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ZT)

作者:路不平  于 2012-3-30 20: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评论

[梅兰松竹]
 
在北美行医的故事(35)--行医是科学、还是艺术?
 
从做住院医起,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这个词就像树根一样,深深植入我的大脑里。也就是说,任何诊断和治疗都要有科学实验依据,甚至剖腹产时子宫壁需要缝一层还是两层,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都有十几篇论文来反复比较验证。

如大多数同行,我把行医当做一门科学,结合书本和最新的研究结果,每天循规蹈矩地医治我的病人,并引为自豪。直到最近两年遇到几件事,我对行医的特质是什么,开始有了新的看法。

记得两年前,有位40多岁的病人苏珊来看我,抱怨自己体重不断下降,心慌,即使一天吃十顿饭以上,也总是处于饥饿状态。我为她做了全身检查,没发现异常,又抽血化验了血糖、激素等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以内。只好转给内分泌专家会诊。

谁知苏珊把市内的内分泌专家几乎看个遍,做了无数检查,也没找出原因和对策。很多医生怀疑她有甲亢,但每次量的甲状腺素水平总是正常,从科学角度看,甲亢的诊断不成立,所以无人敢给她用药。

这时,苏珊一米七的个头,已经瘦到90斤重,连坐沙发时身体都咯的疼。和家人出门旅行也极其不便,因为要带许多食品,不停地用餐。

苏珊很有挫败感,直到碰到弗兰克医生。弗兰克医生认为医学不纯粹是科学,因为科学是死的,人是活的个体。他根据苏珊的临床表现,对症下药,大胆给她服用了治疗甲亢的药物。结果几个月后,苏珊的心慌消失了,体重也渐渐恢复了正常。再见到苏珊来做年检,她红光满面,像换了个人一样。

听完苏珊的介绍,我深受触动,眼前顿时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是啊,对一个疾病的诊断或治疗,是一条编钟型的正态分布曲线,95%的人群都落在中间一段,但两端的5%呢?苏珊的情况,就属于这个5%的少数。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到“箱子外”考虑问题),不断提醒自己,别忘记那个5%的一小群。

有一位病人,做了子宫全切,手术后伤口感染,用了大量抗菌素,导致严重腹泻,我怀疑她是C.Diff(艰难梭菌感染),但化验两次都是阴性。病人渐渐脱水,变得很虚弱。最后一次化验送上去,我没等检查结果出来,就试着给她上抗菌素,她的症状一下子好转了。化验报告出来,果真是C.Diff。

还有一位50多岁的病人,是儿童医院的老护士,被家庭医生介绍来妇科会诊。她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年检时宫颈抹片有异常细胞。我做了子宫内膜活检,是良性。按常规讲,就可以到此为止,打发她回原来医生那儿了。但我还是不放心,想起那个5%。和病人一商量,她也想查个水落石出。于是我给她做了彻底的刮宫,最后病理报告出来,真吃一惊,是一种极恶性的子宫内膜癌。病人很快做了手术,得到根治。

西医属于询证医学,中医大部分是经验医学。常有人拿中西医做比较,为孰好孰坏,争论不休。中医注重经验,讲究以个体为中心,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调理效果好。西医注重实验室检查,系统归纳,统一疗法,适合对器质病变诊断治疗。我认为它们各有利弊,应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在美国临床工作十年,我终于悟出: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把两者结合,融汇贯通,行医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0 回复 人权是非 2012-3-30 21:44
好医生.
0 回复 路不平 2012-3-31 00:07
人权是非: 好医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4 02: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