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的摩的前世今生 [2016/11]
- 养狗说免疫 [2021/05]
- 面壁计数 [2022/11]
- 哈佛毕业典礼杂感 [2009/06]
- 美国中小学教育优势何在? [2013/10]
- 马里兰州学校是全美第一,还是每况愈下? [2010/02]
- 走了点弯路,或许还是更好的成长 [2016/06]
- 母亲,小心害小孩得焦虑症 [2017/02]
- “犹太老臣”暂时代理哈佛校长 [2024/01]
- 哈佛大学今年不公布种族比例统计数据 [2023/12]
- 童年没做过的梦 [2008/12]
- (美国)孩子上大学 哪里找学费? [2012/03]
- 美国总统的智商 [2025/01]
- 中国最早的留美女学生 [2023/08]
- 美国总统子女的大学盘点 [2024/10]
- 闲聊小孩逆反 [2008/12]
- 中国教育:替美国打工,为中国消费 [2008/11]
- 华人父母最担心孩子什么? [2009/01]
- 为何高智商低情商? [2009/04]
- 三坊七巷话福州 [2014/06]
- 让第五大发明走向世界 [2008/12]
- 高考是否阻碍了中国前进的脚步? [2009/01]
- 无题 [2008/11]
- 谁埋没了中国人才? [2010/12]
- 你家小孩聪明吗? [2015/06]
- 说三道四中国教育 [2010/04]
- 考分毁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2009/05]
哈佛毕业典礼杂感
美国人对毕业典礼十分重视,不仅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朋好友,都会不远万里,前来参加。2009届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在6月4日举行,不过校园里,一整周都有各种庆祝活动。
六月二日(星期二)
笔者从巴尔的摩出发,开车八小时,午后到达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城。傍晚在哈佛大学露天体育场有晚餐会,我特别在体育场转了一圈,随便看看这里世界大杂烩般的各种族群。虽然美国名校有多元化政策,但感觉非洲裔的比例还是较少。亚裔在哈佛的学生比例,比起亚裔所占美国人口,要超出许多,这当然与亚裔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分不开。黑头发、黄皮肤,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家长、学生聚在一起总是亲切一些,家长们用汉语交流显然更加自如。安吉拉家族几乎全体出动,云集哈佛,不仅父母来参加毕业典礼,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从北京来美国,她的姑姑还在来哈佛的路上,她要到处收集富余的毕业典礼的入场券。
当时坐在一起有四位女生,才一位男生。我突然冒出一个问题问他们,在哈佛好像华裔女生多于男生,为什么?没想到他们反问我,“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看来还是没有标准答案。这时正好又过来两位华裔男生,赶紧叫他们一起来留个影,已满足画面上的“阴阳平衡”。后来一些家长说也许是因为中国男生与美国学生相比在体育上“先天不足”的缘故,无法在美国高中“引人注目”,影响到自信及美国名校招生中看重的“领导才能”的发挥。不过在美国大学里,女生人数逐年增多,阴盛阳衰也早已是这几十年来的趋势。
在这些华裔学生中,有的出生美国,有的十几岁才来美国,虽然他们彼此之间交流已是英文,除了姓氏留着明显汉语拼音的痕迹,很多都取了洋名,而他们的英文水平也都比绝大多数美国人要高,不过和家长们在一起讲起中文还都蛮溜。像安吉拉家的“法律规定”是回家必须只能讲中文。
我女儿的室友黛比的父母来自台湾,她在美国出生,只有小时候在美国上过一两年中文学校。前两年暑假曾和我女儿一起到中国大陆,住过我们家,我年近八十的母亲还抱怨和她讲普通话太费劲。这次毕业典礼黛比父母和姐姐都来了,她姐姐比她大六岁,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我发现她姐姐国语讲得很好,就问她父母怎么回事,他父亲说,姐姐一岁时来美国,那时家里还有说中文的氛围,到了黛比出生,家里英文说多了,中文也就退化了。
不过这些年好像汉语在美国蛮时髦的,可能我是中国人的原因,在哈佛我已经遇上好几个老外学生和我用中文打招呼,并声称他们在学汉语。其中一位老美学生说他到过中国,可是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和他说英语,他想找个练习汉语的人都不容易。我说你得找个退休的老人聊天啊,他说他也试过,有一天只有他和一位老先生在一起,老先生不会讲英文,他以为是个好机会,就主动和他聊天,他相信他讲的中文老先生听懂了,可老先生讲的带上海腔的中文,他实在听不懂,只有靠手势让他明白,最后是在练习哑语。
六月三日(星期三)
上午我女儿的系里有个早餐会,给7名毕业生颁发优秀论文奖,其中也有我女儿。系主任简要介绍这些学生所做的工作,奖品只是系主任签名的一封信。虽然都已毕业了,这几天我女儿还在和她的指导教授在修改论文,想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中午在哈佛校园里有午餐会,每人发一袋干粮,然后是些演讲。今年正逢美国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哈佛的毕业生也不如往年那么抢手。一些毕业生的演讲也充满自嘲、讽刺与幽默,用网上的话叫雷人:“我们是哈佛最聪明,最多才多艺,而且是失业的哈佛毕业班,哈佛这块美国永不退色的名牌和‘雷曼兄弟’及‘通用汽车’可以相媲美了。”
我也顺便问过一些华裔学生毕业时的感想,他们几乎都对这四年的哈佛生活依念不舍,此刻心理还是蛮复杂,有人开始工作,有人读研,有人前坤未定,还有人中途休学还未能毕业。来自加拿大的肖迪考进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但却要他一次付清所有学费,他贷款26万美元,有签下卖身契的感觉,前途虽然光明,但不知要多少年才能熬到头。不过,他刚小学毕业的妹妹,已立志也要来美国上名校。
六月四日(星期四)
上午是隆重的毕业典礼仪式,并授予一些荣誉博士学位,其中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现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长的朱棣文,也获得哈佛荣誉博士学位。朱棣文出生美国,不怎么会说汉语,1970年本科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 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仪式后,学生回到自己的宿舍楼,由楼长(House Master)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下午的嘉宾演讲是朱棣文博士,与前年的演讲嘉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美国前总统柯林顿、或去年的《哈利波特》作者罗琳相比,没有那么偶像级,但突显新能源在美国倍受关注。朱棣文博士能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成为主要演讲嘉宾,也算是为华裔争些脸面。朱棣文风趣地说:“我不确定我是否符合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人的高标准,与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亿万富豪兼‘电脑呆子’(Computer Nerd) 比尔盖茨相比,不幸的是今天站在这里的是我,我不是富豪,但起马是个‘呆子’”。
朱棣文出身读书世家,父亲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后留美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许多华裔家庭一样,兄弟姐妹的学业成就对他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他是三个兄弟中念书最“笨”的一个。朱棣文在演讲中说:“我很感激从哈佛获得荣誉学位,这比你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是我们家学业上的‘弱智者’,我哥哥是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我弟弟是哈佛法学院的博士。当我获得诺贝尔奖时,我想我母亲会很高兴,但并非如此。当我在一早就通报这喜讯时,她只回答‘不错’,就把话题转到‘你什么时候回来看我。’现在我成了我们兄弟中最后一个哈佛学位的获得者,也许母亲会满足了。 ”看来华人在哈佛没变成“雷曼兄弟”或“通用汽车”前,还是对哈佛情有独钟。
六月五日(星期五)
毕业生都在卷铺盖走人……
《美华商报》2009-6-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IRXfO7x5ng&feature=channel_page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