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生最在乎的人 二 [2007/12]
- 最得意的菜--烤羊排 :)))))))) ZT [2009/11]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008/12]
- Life with Costco(螃蟹,五香牛肉,刀豆肉丝,蔬菜豆腐汤) 星妈博克 [2009/11]
- 天下任我行 [2008/12]
- 比目青口 [2011/01]
- 花花公子 百度 [2009/11]
- 我的真性情 [2007/12]
- 那年春暖花开 [2011/04]
- 山花烂漫 [2011/04]
- 八十年代影星-她们的旧貌新颜5-9姜黎黎,龚雪,刘晓庆,朱碧云,潘虹 [2009/07]
- 过客 [2008/02]
- 飞雪寒梅 [2007/12]
- 小孩 [2011/03]
- 不变的是颗温润剔透的心 [2007/12]
-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010/11]
- 青涩如杏 [2009/06]
- 天地之大没有我栖身的地方 [2009/05]
- 铁道游鸡队 [2010/01]
- 缘愁似个长 [2010/01]
-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2009/04]
- 宿醉 [2009/12]
- 虽死犹荣 [2011/01]
- 云湖秋月 [2010/11]
- 小憩 [2010/02]
- 在酒楼上 鲁迅 [2010/03]
这位从来不是专业厨师的作家,却以妙手生花的文字,看得读者“口水直流”,也让我们在书香之内,闻到浓郁的苏州饭馆的食香。
他的巅峰之作《美食家》,反映的是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的故事。不管天气如何,主人公每天早起,穿戴整齐,叫上一辆黄包车,为的就是赶去吃一碗朱鸿兴的头汤面。从此陆文夫声名大噪,很多人看了《美食家》就想吃,想流口水。“美食家”这个称谓,也由此开始风行,陆文夫本人也经常被戏称为“作家中的美食家”。
《美食家》曾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仅在巴黎就销售了十万册,这使陆文夫在法国的知名度相当高,法国读者甚至会专门跑到苏州找陆文夫吃饭,法国许多有名的小餐馆也知道他。
陆文夫第三次去法国,被请去一家很高级的饭店。饭店的老板傲慢得很。用餐前老板开始演说,讲解他自编的食谱。这个老板看不起中国菜,他说他吃过中国菜,油水太大不好吃。生性平和的陆文夫本不爱在这种场合讲话,但听到老板攻击中国菜,便站起来一口气发表了长达35分钟的讲话,全场时时爆发热烈的掌声。他大讲中国菜,问老板是在中国吃的中国菜还是在法国吃的。老板说是在法国吃的。他说,你在法国吃中国菜就像我在中国吃法国菜,都是走了样,变了味儿的。他说,中国最一般的餐馆点100个菜也是平常事,就连街头的小餐馆的菜谱也不下几十个品种。在坐的法国朋友大为惊讶,因为法国大菜无非那么几道,一餐上几十个品种是不可能的。
苏州是个美食的城市,且对吃非常讲究,陆文夫虽不是苏州出生之人,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常和老作家周瘦鹃一起去品尝苏州美食。周瘦鹃精于此道且博古通今,常把许多菜的出典、来龙去脉讲得头头是道,这些陆文夫都记在心中,加上多年的耳濡目染,他把笔下的主人公朱自治写得是活灵活现,写到名菜也是绘声绘色。但你若以为陆文夫是一位烧菜的能手,你便错了,他在家并不擅长掌勺,平时吃菜也十分简单。
作家刘心武得知陆文夫去世后,悲痛之余不由心生惋惜:“陆先生是个温和忠厚的长者,他为人诚恳、热情,我们在一起特别谈得来。一次聚餐,我们热烈地谈论着,走出餐馆好远才想起没付款。”刘心武认为,陆文夫早年创作的小说《美食家》、《小巷深处》等作品清新淡雅、情趣盎然,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姑苏风情,是同类文章所不可比拟的。
范小青(苏州作协副主席)
他的小说表面上看写的苏州美食、景色,实际上写的是美食家的朱自冶这样历史沉浮中的芸芸众生。我觉得最为珍贵的是他的作品一直把人物设置在历史的大起大伏之中,赋予了苏州这座清淡的城市深厚的历史内涵,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沉重感。
他写过《美食家》,他很懂吃,能说出各种饮食的道理来。他作品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苏州文化,特别是苏州的饮食文化。
沈宏非(专栏作家)
我是在《美食家》刚出版不久就读了这部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初,很少有人读过这样的作品。在内容上,一方面,从传统的观念来看,作品的主人公朱自冶应该是一个坏人,而作者却把坏人写得很好;另一方面,在大多数人生活得比较粗糙的年代,却有人把“吃”看得很重。这两点都很好。我和陆文夫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吃”这一细节不倦的描写,可以说是“食不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