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天主教的习俗忌讳:
1,“13”禁忌。信奉天主教的人,一般都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故举行活动时尽量避开“13”;就餐的席位忌单数,尤其忌讳13人同桌,因为这容易使人联想起出卖耶稣的犹大;而且住房没有13号,旅馆没有13号房间。如果13号这天是星期五,则不宜出游;
2,“星期五”禁忌。星期五是耶稣遇难的日子,信奉天主教的人,每逢此日斋戒一天,不食肉,吃小斋。举行庆祝活动,也应避开星期五;荷兰、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天主教徒,星期五不吃猪肉。据说,星期五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日;
3,“十字架”习俗。相传耶稣遇难时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教视十字架为圣物。除在教堂中使用外,也常做成项链悬挂胸前,或立于死者的墓前,以示人的灵魂与耶稣同在;
4,“生死”习俗。在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生、死、嫁、娶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结婚须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的仪式。初生的婴儿按照教规应进行洗礼,并取教名,认男、女监护人为教父、教母。教徒死后,需请神父来料理后事;
5,独身禁忌。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同许多社会群体很多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自愿者一样,天主教教会的主教、神父、修女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群,放弃了个人的生活和男女间的情爱生活。从个人角度上看,是一种自我完善的生活方式,但对于群体而言,是一个以牺牲、奉献的精神向人们传达趋向人生大境界的追求;
6,神职从商禁忌。教会禁止领受神品者经商,这源于圣经中耶稣的嘉言懿行。在商业社会中,神职人员物欲的淡薄比形象本身更具有表达力,一方面,神职人员遵守在与上主盟誓之初盟发的“绝财圣愿”;另一方面,神职人员直接或间接掌握教会的经济财物,禁止从商,无疑会避免神职人员在“商海”中使形象受损,从而影响教会公平、正义的价值传播;
7,高利贷禁忌。高利贷是一种以剥削别人钱财为目的的不义之举,是与天主教会“爱人如己”的精神格格不入的。教会根据圣经的精神,号召教友以关怀贫穷、接纳贫穷的善行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在商业社会中,不可乘人之危,更不能在商利中给别人制造“陷阱”。凡一切与圣经思想相违背的借贷形式都被视为罪恶;
8,离婚禁忌。家庭是社会群体的细胞,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教会观点上看,幸福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因。反之,更多家庭的离异无论对社会、对当事者都将是不安隐患和心灵创伤,更对下一代的培养不利。为此,禁止婚姻离异是天主教教会维系家庭和谐的伦理准则。教会在主张禁止婚姻离异的同时,也禁止一切危害夫妻生活及家庭成员的种种根因,如重婚、纳妾、通奸、卖淫、乱交以及私通等恶行,都是教会禁止的,并把这些恶行视为违反“十诫”的第六诫,属于大罪;
9,堕胎禁忌。天主教教会对堕胎的禁忌,与“十诫”中的第五条“毋杀人”有关。长期以来,教会认为,胎儿已经形成生命之后,若施行堕胎,与杀人没有什么区别,是一种危害人类生命的罪恶。教会从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观念出发,在人类延续与生存抉择上树立了美好的道德准则。因为人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命的权利,堕胎,作为一种人为剥夺幼小生命的手段,是一种极不人性的方法之一,是违反自然规律和对人类和谐的威胁。教会反对堕胎,也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关于保护胎儿生命的有关法案,作为保护妇女及胎儿的有效依据。教会不反对计划生育,为避免堕胎,人们可选择自然避孕方法,即在妇女的安全期同房。教会禁止通过“科学鉴别法”对胎中的男婴或者女婴选择生育与否,并要求人们无论如何不能蔑视生命;
10,主日禁忌。天主教的主日,即星期天。传统上教会规定,教徒在主日都要到教堂参与弥撒,不可以任何托词作为借口,除非有重要事情是不许耽误的,如自己生病、照顾重病患者和婴儿等。主日休息,是所有信徒在摆脱了紧张的一周工作后得以重振心灵的机会。这一天是为敬礼上主,是在参与主日弥撒中称颂、感谢上主,同时思考六天来自己的奉献工作的得失,从而反省自己六天来给社会群体贡献了多少,以便对工作以及工作态度进行改进;
11,斋期禁忌。天主教会为了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圣死以及他舍身赴义的精神,制定了守斋的规则,即大斋与小斋。其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想到基督的苦难,从小的苦中培养吃苦精神,体验基督一生为贫苦大众忧患的思想,促进心灵修养,更重要的是,从斋戒中学会对物欲侵袭的抵御,达到淡泊的境界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使自己有坚定的毅力去面对人生的不幸和痛苦;
12,敏感话语禁忌。天主教把“毋道非礼之言”作为禁忌之一。同时,对于言语,也有严格的禁止方法,尤其一些不负责任的话、作假证词、满口谎言、挑拨是非、坏人名声、乱发虚誓或逼人发誓等都是教会禁止的;
13,教堂内禁忌。教堂是天主教会的标记,也是上主临在的殿宇,它不仅仅是教友祈祷、敬礼的场所,还是一处最神圣的地方。因此,凡进入教堂的信友,都会自觉以严肃的态度进入,对于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入堂是绝对禁止的,同时也禁止在堂内来回乱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座位等,手机一定要关掉或使用震动,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等。所以,非信徒进入教堂时一定要遵守教堂规则,不要影响信友的礼仪生活;
