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我这些天在包括肯尼迪学院等几个哈佛专业学院之间穿梭,参加了不少关于中国的讲座和会议。事后感触最为深刻的是,全球范围长久不衰的中国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着奇妙的变化,对中国的看法在褒贬两极认知的基础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国人来说,如何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背景和语境来解读他们关于中国的说法,也变成了一门颇具艺术性的学问。
美国人何思砥(Stephen Harder)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当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他爷爷对他“另类”的选择不能理解,但是他父亲却大胆预言,不久的将来,全世界都会从事和中国有关的事业!今天的何思砥已然是国际律师事务所高伟绅(Clifford Chance)常驻中国的主管合伙人,为中投、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数家大型国企的海外投资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日前还受邀在哈佛法学院就如何帮助中国公司在全球投资做了专题讲座。
除了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切身体会之外,何思砥也为众多在座的中外学生学者提供了职业发展上的个人看法。虽然没有能够听到现场,在法学院一名热心中国学生的帮助下,我仔细地听了他的讲座录音,觉得他的一些说法很独到,在中国问题的认知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商圈的一种流派,不只是停留在号召外国学生学中文和获取相应工作经验的阶段。比如他预言在未来的10到15年里,对于中国海外留学生来说,最有意思的角色已不再是国际公司里的中国专家,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中国机构里的全球人(global person)。
与何的说法相比,我最近听到的另外一场商务讲座就感觉是回到了十年前的中国热。讲演人也是能说中文的美国人,目前是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常驻中国的合伙人。不知道是不是平常忽悠财富500强公司的CEO成习惯了,这位老兄在封闭的学术环境里也没搂住,基本上把在座的学生学者都当成客户操练了一把,有关中外合作“同床异梦”这种老套的桥段居然还拿出来说事。
由于我了解到一些电信和IT行业的跨国公司最近纷纷有意撤离中国市场,包括这家公司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所以试图和这位合伙人探讨一下该行业国内的诸多障碍和挑战。不知是没听懂我的问题,还是有了事先设计好的话语导向,这位老兄的反应和职业身份相比有点儿南辕北辙的架势,东拉西扯地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不说,而且三言两语后又跑回去宣讲自己的公司。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毋庸置疑中国市场今非昔比,从里到外的掘金机会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与此同时,政治和政策圈里的中国热可谓是另一种风景,在有些人眼里中国依然像个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谜,有些人始终不能释怀中国威胁论,当然还会有人从各个角度尝试着为中国社会的走向找一个合理的归宿。
二月下旬,我主持了在哈佛举行的亚洲和国际关系会议的亚洲安全分会,大会从国内选拔了不少诸如北大、人大和川大等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虽然号称亚洲安全分会,但中国是会议的真正主角,几位重量级演讲人尤为关心中国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扮演的国际角色,分会的重头案例也是围绕着中国崛起对亚太安全局势的影响大做文章。
一位欧洲的朋友最近准备搞一个基金,投资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性公司,希望能够从中国的有关金主那里讨些银子,但考虑到投资组合公司所在的某些国家针对中国背景存在政策反弹的可能性,又想在这方面尽量保持低调。他的困惑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中国热进行式的一种心态缩微:面对一个不差钱的中国该如何是好?
万花筒中的中国热可以是千奇百态,但是真正的中国只能有一个。衷心希望国人不要在这个万花筒里迷失方向,在浮光掠影中拥有答案的人最终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才好。
(张涛 作者是ACBridge 投资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执行董事,曾经先后做过驻外记者、跨国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以及风险投资人等工作,目前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梅森学者(Mason Fellow),就读资深MPA 项目。本栏目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美国人何思砥(Stephen Harder)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文,当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他爷爷对他“另类”的选择不能理解,但是他父亲却大胆预言,不久的将来,全世界都会从事和中国有关的事业!今天的何思砥已然是国际律师事务所高伟绅(Clifford Chance)常驻中国的主管合伙人,为中投、国家开发银行以及数家大型国企的海外投资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日前还受邀在哈佛法学院就如何帮助中国公司在全球投资做了专题讲座。
除了分享自己在中国的切身体会之外,何思砥也为众多在座的中外学生学者提供了职业发展上的个人看法。虽然没有能够听到现场,在法学院一名热心中国学生的帮助下,我仔细地听了他的讲座录音,觉得他的一些说法很独到,在中国问题的认知上可以说是代表了商圈的一种流派,不只是停留在号召外国学生学中文和获取相应工作经验的阶段。比如他预言在未来的10到15年里,对于中国海外留学生来说,最有意思的角色已不再是国际公司里的中国专家,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中国机构里的全球人(global person)。
与何的说法相比,我最近听到的另外一场商务讲座就感觉是回到了十年前的中国热。讲演人也是能说中文的美国人,目前是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常驻中国的合伙人。不知道是不是平常忽悠财富500强公司的CEO成习惯了,这位老兄在封闭的学术环境里也没搂住,基本上把在座的学生学者都当成客户操练了一把,有关中外合作“同床异梦”这种老套的桥段居然还拿出来说事。
由于我了解到一些电信和IT行业的跨国公司最近纷纷有意撤离中国市场,包括这家公司曾经服务过的客户,所以试图和这位合伙人探讨一下该行业国内的诸多障碍和挑战。不知是没听懂我的问题,还是有了事先设计好的话语导向,这位老兄的反应和职业身份相比有点儿南辕北辙的架势,东拉西扯地没有正面回答问题不说,而且三言两语后又跑回去宣讲自己的公司。
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毋庸置疑中国市场今非昔比,从里到外的掘金机会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与此同时,政治和政策圈里的中国热可谓是另一种风景,在有些人眼里中国依然像个无法用常理解释的谜,有些人始终不能释怀中国威胁论,当然还会有人从各个角度尝试着为中国社会的走向找一个合理的归宿。
二月下旬,我主持了在哈佛举行的亚洲和国际关系会议的亚洲安全分会,大会从国内选拔了不少诸如北大、人大和川大等高校国际关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参加。虽然号称亚洲安全分会,但中国是会议的真正主角,几位重量级演讲人尤为关心中国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扮演的国际角色,分会的重头案例也是围绕着中国崛起对亚太安全局势的影响大做文章。
一位欧洲的朋友最近准备搞一个基金,投资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性公司,希望能够从中国的有关金主那里讨些银子,但考虑到投资组合公司所在的某些国家针对中国背景存在政策反弹的可能性,又想在这方面尽量保持低调。他的困惑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中国热进行式的一种心态缩微:面对一个不差钱的中国该如何是好?
万花筒中的中国热可以是千奇百态,但是真正的中国只能有一个。衷心希望国人不要在这个万花筒里迷失方向,在浮光掠影中拥有答案的人最终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才好。
(张涛 作者是ACBridge 投资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执行董事,曾经先后做过驻外记者、跨国公司大中国区总经理以及风险投资人等工作,目前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梅森学者(Mason Fellow),就读资深MPA 项目。本栏目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