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兰赔偿案的愚人分析之四(摘自网上) [2011/05]
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曾经看到有一个网友在评论中有这样的质疑,“到底要有多大的恨,才能让桑兰告昔日的恩人上法庭?”同样,在支持桑兰的声音里也有人这样说“桑兰一定是受了委屈,否则不可能告所谓的恩人。”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迷惑的问题,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原因和演变过程,通过对这个事件的深入了解,让我感觉得这其实是个悲剧,一系列的悲剧,一个随着桑兰的成长和经历逐渐演变的悲剧。
让我们随着桑兰事件的回放,我们根据对现有确定的一些线索和证据来对这个社会的、人伦的、道德的悲剧来一次剖析吧,那么我们会对这次事件有更深的认识。
桑兰如今提起诉讼,起诉诸多被告我相信大家都不意外,但是起诉刘国生谢晓虹夫妇又是为什么?到底该不该?这两个问题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所在。而这两个问题也直接把这个所谓的“维权”诉讼引到了“唯钱”的性质。
那首先我们来看看桑兰受伤和是否当时应该提起诉讼和刘国生谢晓虹夫妇是否有关系。
第一,根据当年的采访记录,桑兰受伤的时候是在第三次热身动作,一般热身动作的次数不会这么多,看过体操比赛的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有几种可能,要么是桑兰对之前两次动作的质量不满意,要么桑兰太想把这次比赛赛好,或者这两者兼而有之。从之后对桑兰和其教练的的采访我们知道,这次比赛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重大赛事,但对桑兰的意义是不同寻常的。桑兰的教练告诉桑兰,如果桑兰获得这次比赛的前三名就可以获得下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大赛的资格,因此桑兰和她的教练对此的看重可以说明桑兰为什么会有第三次的热身动作。
第二,比赛中随时会有意外,但桑兰说这套动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对她这个级别的水平来讲是不可能出错的。对此,我基本认同,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又另当别论。我认为,恰恰是桑兰和教练对这次比赛的高度重视,才是导致配合失误桑兰受伤的真正原因。桑兰在起跳的时候有些犹豫,这个是桑兰本人,桑兰教练,以及旁观目击的美国运动员瓦内萨甚至是传闻中的摄像师卡特都一致认同的,这个应该没有争议。在起跳时桑兰教练向桑兰高喊“别犹豫,坚决一点”这也是桑兰和她的教练在事后采访都一致证明的。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桑兰在起跳的时候已经失误,作为专业人士的她的教练和旁观的美国运动员都看出了这一点。那么她的教练在这个时候对她的失误以自身的专业经验对她的失误动作进行帮助辅正,通过大喊“别犹豫”来提醒她校正自己的失误完成动作。这里面有个判断是否正确的问题,到底桑兰该放弃还是该继续完成。如果当时桑兰的失误已经让她无法顺利完成动作,那么桑兰教练的命令是错误的;如果桑兰的失误只是若干训练中正常出现的情形,而桑兰没有完成,那么桑兰自己要付很大责任,说白了也就是紧张和走神,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受伤。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属于内部配合失误,只能定性为意外。
第三,桑兰提到有罗马尼亚教练撤垫子,但是周围的人包括桑兰教练以及当时中国队领队都一致否认这一点,那么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我认为他们都没有说谎,桑兰是在受伤之后第一时间说到这点,她应该没有撒谎。那么教练和领队又是怎么回事呢?很简单,角度问题。教练和领队站在鞍马旁边,目视桑兰从一边助跑过来,对另一边的情况不可能看见。由此也可以证明即使有罗马尼亚教练的出现,当时离桑兰应该有相当大的距离以至于教练和领队的目视余光都看不到。但是在桑兰踩踏板按鞍马进行空中动作的时候,目光已经转移过来,而这个时候周围是没有其他人的。这个也和罗马尼亚体操协会对此的说明是吻合的。
罗马尼亚教练未被处罚的原因,罗马尼亚给出的解释是:
