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年望九十,仍独自居住。四个子女都事业有成,独立门户。女儿已经当了奶奶,儿子做了外祖父,我们是四世同堂不同屋的家庭模式。
十九年前,老伴病逝。子女们从火化场回来,在满目泪水悲痛之中沉默不语。我心里明白是为什么。老伴在世时,不论红眼白眼她都拢在怀里。和平区的中小学教学素质高,当时按居住片上小学、中学,能接受较好的教育,所以户口一律上在我家。孩子们上小学、中学参差不齐,中午一律在我家吃饭,下午放学各自回家。老伴病故了,怎么办?我当时放了响炮,说奶奶走了还有爷爷在,这里仍然是你们的家。孩子上学照常,“陈家饭馆”照常营业,我把这任务担当过来。直到2004年,最后一个孙伙计上了大学,我才真正地过独立生活。
我家孩子从小就受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溶化在日常行为中。比如小外孙女早晨上学经过我家,在路上买两个蒸饼,裹得严严地揣在怀里,上楼给我送来,让我趁热吃。她的天真稚气,纯真的爱给我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中午吃完饭,她们自己有分工,谁管收拾桌子,谁刷碗碟,谁扫地,按步就班地忙完了,各自做作业。我早就累了,躺下睡午觉。孙女临上学前准倒一杯白水,轻轻地放在床头柜上,她们就这样爱爷爷。
我的子女更爱老爸,除每天电话问候外,只要来准带东西来。那几年我的身体尚好,有时儿子开车来问我想去那里看看,拉我去。几年来跑遍天津市的四郊五县。家务事由小儿媳妇包了,每周六都来收拾家务,把洗完的衣物拿回来,再把这周应洗的衣物带走。立柜收拾得井井有条,整整齐齐。老朋友来看到屋里的整洁,说不想你这老鳏夫收拾得这么干净。
我的子女有句口头禅: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亲在应及时尽孝,莫到亲殁悔恨迟。他们吃美食,想到老爸;买衣服时,想到老爸。我家的冰箱里,鸡、鸭、鱼、肉常满。四个柜都挂满子女买的衣服。
去年我大病一场,出院后,决定还住在自己家里。子女请来两位特护照看。康复以后,坚决不让我再独立生活,操持家务。给我请来一位阿姨帮我做家务,照顾我的饮食。她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家务做得有条不紊,还有一手烹饪技术,随时调剂饮食,增强食欲,我的健康恢复很快,行动自如,生活自理;更称我意的是每周六做一桌好菜,我的子女、孙伙伴可以来聚餐,享受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其乐陶陶!
我选择居家养老,这样子女和孙伙计们随时可以向老爸、爷爷尽孝心;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感情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