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听小道消息,从动车事故到王立军 (ZT) [2012/05]
- 对八九六四的认真反思,一不得不读的好文 (ZT) [2013/06]
- 昨天说他是"奴才",今更正为"洋奴才" [2010/07]
- 中国不应该计划生育吗? by 米笑 [2011/12]
- 林书豪事件后,哪些华人反应过激 (ZT) [2012/02]
- 也谈6.4,支持小平 [2009/05]
- 美国公司文化体验之一 (记我的两个70后同事) [2009/05]
- 看看美国公校里怎样教乘法 [2009/02]
- 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61年,值此大喜的日子,作为海外华人,今天来"酸葡萄"一下 [2010/10]
- 质疑[一个统一过中国的领导人,肯定不是人民的公敌。] [2010/04]
- 华人是白人还是黑人?美国最高法院回答你 (ZT) [2011/04]
- 智取小偷--驾校里的故事 [2009/05]
- 周燕霞是政客吗? [2009/03]
- 一转身,交了个朋友;再一转身,又交了个朋友,还得了份工作 [2009/04]
- 母亲的诗 [2009/03]
- 村里建了“忠烈祠” [2009/03]
- 我的兄弟姐妹 [2009/04]
- 儿时回忆--斗风筝 [2009/02]
- 爆破班上课了 [2009/04]
- 大蛇的传说 [2009/05]
- 文革中的母亲 [2009/05]
五年前美国拒绝与塔利班(Taliban)对话,现在是塔利班拒绝与美国对话。这就显示出阿富汗的力量平衡已经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西方在阿富汗的干预已经失败。由于北约(Nato)准备在2014年撤离阿富汗,悬而未决的就只有失败的规模而已。
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官员讽刺地说道:“我还记得美国人过去常说,只有死掉的塔利班才是好的塔利班。后来他们就说要区别对待愿意和解的,和不愿意和解的。现在他们又说塔利班不是我们的敌人。”实际上,北约和塔利班部队在战场上仍然是敌人。然而由于迫切地想留下一个稳定的阿富汗,美国及其盟国也在努力争取将塔利班纳入到政治进程中。然而塔利班却并不急着进行谈判,最近还停止了对话。由于西方部队即将撤出阿富汗,塔利班现在几乎没有做出妥协的压力。
尽管北约进入阿富汗是因为基地组织(al-Qaeda)的存在,但是塔利班政权可怕的本性赋予了阿富汗战争额外的道德意义。来访的西方政客总是会迫切地拜访刚刚开张的女子学校,并大力强调女权的进步。
美国坚持认为,塔利班参与政治进程的先决条件,是他们要接受当前的阿富汗宪法。这部宪法里包含各种保障人权、承诺实现男女平等的条款。然而阿富汗的现实从来都和宪法里的文字不同。一位欧盟国家的外长这样说:“四分之三的人口实际上读不懂宪法,因为他们不识字。”
即使在现任政府的统治下,阿富汗妇女的处境也相当恶劣。上周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布了一份报告,着重指出目前该国有数百名妇女因为抗拒强迫的婚姻,甚至控诉遭到强奸等“道德罪行”被关在监狱。不过妇女的状况也有所改善,尤其是在学校和城市里,然而随着塔利班重新扩大势力,这些改善很容易受到威胁。对于一直将改善妇女权利作为任内的一个主题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这一点一定尤其难以接受。
然而事实是,去年击毙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后,美国政府就能够以“事情结束”作为撤离阿富汗的理由。北约如今在阿富汗只有最低限度的目标,而且完全着眼于安全:阿富汗不能再充当恐怖分子的庇护所,也不能沦为“失败国家”。
即使是这种最低限度的目标也未必能够实现。北约的行动重点是培训阿富汗安全部队,为他们提供武器装备,使他们能在西方部队撤退后接手安全事务。然而为阿富汗军队提供资金每年需要80亿至90亿美元。由于当前有很多方面都在争夺资金,西方是不是还会愿意把这种钱撒在阿富汗?如果不愿意,就像瑞典外交大臣卡尔•比尔特(Carl Bildt)在上周末举行的布鲁塞尔论坛(Brussels forum)上所说的:“我们就像是给10万人提供培训和枪支之后,再让他们变得无事可干。”
即使阿富汗军队团结一致,阿富汗也极有可能陷入内战。那样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使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极端化,因为两国边境两侧存在部落、军事和宗教的联系。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台时,私底下给巴基斯坦打上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国家”的标签,而且坚持认为阿富汗问题与面积比其更大的邻国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因此坚持使用“阿富巴”(AfPak)这个丑陋的词语。然而在西方军队匆匆撤离阿富汗之际,巴基斯坦问题却面临着被忽略的危险。
那样也是一个错误,因为巴基斯坦的局势和奥巴马刚刚掌权时一样可怕。最近访问巴基斯坦的比尔特形容,巴基斯坦已经陷入了“歇斯底里的反美情绪”。上周末的新闻称,不会有美国士兵因为去年11月北约空袭炸死24名巴基斯坦军人的事件而受到指控。巴基斯坦的反美情绪在这一消息爆出后只会加剧。
在巴基斯坦媒体和一部分统治阶层中,美国正在策划夺取巴基斯坦核武器的想法变得根深蒂固。为此,巴基斯坦加快了制造核武器并分散到全国各地。鉴于巴基斯坦国内舆论的激进化,以及巴基斯坦生产的裂变材料的总量,美国担忧的“流散的核武器”噩梦显得真实得令人不安。
因而,美国将继续深度参与南亚地区的反恐事务。然而,使用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圣战分子进行空中打击——美国一些最大的胜利都是以这种手段获得的——却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摧毁了基地组织的领导层,但是却也激发起了普遍的反美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孕育出下一代恐怖分子。
正如一位巴基斯坦高层所说:“基地组织第三号人物至少已经被杀死了五次,可是每次总会出现一个新的第三号人物。你需要挫败的是催生基地组织的那种心态。”不幸的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种心态再一次升温。
译者 /王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