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绝不出恶声 - 乐毅的智慧

作者:walkalongg  于 2021-8-12 10: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文史杂谈|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遍地烽烟之下,南阳有个年轻人在安静地种地读书,卧龙。

卧龙常自比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时代的智谋之士多了,为什么卧龙兄非拿这两位来自比呢?因为这俩都是出身平平,得贵人相助才露头角,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出则为使为将,入则为臣为相,扶小君为强国,挥弱旅破大军。功成名就以后,还能得个善终。

伍子胥吴起商鞅文种这些人,成就都不错,但能谋事不善谋身,最后下场凄惨。卧龙瞧不上他们。

乐毅就是卧龙也佩服的,史记里连老子这种大德,管仲吴起这种大能,都只能跟别人分个列传,乐毅人家自己占一篇,可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乐毅的祖上是魏国的名将,但传到他这一辈不成了,魏王用不着他。天下大乱的时候,有才能的人都想成功立业啊,后来听说东边的燕国礼贤下士,他就找了个出使的机会,到燕国去了。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那个时候出使这种事,实在是可大可小,苏秦张仪多了不得,纵横家其实就是出使动嘴皮子的事。乐毅到了燕国,当然有机会见燕王,显摆一番见识,就投了燕。那时候战国互攻,有才能的人士投来投去也不算什么失节啊叛变之类的大事,不能用今天的眼光骂声叛徒卖国贼,抽出驳壳枪就啪啪啪。

那个时候战国的形势是齐国一家独强,领头的是因为喜欢听竽独奏而吓跑了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的齐王。老师在讲成语的时候还特意提过,说你们别以为齐宣王就是糊涂虫,人家只是仪式感强了一点点而已。这宣,湣俩字呢,叫谥号,是大人物死后大臣们给的评价,宣字是美谥,孔子封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有个宣字。湣字是恶谥,因为虽然他喜欢听竽独奏。。。话说听竽独奏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英明爱好啊,听独奏也不是身为国王最重要的事,内圣外王才是。齐国传到湣王之前是战国最强的国家,瞧谁一眼大家伙儿都哆嗦那种。到湣王这倒了霉,因为乐毅出场了。

乐毅被燕昭王录取以后,劝他说,咱家小国,得集合天下的力量才行。于是他东南西北转一圈,跟后来的苏秦张仪差不多,忽悠各国一起出兵敲谁。说来好玩,后来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也是替燕国游说的,不过那时的天下大患已经不是齐,而是秦了。齐弱,就是让乐毅给收拾的,再也没缓过气来。

乐毅带了几国大兵,打败了齐湣王,金银财宝夺了无数,几乎灭了齐国,就剩下莒和即墨俩城没打下来。

关键时刻出大事,这场大战打了5年没打完,燕昭王熬不住,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啊。齐国派间谍使了反间计,跟新任的燕惠王说,乐毅不是个东西,那么大的齐国都打下来了,就一个即墨他打不下来?明摆着是养敌自重,弄不好就有自立之心。。。燕惠王,注意,又说一遍谥号,昭,惠都是美谥,说明他们干得并不太坏啊。。。国王都称孤道寡,那真的就是一个人对付千万人啊,多疑不成,轻信死得更快,那位子那么好坐的,比版主难多了。。。燕惠王跟乐毅也确实不太熟,出兵放马的也辛苦,要不你回来吧,派大将骑劫来换他。乐毅一看不妙啊,打着半截换我,明摆着中央出走资派了,我回去准死,撒腿儿跑赵国去了。赵国知道他的本事,在靠着燕的地方给他封了块地。

先把战斗讲完,你听骑劫这名字,就是倒霉摧的。。。到了前线就中了计,被齐将田单使出个火牛大阵,这应该都听说过,牛尾巴上点着了火,一堆牛跑起来跟坦克似的。按说即墨围城围那么久,不知怎么他们居然不缺吃穿,还能弄出一大群牛来养着训练一顿然后放出去烧着玩儿,打败几万人大军的一群牛,论十不成,论百估计也不太够,几千头牛我觉得满齐国未必凑得出来,但主人公是乐毅不是牛。。。真的假的吧,总之一战就尽复齐国,把乐毅的战果全丢了。

糊涂王爷这会子明白过来后悔了。这么场大败,燕军肯定是连人带物资损失大了,齐国刚复国,是要缓一阵子,可乐毅尽知我大燕的根底,要是忽悠赵国来打我肿么办?

写到这儿我忽然明白了,估计这厮办坏这么大件事,还能得个惠字,乐毅最后能让卧龙变成粉丝,原来都是他们原创写得好。

司马迁是写文章的大拿,居然把他们俩的书信原封不动给抄下来了,你就说写得多好吧,搁哪个网站都是大大V

王爷说我办的事是有点莽撞,可我爹对你不薄,你怎么给老爷子个交待呢?不卑不亢,把砍脑袋的事变成个人恩怨了,希望死鬼老爹的面子好使。

乐毅的回信是真不错,语言简练,文理分明,文笔居然还很优美。首先用感激的口吻回顾了下自己在老王爷的领导下在燕国发家的历史和对燕国的巨大贡献,顺着笔就说,我不是怕您啊,咱俩没什么,我怕的是您身边儿的人,肯定他们里头有人恨我,才弄得咱们君臣有了嫌隙。。。

人艰不拆是合作共存的诀窍,本来拔刀相向的两边,简直展开的就是台阶大战,都给对方递台阶,这架他吵不起来。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台阶给到了这个地步,谁说大家伙儿相交必须人始至终的,又不是嫁人,就算嫁人还能协议离婚呢。我半截跑了这不算什么大事,也没人逼我跑。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於君子矣。这一句更关键,我这不算是叛国投敌啊,朋友之间缘分到了这是很不幸的事,但绝交是绝以后的交,以前的交好不是假的。都绝交了,故人永远存在于过去,已经没有未来了,是变却故人心,还是故人心易变,不重要了。都是路人了,还说那么多干什么。但如果我当时的那份心是真诚的,我得对得起自己。那份香火情犹在,所以互相不说话就算了,好话大概是再说不出来,但坏话也不要多说就好了。。。总得对得起过去那些修改不了的东西。

小事是不是?惠王差点砍了他的头,他也有机会灭了惠王的国。也不是大事,因为说到到底,脑袋也没砍,国也没灭嘛。

燕惠王是个明白人,赵国封给乐毅块地,他也封给乐毅儿子一块地,你既然识作,在燕赵之间不坏事我就领你的情。结果乐毅同时为燕赵两家的客卿,说半天用不着善始善终,最后死活之差,存亡之机,总是有惊无险,还是善使善终,大家作君子不当小人,国安人和,自己也安享了晚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0 00:1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