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大的惊喜 ! [2016/07]
- 一群苦苦找工作的移民们 [2013/06]
- 在新西兰吃 “斐济果” [2009/05]
- 天津一日游 看世界最贵的房子 [2016/06]
- 我在国内国外不同的两种生活 [2008/12]
- 秀色可餐 [2017/03]
- 想家的味道---吃吃吃 [2016/08]
- 在国外上班的美丽与痛苦 [2008/12]
- 如此舒适美丽的城市 [2014/04]
- 回国!这回我彻底死心了! [2011/01]
- --丈夫回国探亲了 [2011/01]
- 北京变了 [2016/07]
- 没想到一名德国女孩有这样的家庭观 [2011/07]
- 面食的诱惑 [2016/12]
- 华人的孩子在那儿都辛苦 [2008/11]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愚笨 [2010/03]
- 面食的诱惑 [2010/12]
- 出国带回来的电器“指标” [2009/08]
- “中国是不是有很多穷人?” [2009/09]
- 请你考试别作弊了! [2009/10]
- “脸红”的经历----同桌的你 [2009/12]
- 有亲情无比幸福 [2011/01]
- 他怎么没有“雄心大志”? [2010/04]
- 想“露脸”的事 [2009/10]
- 唉!一封情书 [2009/06]
- 写博客是一种生活方式 [2009/08]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有无数老师在我的学业上留下了印记,对我的人生和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崔老师、教体育课杨老师、文艺课张老师和小学校书记彭老师等,给了我很多机会在班上、在学校大会上、排球赛场上、文艺表演舞台上展示和发挥自己,我从一个普通的班上的小组长,校排球队员、文艺表演队成员,成为一名学校学生会的副大队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能快速写诗歌、编排班上舞蹈节目、在校大会上声情并茂地讲演、给新入少先队的同学佩带红领巾、代表学校参加文艺和体育活动,主持学校年终大会。。。。。。各种奖状铺满床底。我的小学时代和这些老师让我终身难忘,他们的名字一直留在我的脑海。
我的中学班主任—魏老师,是一位不辞言教的语文老师。每当她带我们分析课文时,一篇让我看以来普普通通的文章,她却能带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缤纷色彩的文学世界;一首诗、一首歌、一副对联、甚至一期黑板报,随着她的讲解,我们会被用词、修饰、排比、韵味深深吸引,不禁惊叹文字创作的千变万化。她不失时机地告诉我们优美文字摘抄和积累的重要性,让我们看她自己的文学记录本。
受她的影响,多少年来,我积累了自己的随想和摘抄,用两个精美的笔记本子,记录下了成长的思想,这两个笔记本随我去过几个国家,至今带在身边,记录生活中的感动。
我的导师尉教授,曾在美国留学过,是一位致学严谨的先生、非常的“学究”型学者。文革结束后,他一直没停息过课题研究、翻译书、著书、教学、带研究生,一丝不苟。每一次去他家里,他总在书桌前忙着写书、翻译、查阅,桌上满满的纸、书、专业杂志、外文专业书籍。与其他教授相比,尉老师讲课慢条斯理、很有条理、引人入胜;他的板书非常整齐、排列有序、字迹漂亮;就连他的衣着也稍显出众、优雅大方、学者文范。他总是说,一生要做一些对学术有意义的事,年轻人不能过多追求城市生活而废弃事业。我和师兄妹们都对他又敬又畏,我的毕业论文在他的认真和严谨下,打印过好几遍,在那个严格要求的年代,我的论文和答辩成为我们系里的第一个“优秀”。在跟着尉老师作研究的三年里的每一个阶段,从选题、开题论证、上基础课、做实验研究、代课实习、写论文、准备答辩,每一步他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虽然我当时不是很理解,但对我后来的学业和事业受益很大。尽管我的事业还不算很成功,但在事业上的每一个进步都与尉老师的教诲分不开。
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我住在一个加拿大家庭里,每天晚上吃完晚饭,我总是和女主人聊天,相互交流很多加国和我们在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一天她问我:你以后有什么理想?我很快回答:当老师。后来,在我要离开她家之前,她给我写了一首长长的散文诗,描述我在她家的点点滴滴,诗中提到了我想当老师的愿望,她祝福我今后愿望成真。这个被她写在书面上的我的理想—-当一名老师,就这样成了我以后的追求。
送上一株玫瑰花
校园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