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英译并附诠释 [2015/03]
- 一首震撼人心的英文诗---请中國人三讀,也值得西方人三讀 [2011/02]
- 忆1977-78中国恢复高考时的往事 [2018/05]
- 《三线学兵连》电视片拍摄追忆 [2018/06]
- 中国地名元宵灯谜谜底揭示 [2015/03]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编委会和前言 [2009/06]
- 贺知青战友重游凤县 [2018/08]
- 秦岭盘山公路上的酒奠梁碑 [2018/05]
- 看电视剧《初心》有感 [2018/03]
- 新西兰的怀唐伊日 [2018/02]
- 中国文学部分传统名著的英文书目 [2009/07]
- 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18)历史1-23 [2009/07]
- “雪山狮子旗”不是西藏旗帜 [2010/07]
-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2009/05]
- 蔡英文辅选被人甩巴掌对方称只是摸摸脸 [2009/11]
- 建议读读《华侨华人中国文化常识普及标准》 [2009/06]
- 评介相声关公战秦琼 [2009/04]
- 也谈中国困难时期(1959-1961年)饿死3000万事 [2009/08]
- 中文繁简字用例漫谈 [2009/07]
- 重游知青点 [2009/01]
- 乞讨祭品之余的人 [2009/05]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009/05]
- 诗词是抒发情感的凝练文体---《五一感怀---调寄满江红》自注 [2009/05]
- 孝元皇后王政君“历经七朝”质疑 [2009/06]
- 到底谁才是十四年抗战的中流砥柱? [2009/08]
- 自嘲 ---调寄西江月 [2009/04]
- 留给儿子黄金满筐,不如传授他一部经书 [2009/04]
- 回忆文革时挨整的老师 [2009/06]
- 诗歌传亲情 天涯若比邻 [2009/06]
韩国人眼中最亲近的李姓中国人
司马平邦2009-11-13
(要不)[不要]轻易笑话人家韩国人的可笑。比如有韩国学者认为,中国的诗仙李白和药圣李时珍,都是韩国人。
韩国人认李姓,源于李成桂姓李。
李氏朝鲜的创建者李成桂,先祖为辽东李氏的一支,因躲避战乱而迁至朝鲜。成桂为王氏高丽将领。1388年兵变, 1392年即位,都汉城改国号朝鲜。李氏朝鲜历27王519年,至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占。
李成桂在韩国,拥有唐太宗在中国一样的崇高地位。现在其首都首尔的一条主要街道上,有(个)[一]座扬刀跃马的李成桂塑像;而当代韩国史家,更经过研究认定,李成桂在中国的先人或源于蒙古族,所以才能征善战——我想,这也是韩国人急着把中国的李太白和李时珍,都封为韩人先祖的一个小渊源吧。
这样的韩国专家,真是认真得让人笑话。不过你又想不出,他们这样的想法有什么漏洞。
一个朋友,张坚,现在是湖北李时珍健康酒业公司的总经理。他旗下的荆王府酒,已经在海外赫赫有名。他说,可以用酒证明,李白和李时珍不可能是韩国人。其道理听来挺新鲜。
因为,真正让李白和李时珍这两个相距近千年的古人产生关联的只有酒,中国酒。
李白,不多说了。在中国的中小城镇的热闹街巷,经常看到一面“太白遗风”的刀旗被扯出来,迎风呼啦啦飘。这都是在纪念这位好酒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里说的是豪迈和灵逸,是中国道家精神的精髓。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他自己也叫嚣着,“一饮三百杯”。看来喝一斗是可能的。如前所述,唐时1斗是5.94公升,装满酒至少10斤。说明李白的酒量,当在10斤以上——不过,据说李白最后也是死于纵酒。坐船饮酒,酒后捞月,沉尸大江。
最近有一部电影《我的唐朝兄弟》。导演自己饰演了一把诗人李白,云游天下,遇到强盗姜武、胡军,也忘情喝上几碗苦竹酒。还一边饮一边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搞得两个没文化的强人,都泪眼婆娑。
真实世界里的李白,是不是真的如电影里表现的那样,曾经和强人匪类一起饮酒吟诗?但他喝的那种酒,确是唐代所有。那时,现在所说的白酒还没真正出现。那时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于今天的黄酒。而现在流行的白酒的酿制技术,到元朝才渐渐成熟。在明清时代,白酒才逐渐取代了黄酒,成为中国人杯中的主角。
唐宋的人,动不动就十碗八碗——武松喝了18碗,还上景阳岗打虎——看来是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酒度数实在很低。
元明之际,蒸馏法造酒开始盛行,让成品酒的度数陡然升高,要比汉唐时高三四倍,可以酿到40度以上。所以,在中国文学里,再看不到文人墨客斗酒百篇的豪情。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贾家的诗男词女们,围炉论文都改以小酌为尚。
到了中国最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里,他对当时最流行的白酒做了最科学详细的记录。这记录证明李时珍本人也是好酒之徒。
他说:“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厚曰淳,薄曰醨;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醽,绿曰缇,白曰酉差。”好酒还能“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温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热饮之甚良。”
李时珍的著作里,对烧酒又另立一项专文论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普瓦,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除了描述白酒性状,药圣还不忘对白酒的医理多加阐述“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还有“烧酒,纯阳毒物也。面有细花者为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北人四时饮之,南人止暑月饮之。”
《本草纲目》在酒附方栏中记述了16个附方并详细记述了69种药酒方,如:女贞皮酒、天门冬酒、地黄酒、当归酒、菖蒲酒、人参酒、菊花酒、麻仁酒、虎骨酒、鹿茸酒、蝮蛇酒、五加皮酒、白杨皮酒、愈疟酒、屠苏酒等。而对上述各种药酒的功能、治法,也记述颇详,这些后来成为许多带有保健功能也包括荆王府酒的配方之根本,如:“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而饮之;屠苏酒: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瘘痹,壮筋骨,填精髓。用五加皮洗刮去骨煎汁,和米酿成,饮之;白杨皮酒:治风毒脚气,腹中痰痹如石。以白杨皮切片,浸酒起饮。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取活蝮蛇一条,同淳酒一斗,封埋马溺之处,周年取出,蛇已消化,每服数杯,当身体习习而愈之。”
由是观,中国酒从当年的米酒、黄酒到后来的白酒,除了制作方法上的改进,其品质本验也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有益于饮酒者的健康需要。如果早早能像《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幸运,遇到李时珍,相信陶渊明不会生傻儿子,李白也不会酒后坠水,徒留那么多千古伤心事。
所以,现在还神往古人斗酒百篇的诗人们,如果想过一把酒瘾,最好打开一瓶荆王府酒。
韩国人想把李白和李时珍请去做祖宗,说他们是韩国人,只有一样就露了馅,那就是韩国的白酒。李太白好酒,李时珍懂酒,而他们的“后人”即现在的韩国人喝的白酒,说实话真不是一般二般的难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