [2020/03]
- 大学:群兽乱交和群魔乱舞 [2018/04]
- 罪恶的习近平主义 [2018/09]
- 恶梦。(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习近平2018年12月的大撒币之旅 [2018/12]
- 周有光:中国人读的许多历史都是假历史 [2019/01]
- 回国留学生萧光琰一家之死 [2018/10]
- 评“华二代坦言生存真相: 既不被美国圈子欢迎,也不被中国人接纳” [2018/12]
- 恶梦。续一。(记北京四中文革前的四清) [2018/09]
- 从中兴变局看中国产业弊端 [2018/04]
- 武汉瘟疫与中国模式的破产 [2020/02]
- 今天你汉奸了吗? [2018/06]
- 赤裸裸的谎言:“台湾,凭什么让我原谅你” [2018/12]
- 文革余毒习近平 (上) [2018/10]
- 扫购口罩的华人有错吗? [2020/04]
- 北大教授郑也夫:统治者的任性是我们惯坏的 [2019/01]
- 小议知识产权 [2018/07]
- 终结美国种族主义的最后一战? [2020/09]
核心提示:俾斯麦是一个建筑师,深知帝国大厦的稳固在于底层的坚实。面对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明白如果放任容克和大资本家们压榨工人,那么帝国的根基岌岌可危。一些开明的企业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克虏伯等人开设工厂储蓄所,使工人在困难时能互相帮助。
俾斯麦说:“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边是我效忠这一王朝的传统。”他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社会矛盾因而得以缓和,到一战前,德国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典范,各阶层似乎都有一种满足感。
他同时也告诫德国人:“德意志民族经过漫长的分裂之后终于得到了统一,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致力于和平与公正……对于一些诉诸武力的国际间的争执,经过深思之后,我想不能用简单的决斗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这种方式似乎太欠妥当。”
到了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少女们周末穿的漂亮披风与上衣来自德国。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排水管、收音机、纸张、铅笔,就连周末歌剧院里上演的歌剧也是德国人创作的,演员无一例外是德国人。”
李鸿章(右)赴欧时向俾斯麦(左)请教治国之道
面对中欧兴起的庞然大物,欧洲极为不安,有人说“欧洲失去了一位主妇,得到一位主人。”但已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招惹德国,人们在不安中注视着德国,看这艘“横冲直撞的铁甲舰”会走向何方?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以多重角色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他是一个贵族,心中充满着贵族的荣誉与责任,于是他保留国家的上层,使容克和军队成为国家的支柱。帝国的行政机构看似是联邦主义,各邦表面上没有失去原有地位,但实际上权力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军队、外交、关税和银行、财政、法律等等都掌握在帝国政府的手中。
普鲁士占有帝国55%的土地和61%的人口,帝国的皇位由普鲁士国王的家庭世袭,皇帝有权召集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而议会的权力很小,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一个“发表独白”的“没有政府的议会”。其实早在19世纪40年代,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就提醒议会的代表们,说他们“只能提出请求而不能发表意见。”
而后来的威廉二世则反对立宪和政党,他说:“朕的意志是最高法律。”他宣称:“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
这个庞大的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名大臣,就是帝国宰相,而政府各部的负责人由首相任命,称为国务秘书。许多人向俾斯麦建议建立一个内阁,但他说讨厌浪费时间来说服同事、朋友和顾问们,他的政策本就是明智的。
容克和军队在这个帝国的传统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加强,容克不仅进一步把持政治权力,而且积极投入经济领域,从而拥有了巨大的经济实力。而军队凭借他们在统一之战中的巨大作用,拥有了对政坛和普通老百姓的巨大影响力。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俾斯麦是一个经济师,他建立统一的市场,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经济法规使德国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统一时,面对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俾斯麦做的是统一德国货币,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1873年,德国建立黄金储备,改银本位为金本位。
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急先锋。在这期间,统一市场和铁路发挥着令人吃惊的作用。
德国铁路是以经济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政府规划建设,私人进行投资,在政府的担保下,银行的贷款使德国铁路建设从未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德国加大对铁路的管理,俾斯麦于1873年创立了“帝国铁路局”来协调全国铁路的建设、装备和营运。为了统一和简化各种铁路公司的运费体系,原本67家德国铁路管理局和1357种运费的德国铁路终于在1876年联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运费和系统化的铁路管理体系。
德国将重工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以采矿业为龙头带动钢铁制造等一系列经济部门的发展,特别是积极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使德国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用德国军事巨人毛奇的话说:“我们化半年时间用武器取得的成果,要由我们化半个世纪时间用武器来保卫,才能使这些成果不再被人夺走。”
同时,德国的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发展是与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以电力为例,1866年,西门子制造了第一部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使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从而实现了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的突破。电气工业迅速成了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车辆、电讯和照明等领域迅速电气化。