14,圣物禁忌。天主教的圣物指的是经过主教或神父祝圣过的物品,有圣像、圣牌、圣爵、圣水等。教会规定,凡经祝圣过的圣物,禁止乱扔乱放在不干净的地方,并规定,凡祝圣过的物品可以相互赠予,但不可以买卖。已不使用的圣物,可交给本堂神父或者自行选择洁净的地方焚烧。同时,教会也禁止滥用圣物和盗窃圣物;
15,迷信禁忌。天主教禁止一切迷信活动。天主教认为,一切迷信活动不但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会使善良者的心灵趋向迷茫和堕落。教会更禁止对受造物的迷信崇拜;
16,婚姻禁忌。婚姻的目的之一是达到人类得以延续的基本要素。它不仅触及婚姻伦理问题,更关系到其后代子女的素质。因此,教会规定,凡以与指定人结婚为理由而害死对方或自己的配偶者,不得与之结婚,违者结婚无效。具有旁系血亲关系的,在四亲之内者不能结婚。直系血亲,任何尊亲属及卑亲属,或为婚生或为私生,彼此不能结婚。如怀疑当事人是否为直系血亲等,或旁系血亲的二亲等时,绝对不许结婚。法系由收养而产生,直系法亲或旁系法亲二亲等以内者,不得结婚。以上凡违禁者,都被视为结婚无效;
17,安乐死禁忌。生命的可贵和可爱是因为它来自于上主的赐予,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这是天主教教会一直对生命尊重和关怀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安乐死”是一种不负责任人为地过早结束病痛者生命的行为,从而违反了人类生命生存的基本权利。因此,教会主张对于无法治疗的人、植物人、失去记忆的人、先天畸形或极度重残的人等,应付出更多的爱意与关切。凡协助或亲手施行“安乐死”的,都视为大罪。
18,忌无信忘恩。分为两类:(1)忌言而无信。社交活动中,最重视一个“信”字。言而有信者,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言而无信者,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在社交场合中,说话要算话,绝不食言,要言而有信,行而有果。(2)忌忘恩负义。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国人一贯讲究知恩图报。当你有困难时,别人帮助过你,不应忘记,有机会时要报答别人的恩情,千万不要忘恩负义,更不能恩将仇报,否则的话,再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
19,忌口无遮拦。在社交活动中,每说一句话之前,都要考虑一下你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不要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除非是亲密的朋友,否则最好不要对个人的卫生状况妄加评论。如果某人的肩膀上有很多头皮屑或口中很难闻,或者拉锁钮扣没系好,请尽量忍耐不去想,并等他亲密一些的朋友告诉他;许多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而且这是一个缺乏考虑的问题。尤其对女性而言,年龄是她们的秘密,不愿被人提及;关于对钱一类的私人问题的询问通常是不合适的,可以置之不理;忌嚼舌。在社交活动中,应以诚待人,宽以待人。要与人为善,而不要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不要无事生非,捕风捉影,也不要东家长,西家短,更不要传小道消息,把芝麻说成西瓜。说话要有事实根据,不能听风就是雨,随波逐流;忌恶语伤人。所谓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刻薄侮辱一类的语言。口出恶语,不但伤人,而且有损自身形象。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在社交活动中,应当尊重人,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而不要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20,忌随便发怒。在社交活动中,人们都愿意和性格豪爽的人交往。在社交场合,除非是原则问题,不要争得面红耳赤。一般来说,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勃然大怒,甚至翻脸,要表现出有气量,有涵养。俗话说:“气大伤身。”发怒者会伤身,对自己的形象也有不良的影响。动不动就生气的人,会失去朋友。如果有人招惹了你,你很想发脾气,那么请控制住自己。你可以尝试一下散步,数数,深呼吸等活动,这样或者可以平复你的怒火,避免争执。如果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道歉;是他人的原因,就向他解释一下,然后走开,避免不必要的对抗情绪;
21,忌玩笑过度。朋友、熟人之间适当开开玩笑,可以活跃气氛、融洽关系,增进友谊。但开玩笑一定要适度,要因人、因时、因环境、因内容而定。(1)开玩笑要看对象。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的性格不同。和宽容大度的人开点玩笑,或许可调节气氛,和女同学、女同事开玩笑,则要适可而止。(2)开玩笑要看时间。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开玩笑,最好选择在对方心情舒畅时,或者当对方因小事生气时,通过开玩笑把对方的情绪扭转过来。(3)开玩笑要看场合、环境。在图书馆、医院等要求保持肃静的场合,不要开玩笑,在治丧等悲哀的气氛中,不宜开玩笑。(4)开玩笑要注意内容。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健康,风趣幽默,情调高雅。在社交活动中,忌开庸俗的玩笑。千万不要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例如不能以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取笑。
