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一文“自以为是”。原文: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瞩牛矢也。译文: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却是正确的,对方的确是错误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对方就是小人了。凭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伤害,而不考虑自己的名誉,也不考虑亲友们所受的伤害,更不考虑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自以为是”一向是个贬义词,正如上文所说,而意味相对轻得多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往往被用作贬义,尽管最近人们好像多少改变了看法,证据是“自恋”已经被很多人当作自豪地修饰自己的词汇。现代人的“自以为是”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己觉得别人也会与自己想的一样,其实别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样,主观臆断;第二种是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毫不谦虚。
尽管“自以为是”确实在很多情况下几乎只起着负面作用,但却是有一些时候没有它还真不行。比如总统选举,那些候选人必须要有“自以为是”的风格;毛遂自荐,自己也必须要有“自以为是”的风格。中国有一句俗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一个新事物在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中,开始肯定是少数,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旧有的事物而形成了一种惯性和常识;当旧有的习俗或传统或习惯已经在阻碍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时,真理的力量就逐步显示出她伟大的力量,虽然开始只是少数。这也说明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往往只有少数人拥有敏锐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嗅觉,他们往往能先于常人而做出正确的历史判断。同时也表明,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决策之初,也应鼓励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少数人的意见,说不定少数人的意见才是正确的。
所以说,无论是谁,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一种或多或少的“自以为是”。哪怕那些“最终改变了世界”的英雄也是如此,尽管最终他们“成功”了,但在其奋斗过程中,每时每刻的行动和决定都或多或少有着“自以为是”的因素。很多人“自以为是”,实则是TA对这个事情有炽烈的欲望和热情,因为自己喜欢或自信才会自以为是;那些灵感的偶然的自以为是的闪光,是理性的连贯的取得公认的知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