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

作者:fanlaifuqu  于 2016-7-7 22: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笔|通用分类:回国记录|已有27评论

这两天忙于玩,高潮过去了,静下来!
看看村里热点话题挺多的,我好像没什么特别的见解,评语里一丁半点的说了些,还是再回到我的“上海”吧!
自从日本鬼子把城里(上海人称老南市区为城里)的老家炸了,就搬去了杨浦。姨妈家住淮海路,吴兴路,小时候常去,甚至住上一段,尤其政治上不稳定时,像“解放”上海的战争时,二六轰炸时等。那是大洋房,大概总有个上千平米吧。现在还在,他们都去世了,后代算捞着了。
那时常去武康路玩,特别喜欢那环境。那幢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一个建筑有点相像的武康大楼算是历史性的建筑了!

坐上地铁,到那个地段。出站一看,哇,新建筑不少!


过去没几步,看到一位老同学的家,老爸是名医!

再顺着湖南路绕一圈,也是很多演员,名人出没的地方。

老建筑都保存得不错,还有个老房子艺术中心,很好的地方,免费参观,却无人问津。

里面转转!

环境幽静,欣赏一下!学建筑的一定更喜欢!


即使墙上的照片,也令人神往!

这家伙村里坐过的不多吧?

再沿路走几步。

可能都是国家财产了,谁买得起,住得起啊!

到了武康大楼了。老名字放回去了:诺曼底大楼!

她的能遮风挡雨的长廊也是美丽又实用的!

瞧那幼儿园的气派,不知都是些什么人的孩子。然后再沿淮海路逛过去!

就这么一直逛到人民广场。

夏日炎炎啊!回去吧!



2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7-7 22:46
下次回去,一定要按照翻老佳文的指引慢悠悠地逛一次。
2 回复 fanlaifuqu 2016-7-7 22:53
徐福男儿: 下次回去,一定要按照翻老佳文的指引慢悠悠地逛一次。
有条件在那里住一阵,才5-10万一个月!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7-7 22:59
fanlaifuqu: 有条件在那里住一阵,才5-10万一个月!
住就免了,省下银子吃好吃的。 武康大楼居然还在,我们那个时候逛淮海路,就是从武康大楼开始,一路往东走。
1 回复 【小虫摄影】 2016-7-7 23:56
怀旧情怀,老建筑有特色。以前我舅舅住在那边,去过。谢谢分享,您又去上海了吗?
1 回复 fanlaifuqu 2016-7-7 23:59
【小虫摄影】: 怀旧情怀,老建筑有特色。以前我舅舅住在那边,去过。谢谢分享,您又去上海了吗?
没有,再过些日子!
1 回复 十路 2016-7-8 00:11
艺术馆内人不多。
1 回复 fanlaifuqu 2016-7-8 00:16
十路: 艺术馆内人不多。
曲高和寡!
1 回复 jc0473 2016-7-8 00:57
俺就熟悉武定路那嘎达,北京路石门二路周边
2 回复 总裁判 2016-7-8 01:00
情调源于民国时代气氛。
1 回复 泥城酒徒 2016-7-8 01:09
黄包车坐过,高高在上。
1 回复 【小虫摄影】 2016-7-8 01:27
黄包车我小时候坐过,4个小孩子挤着坐,那时候我们住在淮海路,表弟去年已经去世,恍如隔世了。。。
1 回复 穿鞋的蜻蜓 2016-7-8 02:36
上海如同纽约,处处是景,处处有名,第一张真的和曼哈顿的一两栋建筑很像:)
2 回复 异域堂 2016-7-8 03:04
这就是中国最早开洋荤的地方?!
回复 嫣蝶 2016-7-8 03:33
去年刚去过,去看望中学老师。她住在徐汇区少年宫这条弄堂里与武康大楼隔街相望。但是老洋房已陈旧不堪,房价却是价值连城。
1 回复 xu3331 2016-7-8 08:01
第一幅画令我回忆儿时去过的徐家汇一带,那幢大楼下的有轨电车。电车是瑞士进口的,制作的很精巧,行驶稳当。似乎今天在北美,所见电车也不过如此。那地方处处法国梧桐,绿树成荫,十分安静,间或传出一二声钢琴,令人向往。共产党继承中华文化的落后部分 : 热闹。
后来所谓文化大革命,更其闹的不可开交。
1 回复 fanlaifuqu 2016-7-8 08:22
xu3331: 第一幅画令我回忆儿时去过的徐家汇一带,那幢大楼下的有轨电车。电车是瑞士进口的,制作的很精巧,行驶稳当。似乎今天在北美,所见电车也不过如此。那地方处处法
所以我一直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很不解,你们见过旧中国吗?
1 回复 越界筑路 2016-7-8 08:42
谢谢侬。拜读侬文章,常常想起小辰光事体:落雨天, 洋伞勿带, 逃到九层楼下面躲雨。
1 回复 fanlaifuqu 2016-7-8 08:44
越界筑路: 谢谢侬。拜读侬文章,常常想起小辰光事体:落雨天, 洋伞勿带, 逃到九层楼下面躲雨。
那时叫福开森路!
1 回复 xu3331 2016-7-8 09:36
之所以记住这第一幅的楼,因为并非方方正正的。后来49 年后造的索性统统火柴盒。
欧洲许多城市,建筑与此类似。十字路口反而少见了。
2 回复 ala 2016-7-8 09:50
出国前的家就在武康路,照片里有些地方非常熟悉,看到小时候在那里开小小班房子。现在这些中小学同学还能在微信上面相聚,可是还住在原地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一次回去旧地重游,感到原来十字路口都有了红渌灯,来来往往的人也多了。那个高大上的展览厅,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拿着小板凳在里面开大会,脏兮兮的十分破烂,现在修好了真的是今非昔比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2: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