(注:以上某些习俗和禁忌,也是为人处事的常理,不一定就是天主教的习俗禁忌。)
基督教的习俗忌讳:
随着基督教分裂成为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新教文化地区首先跨入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大致说来,禁忌在基督教信仰中并不是重要的内容。基督教并没有一整套繁琐的从外在约束规范信徒信仰生活的清规戒律。对此《圣经》中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荣神益人是信徒言行的总则。在具体行为上个人有做出选择的主动权。因此,所谓的禁忌会因不同教派、不同文化习俗等导致不同着重。
1,与天主教一样,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要是13日和星期五恰巧是同一天,他们常常会闭门不出,在这些时间,不要去打扰他们;
2,饮食禁忌。规定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12月24日)前夕,只吃一些素菜或者鱼类,不吃其他肉类。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天主教教徒在圣诞节和耶稣受难节前一天,只吃一顿饱饭,余下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不吃,他们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如和基督徒一起用餐,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3,赠送礼品给基督徒,要回避上面有其他宗教或民族的神像图腾等。在耶稣受难节那一周,不要邀请基督徒参加私人的一些喜庆活动;
4,“十诫”在基督教信仰中具有教义和道德的指导性,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十诫确认上帝的独一性,并反对任何上帝的“代替品”。十诫第二条规定:“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故基督徒只敬拜上帝,不跪拜其他任何偶像。基督教堂由于这一传统,聚会场所在布置装饰上呈简洁的特点,一般不设圣像(包括作为崇拜的画像),突出十字架的标志,代表高举并思念基督完成之救赎,并强调信徒应通过耶稣基督教导的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在信徒家中,也不设神龛等宗教性布置。不过,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教堂或信徒家庭布置一些《圣经》经文的书法作品,现在已经比较为信徒所接受;
5,基督教对婚姻十分重视。根据《圣经》中伊甸园的记叙,基督教认为:第一,婚姻是神圣的,因为婚姻的起源是创造主自己;第二,婚姻应以一夫一妻为原则,上帝为亚当创造夏娃即表明这一道理。既然婚姻是神圣的,要求做到一夫一妻,因此基督教不主张离婚。基督教传统认为,离婚的前提是一方犯淫乱的罪。《圣经》中提到离婚的另一个可被允许的情形是,为信仰不同之故,一方自愿离去;有一种说法,即结婚后离婚再娶,也算一种奸淫(不知道是否真实,待笔者问清楚再回答);
6,基督徒不吃血液及其血液制品,可以说是基督教信徒生活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禁忌。不能把动物的血作为食物,其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徒而言,因有圣经明训,所以当然视吃血为禁忌;
7,勒死的牲畜也在基督教禁食之物之列,这与禁食动物血的禁忌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勒死(包括病死,或其他非宰杀原因死的、死于非命的)动物的血液未流出,已被吸收于肉中,故不食为妙,当然也包含卫生的因素;还有,祭过佛像等偶像的食物,也在基督教禁食之物之列;
8,另外,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类也为基督徒所禁止,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9,烟酒是否属于基督徒的生活禁忌呢?《圣经》并未提到烟(吸烟是近现代才有的行为),但却有不少有关酒的教导。从总体的教导上看,《圣经》的旧约部分将饮酒作为禁忌来讲,而新约部分相对而言较为灵活,少见直接的禁绝,而留给人们自己做出选择。吸烟问题虽然没有《圣经》的明训,但大部分基督徒对吸烟持反对态度。不过,在教会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这是教会的一致看法。
10,持“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派(基督新教的一个非传统教派)背景的信徒在禁忌上有一些特别要求。首先关于安息日,认为信徒应当按律法要求遵守安息日,停止劳动,并在这一天举行聚会礼拜(安息日大致等于今天的星期六)。安息日信徒在生活中的另一个主要禁忌是关于饮食的,如不食猪肉和某些水产品等。中国基督教从团结出发,采取“信仰上彼此尊重”的原则,即各人可以按自己的信仰去行,但不应过分强调与其他信徒的差异;
11,交往禁忌。基督教徒禁忌崇拜其他的神和偶像,他们唯一崇拜就是上帝。不要拿上帝和耶稣开玩笑,不能以上帝起誓。由于基督教的教派不同,因此各教派的教条也有所不同,如:神父与牧师分别是天主教与新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不可混为一谈;
12,行为禁忌。进入基督徒教堂要衣冠整洁,进去后要脱帽,不得高声喧哗,不得妨碍正常的宗教活动。在祈祷或唱诗时,不可有奇怪出声;当全体起立时,则应当跟随其他人一起起立;若有人分饼和面包给自己,应与教堂习俗为准;
13,国别禁忌。各国或地区的基督教徒的礼仪禁忌也不尽相同。印度的基督徒忌讳在晚上举行婚礼。在汤加,星期日则被认为是宗教安息日,这天忌外出工作。
14,很多基督教的习俗与禁忌,是指广义的基督教,即包括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的。以上一些条款,很多也适用于天主教,但天主教的习俗与禁忌,不一定适用于基督信教,视各个具体教堂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