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豹子胆-打黑车 [2014/01]
- 一波多折之四--签证顺利否? [2014/0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沉痛悼念笔友水影儿。 [2016/11]
- 耸人听闻的基因、染色体 [2012/12]
- 夏至了 - 炸酱面! [2012/06]
- 棉毛裤的故事 [2008/12]
- 中国城奇遇 之一 邂逅(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感悟一句话的效应 [2008/09]
- 一波多折(1)天有不测风云:临行前,女儿的护照丢了! [2014/01]
- 留住父母的痕迹(月亮代表我的心)--回国观感录之八 [2011/03]
- 老爸的电话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回国观感录-- [2013/02]
- 纽约中国城奇遇 之三 发迹(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蒙羞的NYC! (纽约随笔) [2013/06]
- 塞翁失马记--今年得回两趟家 [2008/12]
- 《落英》(纯属虚构,请勿对号) [2011/10]
- 冷漠=伤口上的盐 [2011/08]
- 无着的母爱 [2011/07]
- 苍天有爱,大地深情--《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观后 [2011/11]
- “妈,笑眯眯地啊......!”--家有青少年系列 [2012/03]
- “控制狂”老调重弹“Sleep Over”---家有小女初长成(续)-- [2012/06]
- 人到中年重拾梦 [2011/07]
- 剪报情思 [2012/02]
- 另辟职业:当媒婆! [2012/04]
- “真实的大学生宿舍生活”-家有住校大学生的家长慎入 [2009/11]
- 美女也抓狂 [2009/11]
- 青出于蓝的“美二代” [2009/11]
- 忆往怀师话“宜修” [2012/03]
- 也说不良少年--地铁惊魂记 [2009/04]
宜修
在外州上过一个学期的高中,和另外一些同样寄宿在当地的学生住在一起。
某日,我在上班时,突然接到他所属的项目的辅导员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我儿子的黑人室友反映,儿子在跟我讲电话时,常常说对黑人歧视性的语言。
这一惊非同小可!我的第一反应便是"Impossible!"这是因为,孩子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我们家不许有种族歧视现象存在,歧视性的语言更不可以出现。
我赶紧追问详情。老师犹豫了半天,才旁敲侧击地说就是那个最广为人知的对黑人的不敬之称。我感觉非常困惑:儿子怎么会说这样的词呢?他可一直在跟我说那个黑人室友孩子的好话啊!情急之中,我告诉老师,我当晚下班非常晚,但会抽时间跟儿子电话上谈谈。
放下老师电话后不久,我突然恍然大悟:一定是我们讲中文时的口头禅“那个”、“那个”的,被儿子的黑人室友误会了!
我赶快给老师拨通了电话,陈述了我的推测。老师将信将疑,未置可否,从口气上判断,怀疑多过相信,毕竟人家举报儿子是在和母亲讲电话时说的。我建议她就我的 推测咨询一下儿学校里其他讲中文的学生,尤其是讲普通话的学生。辅导员老师的答案让我感觉十分棘手:“我们学校除了你儿子外,只有一两个华人孩子。至于他 们讲不讲中文,讲哪一种方言,我们完全不清楚。”
考虑到那个地区的华人少之又少,华人家庭长大的孩子们中文水平也的确有限,我也感到非常为难……突然,我想到:参观学校时曾见到过的一位从香港来的老师,我们当时还跟她打过招呼,所以知道她听得懂普通话。于是,我赶紧告诉辅导员老师:“学校有位从香港来的老师懂中文普通话。你们可以向她咨询一下儿我的推测。”
辅导员老师听了我的建议,口气显得勉为其难、又不置可否。考虑到她的担心也并非没有缘由,尽管我认为自己的分析对的成份多,也只好暂且搁置争议,留待晚上和儿子通过话,再行定夺。
晚上,我给儿子打电话,提到白天发生的情况。他也非常惊讶:“妈妈,我从来不说那样的话的。事实上,我和室友是好朋友呢......怪不得最近他对我的态度有所变化呢!”
听了我的分析,儿子也突然恍然大悟:“没错儿!那天你打电话来,说钢琴老师建议妹妹学弹那首肖邦的曲子,问我有没有把琴谱带到学校来。我告诉你琴谱可能放的地方时,曾说过‘就是那个’、‘那个’的。当时,我的室友也在场。嗯,好像还真就是从那儿以后,他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我一会儿跟他解释一下儿,希望他不要误会。”
跟儿子通话、确定他没有歧视性的言论和思想之后,我的心放了一大半。接下去的,便是如何化解同学和老师的误会。我唯一的希望便是学校那位香港来的老师能帮忙出面澄清,当然,如果辅导员愿意多找几名华人学生佐证,则再好不过。不过,这样的机会似乎不太大。
几天过去,学校方面始终没有消息。为娘心情焦虑,主动与辅导员电话联系,询问有关情况的澄清情况。
“我已经和儿子谈过了。他申明自己不仅没有说过那样的歧视性语言,而且根本没有类似的想法。他还再次跟我表示,他把室友视为自己的好朋友。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联络上学校那位香港来的老师?”
“我们向那位香港来的老师了解过了,她认同你的推断。”辅导员老师陈述了结果,但给我的印象是,口气并不轻松。从她虽然得到了香港老师的确认,但并没有主动跟 我联系来看,她似乎还对这个说法抱持一些怀疑。而在此情况下,我唯一能抱的希望,便是儿子在未来的接触中,以其对室友的诚挚态度,赢得对方的信任。
这个亲历的故事,我曾经讲给身边的朋友和中文学校的孩子们听。除告诫他们不该对其他族裔歧视外,也提请他们注意:有些容易引起的误会,还需靠我们提高敏感度,以及自身诚恳的待人态度来消除。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九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