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苏州一定要吃的那一碗地道苏式面 [2013/11]
- 情回中国 倍可亲 贝壳村 Backchina [2013/01]
- 令人毛骨悚然的毛罗对话(图) [2017/06]
- 一到春天,苏州就美成了一幅画! [2017/06]
- 中国高铁上网,世界唯一 [2013/11]
- 上海成全球变暖重灾区 它真的会被淹没么?(组图) [2017/06]
- 袁隆平接手转基因水稻研究 称是发展方向(图) [2014/03]
- 江苏苏州成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超越北上广 [2013/11]
- 辽宁海城地震 一次成功的预报 [2017/08]
- 我对今年进口一些粮食的看法 [2012/12]
- 大院里的孩子们 [2009/05]
- 我在未名湖畔的遐想 [2009/05]
- 童 年 趣 事 [2009/05]
- 中国十大名古街 [2012/05]
据有关科学家研究,童年的记忆在人的大脑里终生不忘,特别是十岁左右的经历,那时的生活环境、同学朋友、欢乐与痛苦,以后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不管你官居何位,回忆起来,无不令人留恋,既有天真无邪的稚嫩,又有一丝淡淡的惬意,而我那时正处于文革后期,又在农村度过,留下许多有趣的回忆。一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不敢忘记过去,更不想被判自己,在属于我的那个年代,努力寻找从前的影子。
一、报名
提起开学报名,那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一是上学了就不用在家干农活,没黑没明地打猪草。二是又可以和村前村后的小伙伴朝夕相处,一起玩耍。三是又能跟老师学点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因为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杂志、更不可能去县城。因此,报名的心情犹如鸽子飞向蓝天那么欢快,又像鱼儿返回大海那样急切,学校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是同学们愉快的笑脸。
但最遗憾的是;好多同学的家长为报名费而愁眉不展,尽管当时报名费及书费才1.5元,每次报名时,总有三五个同学因交不起学费,伤心的、永远告别了可爱的学校,回农业社去劳动,当了农民。父母的威严在那时令好多孩子感到恐惧,有的孩子为了上学,跟在父亲后边哭哭啼啼,既就报了名,买铅笔、本子家长根本不管,只好用写过的本子翻过来当作业本;没有笔,就把电池砸碎,取出电煤在地上写生字,其精神至今让我感动不已。
村后有一伙伴,其父在城里当工人,家境很好。有一次开学报名时,他拿了一张大团结,那时都是学生自己去报名,家长根本不去。他的此举令同学和老师都很震惊。由于人太多,我们几个等着无聊,便玩起了游戏。过会儿报名时,他的钱不见了,老师知道后分别叫我们单个做工作,并叫我们站在他的房子,我心里既冤枉又生气。很快有一位同学在厕所的土墙角落捡到一个被卷成粉笔状的大团结,我们才得以“释放”。
二、拾棉花
在学校劳动,在那时是常事,不算我们的校办粉笔厂和桃园,为了作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还必须经常去支援人民公社,向农民老大伯学习,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
最难忘的劳动是拾棉花,那时每个生产队都种有棉田,因为棉花在当时是很重要的战备物资。
每到秋季,下午只上一节课,照例去劳动。我们小学生被安排去拾棉花。我们带上自己准备的五颜六色的包袱,好像和现在的围裙差不多,只是前面多了一个大包。排着队,唱着歌,向预定目标开进。每次劳动前,老师站在田间地头,都要大讲特讲棉花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然后一人一行,同学们顿时淹没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站在长势喜人的棉田里,只能看到同学们的头部,尽管天气炎热,棉秆不断划伤好多学生的手和脸,同学们还是你追我赶,都笨拙而认真的采摘着雪白的棉花,我们男生手脚更笨,远远落后于女生……
回到场里交棉花时,我们是最高兴,因为生产队总会给我们送来香气喷喷的蒸红薯。
三、看电影
现在我和电视的约会,除了新闻联播外,再就是央视电影频道,其他频道一概无缘,这和儿时的电影情节不无关系。
那时,尽管既要学习,又要劳动,回家又要帮父母下地干活,但公社的电影放映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大队部成了我们的欢乐基地,因为隔三岔五就要在那里放映电影。记得当时公社的电影放映员是我们村的史阿姨,因此我们的信息非常灵,在哪个村演,演啥片子,我们都最先知道。但也有美中不足,一是正式片子开演之前,总要加演几部新闻纪录片,而大多数人对此毫无兴趣。二是村里个别人开演前把有利位置大量占有,大人周围以站,迟到的我们经常在反面看。三是歌剧、舞剧太多,确实无法看懂,有一次在邻村看电影,先演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尽管这部片子汇集了全国的名演,而我看不懂,坐在二块土坯上呼呼地睡起大觉,等后面的《铁道游击队》开演时,立刻来了精神。现在想起,真是一大遗憾。每逢邻村演电影,十里八里也不嫌远,喝罢汤,我们几个好伙伴便跟在大人后边,乘着月光,成群结队,一路上有说有笑。记得北邻大村那晚演电影,我们照例如期而至,那晚本来演《董存瑞》和《林则徐》,不知咋地,放映机反复出毛病,最后放映员只好向群众道歉。我们感到太遗憾了。在回来的路上,有些大人心里生气,便撒起瞎来,把大村的玉米秸秆点燃了,一时间,大火熊熊,大人们跑得快,我们那帮小孩跟在后边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唯恐村里人来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