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谈谈“番”
说起“番”这个字,我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番茄(西红柿)和番薯(甘薯,红薯)。
可为什么番茄又叫西红柿,番薯又叫甘薯呢?很多人也知道答案:因为这两样蔬果,可能是来自外邦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原产地可能不是中国。
“番”,旧时对外族、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在此与“蕃”通用)。四夷,俗作“番邦”,是中华民族(华夏民族)用来区分华夏和蛮夷的称呼。“番”还有很多其它意思,但本文着重谈谈“外邦”。
“番”这个字的起源分解是:面象野兽的足掌和爪,下面的“田”象兽足踩出的印子。引申意思就是:野兽踩踏的家园。笔者觉得中国古人创造“番”的主要意思,应该还是“外邦”,比较自我清高,蔑视外乡,那些“野蛮部落”。
除了番茄和番薯,与“外邦”有关的“番”还有:
番西: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番钱:外族钱币
番王:少数民族的领袖
番客:客居中国的外族人或外国人,或客居南洋的中国人
番菜:旧指西餐
番瓜:南瓜
番舶:外国船只
番皂:肥皂,肥皂胰子
番仔:台湾汉人早期对台湾原住民的蔑称,又作“番人”,带歧视意味
番椒:海椒、辣椒
番木瓜:又称木瓜、石瓜、木冬瓜、蓬生果,原产地在墨西哥南部以及邻近的美洲中部地区(据悉,青木瓜,囊是青的,多为国产,口感较差)
番豆:花生(闽南语),又名落花生、长生果,原产于巴西、秘鲁,明代传入福建
番石榴:番鬼石榴,广东又称“花稔”,原产美洲热带,16~17世纪传播至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番荔枝:又称佛头果、释迦、亚大果子,由荷兰人引种入台栽培,至今有400多年历史,原产于热带美洲
番蒲桃:洋蒲桃、番鬼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桃金娘科热带水果,原产于印度和马来半岛
与外邦相关的,还有一个“洋”字。比如洋葱、洋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还有洋人、洋文、洋味、洋枪、洋油、洋胰子(肥皂)等。另一个就是“胡”,比如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胡人、二胡(胡琴)等。
由以上归纳不难看出:“番”与“洋”或“胡”还是有区别的。不过,汉语中,洋也是分类的,比如东洋、西洋、南洋、北洋,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东洋是日本,南洋是南中国海附近的东南亚诸国,西洋指马六甲海峡以西印度洋地区,还包括欧洲或更远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欧美国家,北洋原指中国华北海洋一带的疆域,一般是指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胡”,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属于西北地区(比如蒙古、新疆一带),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回到“番”。“番”主要指外族,也包括外国。中国在唐宋明清时期,地域还是很大的,东南亚一带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但是,在很多词语中,“番”并不是指外国,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显然,当时的那些少数民族也是相对独立的,还可能有国家。只不过随着中国的强大,将南亚一些部落一一吞并了,纳入中国版图,或者说这些小部落崇拜中国的强大,投入到了中国的大家庭中。
另一个例子就是西藏。
西藏自治区,古称“蕃”,简称“藏”,首府拉萨。百科解释: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西藏在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统一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所以唐代汉文典籍用“吐蕃”来称呼吐蕃王朝,同时也指吐蕃王朝所占有的地域,有时还指吐蕃王朝的各部落,作为族称。吐蕃王朝虽然对外将其所占有的地域总称为“吐蕃”、“大蕃”,但是在其内部区别各个地区时,别有习用的名称。到了清朝,朝廷上下对西藏地区的称呼仍有多种,在称土伯特之外,也称乌思藏,而四川地方官员中将乌思藏简称为“藏”,“藏人”、“藏番”、“里藏”等称呼也开始出现;民国时期,称为西番、番族等。
由此可见,“番”这个字,的确包含很多战争、辛酸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