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为什么“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
中国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
为什么?
现代一般的解释是:儿子穷养,是为了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长大后肩负男人的责任很有帮助;女儿富养,是为了让她增多见识,培养高贵气质,不被小利益所驱使和诱惑。
家有小子,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坚强不屈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孝义德善的品质。否则,树木不刷不成材,一味的娇惯、放任、纵容,只会培养出一个不成气的纨绔子弟来。
家有娇女,就要从小多给予疼爱、适度满足物质需求,以达到丰富内心与意识品德。这样,使其懂得美善、学会辨别和自我保护,走上社会才不至于受种种物欲诱惑,避免上当受骗。
古代一般的解释是:女方是嫁出去的,男方是把女方娶进来的;男方要给女方聘金,女方只是一种“商品”;男方要省钱娶妻,女方要做少奶奶、生孩子。
上述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不过,如果从“吃苦耐劳”和“高贵气质”来讲,似乎应该没有性别的差异。所以说,儿子和女儿,都应该是一样的教育和培养方法。
另一方面,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他们长大了,都要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尤其是在这个流动的社会,人员是很少固定的,子女也不一定要与长辈居住在一起。所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要依靠父母,也不要没有责任;他们的生活是否愉快,与他们的收入能否满足自身的消费密切相关。最该培养的是他们生存能力和创造动力。这一点,似乎也应该没有性别差异。
心理学家从性别方面给出另外一种答案:从性别差异来讲,男孩天生富有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女孩则更具预测力、稳定性,喜欢和谐、融洽地交流。所以,给予女孩更多的宠爱与关注,而给男孩更多有挑战的情境让他们去征服,是符合子女天生的性别差异的。
而哲学家的答案又不同:除了物质基础方面,“穷”和“富”的核心更应是家庭的教育方式及教育观念。无论儿子和女儿,对他们实施兼具“穷”和“富”的教养很必要,也就是说不应该有性别差异。
“富”是指教育投资方面的富足,关爱子女,开阔他们的视野与见识,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这是子女都应有的“富”和“宠”。而“穷养”,是指无论家境是否富有,让子女适当经历磨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勇敢、自强不息的个性,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感激、满足,这样的子女才能更好地去创造幸福生活。
所以,不管穷养还是富养,最主要的就是养成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有主见、不攀比,让子女在精神上富起来,远比在物质上富起来要利于健康,利于成长。一句话:物质上的穷养,精神上的富养!
相关阅读: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28062.html#.UsEFNrKt9ko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8443.html#.UsEEr7Kt9ko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8442.html#.UsEEhbKt9ko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250647/article-151458.html#.UsEE7rKt9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