1882年,电气工业还未被单独立项、只拥有数千工人的电气工业,到1895年时,电气工业一项中已有26000名工人,1906年增加到107000人。到19l0年,德国有了195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2亿马克。在1893―1913年问德国电气工业总产值竟增加了28倍,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到1913年,德国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的34%,居各国之首。作为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占29%。到20世纪初,德国在电炉炼钢、铁路电气等电能应用方面也郡居世界之首。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工业集团与银行集团的关系日益紧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垄断的趋势,银行加速了德国工业的规模和卡特尔的形式。在银行的支持下,象西门子这样属于新兴行业的企业不仅在国内呼风唤雨,而且走向国际,充分控制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个建筑师,深知帝国大厦的稳固在于底层的坚实。面对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俾斯麦明白如果放任容克和大资本家们压榨工人,那么帝国的根基岌岌可危。一些开明的企业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克虏伯等人开设工厂储蓄所,使工人在困难时能互相帮助。
为此,俾斯麦说:“在经济斗争中站在弱者一边是我效忠这一王朝的传统。”他深信,“社会问题只有国家才能解决”。他指出:“只有现存国家统治政权采取行动.即由它实现社会主义要求中合理的、并与国家及社会制度相一致的东西,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
这些想法正是德意志帝国政府推动社会保险的重要思想基础。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向帝国议会宣读了皇帝的沼书,宣布国家准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三大类:《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1883年6月,帝国议会通过了《疾病保险法》。规定;凡年薪2000马克以下的农业工人、仆役、小学和家庭教师、剧场雇工、船员以及从事家庭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工共同筹措,一般雇主负担l/3,工人负担2/3。基金由雇主和工人两方代表管理。凡缴纳保险费者都有权参加代表的选举。保险内容包括免费诊治、医疗护理、死亡丧葬费和养病费,养病费从生病第3天起开始支付,如果疾病延续半年,其后的养病费就转由意外事故保险基金支出。
在以后的数年中,社会保障类立法在帝国议会一一获得通过并实施。德国社会保险立法适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全国所有工业人口。而且保险具有强迫性质,各种保险由国家直接筹备和管理,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分级机构来管理,甚至分担部分保险费的开支。俾斯麦在谈到国家在保险的意义时指出:“我们绝不能听凭小百姓辛苦储蓄的金钱受私家保险公司破产的危险……我们不能靠这样的机关实行强迫保险制度。”
俾斯麦创建的国家福利,特别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浇筑了德意志的坚实基础,社会矛盾因而得以缓和,到一战前,德国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典范,各阶层似乎都有一种满足感。
俾斯麦是一个骑手,他拉紧德国战马的辔头,极力控制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了解欧洲均势的意义,防止大规模战争爆发成为他的外交重点,他深明节制之道,在对外政策中采取低调,他说:“当我们到达一个优良的港湾时,我们应该满足并且维护所得到的一切”。力图使其他大国相信德国没有进一步的领土要求。
他的首相生涯的后半段主要致力于消除其它大国的猜忌,全神贯注于德国在欧洲的安全,处心积虑防止法国崛起。这为德国赢得了20年的和平时光,使之羽翼丰满。
他告诫德国人:“德意志民族经过漫长的分裂之后终于得到了统一,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致力于和平与公正……对于一些诉诸武力的国际间的争执,经过深思之后,我想不能用简单的决斗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这种方式似乎太欠妥当。”
在20年间,统一给德国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像一针强心剂,推动德国的飞速发展。1871年到1894年,被称为“工业与经济增长年”,各种合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鲁尔区成为整个欧洲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契机,让统一的德国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人才储备、科技储备、成熟的国内市场、强有力的政府,这一切,使德国的经济出现了跳跃性的发展,迅速实现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型,19世纪初,德国有4\5的人口从事农业,到世纪末,这一比例下降到1\5,德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一个世界一流强国。
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少女们周末穿的漂亮披风与上衣来自德国。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排水管、收音机、纸张、铅笔,就连周末歌剧院里上演的歌剧也是德国人创作的,演员无一例外是德国人。”
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德国不仅占的份额最大,而且购买德国电缆产品最多的就是电缆工业的家乡――英国。再比如在化学工业,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利用煤焦油制成了一种合成染料。但是,当时英国可以从殖民地获得天然植物染料,因此英国不把这当回事。后来,珀金的老师霍夫曼把这一发明带回德国,很快制成数十种新合成染料,德国形成了新的化学染料工业。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酸、碱等基本化学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出自德国,德国在各种精密化工生产中都走在前面。曾经对人工合成染料技术不屑一顾的英国不得不派人到德国学习,并从德国进口化工产品。
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借着统一的东风,及时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契机,德国出现了经济跳跃性的发展,迅速实现了向工业社会的转型。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