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逐出孔庙?

作者:ruthrose  于 2009-2-13 18: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4评论

关键词:

王安石死后,曾“配享”孔庙,其地位与颜回、曾参同列,这是汉唐以后的儒者谁也享受不到的殊荣。但后来先被降为“从祀”,继而被逐出孔庙。其基本理由,就是据说他说过“天变不足畏”。无论这话是对王的推崇还是对王的诬蔑,把不畏天看作莫大之罪,却是儒者们真实的观念。

孔子说,君子应该“畏天命”,并把那不知天命和不畏天命的视作小人,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却往往喜欢杷孔子说成是不信天命鬼神的,并认为这样才是对孔子的表彰。不过王安石之被逐,倒也说明了那时的儒家学者和今天的儒家文化研究者,对于天命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长期以来,学界讨论孔子对鬼伸的态度,主要依据《论语》。然而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以诗书礼乐教人。这里就有一 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六经所载的那些天命鬼神信仰,孔子对之持什么态度?再深入一下,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儒经乃是儒者识字、达理、做人的基本教材,那 么,所有的儒者又是怎样对待儒经中那些天命、鬼神的文字呢?只要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儒经中那些上帝鬼神信仰,是所有儒者包括孔子在内的思想和行为的基 础,可惜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研究,偏偏忽略了这个基础。

即如《论语》而言,其“敬鬼 神而远之”等几条言论是不少人认定孔子不信鬼神的基本根据。那么,什么叫作“敬鬼神而远之”呢?朱熹引二程道:“人多信鬼神,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 敬能远,可谓知(智)矣。”在“事人”、“事鬼”、“知生’’、“知死”下朱熹注道:“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幽明始终,初无二理”。程、朱 的注,不仅揭示了孔子对鬼神的态度,也道出了他们及宋元明清所有儒者对鬼神的态度。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只有行三纲五常之道,才能受天的庇佑”的观念,决定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这时起,中国社会所信仰的上天、就成了一位充满了儒家精神的上天。并且从此以后,儒者们不仅以 天人关系,也就是神人关系为核心,发展起一系列哲学的和伦理政治的学说,而且一步步地依据儒经,去厘定对天地、宗庙的祭祀制度,使这个传统宗教从“硬件” 到“软件”都奠基于儒家的学说之上,并且又翻过来、把这个宗教的精神渗透于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各个方面。

在这种君子畏天命的文化氛围内,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大概伤害了众多儒者的宗教情怀,才有了死后在孔庙由“配享”降为“从祀”继而“逐出”的传奇经历。

4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普通一丁 2009-2-13 20:12
歷史上求變者往往必須具有“天變不足畏”的勇氣,方能破舊立新,結果在變法中把自己也搭進去。
王安石只被逐出廟堂,商鞅的命運更慘,被車裂慘死。
1 回复 nnyycc 2009-2-13 20:27
喜欢这样的文章。多多益善。谢谢了!
1 回复 水影儿 2009-2-14 12:59
长见识~~
1 回复 trunkzhao 2009-2-15 01:56
王安石是干大事的人,所以说天变不足畏。
可是倒霉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才不管你的本意是为了老百姓好还是坏,只要最后老百姓倒霉那么创始人就是罪魁。看结果不看过程,而对细节的把握却正是王安石所欠缺的,这一点从他吃法就可以看出。
骂王安石是奸臣并非无理,这一点和朱总理相似,不管你是真的为民还是假的,反正是哀鸿遍野,自己也落得声名狼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07: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