一,罗马尼亚教练挪动垫子是因为之前运动员造成的垫子偏移,无迹象表明该动作于桑兰有直接关系。
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桑兰在空中的动作变形和跳垫之间有直接关系。
三,在发生挪动垫子和桑兰加速跑的时候,桑兰距离跳跃点的距离足够桑兰停止后续动作,桑兰选择完成动作完全取决於桑兰自己的意愿。主要责任不在罗马尼亚教练。
四,桑兰在跳跃失败时未作出正确的保护动作。
最后体操联合会通过商议,表决认同了罗马尼亚方给出的理由。而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这起事件最终以体操联合会的表决以意外作为定论。
通过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看出,桑兰在受伤后提出“不怪我,都怪那个教练撤垫子”之后,中国体操队并没有不作为,而是按照合法程序向大会提出了质疑。在体操联合会经过调查之后,通过商议进行了表决,最终确认了事件属于意外。现场的所有证据和目击证言包括技术分析都支持这一点,但桑兰不认可这个结论。体操联合会的结论是服众的,事实上在没有新的有效证据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推翻“意外”的结论。所以中国体操队没有就此事提起诉讼其实是理所当然的,没有证据告什么告?而恰恰相反的是所有的证据都显示是桑兰技术失误造成意外,如果这样也去告只能说是胡搅蛮缠。所以指责当时桑兰的监护人中国体操协会是没有道理的,事件在体操联合会的表决中就已经OVER了,没有争议。而且中国体操队从桑兰教练的汇报中自然也心知肚明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桑兰在起诉书中罗列的告刘谢夫妇的理由之一,作为监护人没有为桑兰争取最大利益代为提起诉讼。这一点通过这个事件经过就可以看出根本站不住脚。桑兰受伤的时候刘谢并不是监护人,中国体操协会才是。中国体操协会通过与国际体操联合会的交涉并促使其进行调查并最终已经定论桑兰受伤属于意外,因此没有提起诉讼。在桑兰留美治疗期间,刘谢夫妇受中国体操协会委托照顾桑兰,这个时候刘谢夫妇的身份其实是有争议的。即便这个时候刘谢夫妇从中国体操协会接过了监护人职责,那么他们就应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去起诉吗?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表决结论算什么呢?何况,如桑兰律师所说,刘谢夫妇当时并没有书面的合法程序被认定为监护人,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算是受监护人委托作为桑兰在美国治疗恢复期间的委托代理人协助桑兰父母行使监护职责。原因很简单,在美国治疗期间,桑兰的两个法定监护人,其父母没有能力,而中国体操协会没有条件。而在事件已经通过体操联合会表决处理之后,中国体操协会自己都没打算提起诉讼,又怎么可能委托刘谢夫妇代为提起诉讼?事实上可以得出结论:在没有新的有利证据的情况下,无法提起诉讼。在没有在当年提起诉讼的问题上,中国体操协会和桑兰父母包括刘谢夫妇都没有责任。
那么诉讼的事情是怎么提起的呢?是因为在桑兰事件在媒体传播开之后大量的热心民众在为桑兰送去祝福和关怀的同时,也致信提醒如果能找到当时C-N-N的现场录像资料,也许可以找到对桑兰有利的证据。对此,刘谢夫妇也曾经找过C-N-N,希望能提供当时的录像,C-N-N告知正式比赛时段才有录像,以热身时间没有开机为由拒绝了。尽管如此,刘谢夫妇在桑兰回国后依然为桑兰寻找诉讼资料,多年整理下来有四五箱之多。这些,连桑兰的正牌监护人中国体操协会和桑兰父母都没有去做。提起诉讼的关键还是新的重要证据,也就是当时桑兰受伤时近距离的全景录像,如果里面有记录当时罗马尼亚教练贝鲁挪动垫子的时候和桑兰的距离和桑兰当时的动作过程,通过技术委员会的重新鉴定能够推论贝鲁这个行为与桑兰的动作失误直接相关,同时还需要找到贝鲁的这个动作属于组织方应该负责的责任条款。这些东西如果找到了,那么现在才可以提起诉讼,而所有的这一切恰恰证明在当时没有这些东西的情况下中国体操协会和刘谢夫妇都无法为桑兰提起诉讼。如果现在传闻的录像带存在并且确实能为桑兰提供有利证据而不是无利证据的情况下,阻碍桑兰诉讼的其实并不是别人,正是这个记者卡特。他可以说为了正义不提供给电视台,但为什么不提供给桑兰呢?这个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表面上很复杂,其实内在关系很简单。简单归纳一下就是:第一,刘谢夫妇与桑兰的受伤没有关系,他们甚至可能都不在比赛现场;第二,桑兰在诉讼时效内没有起诉跟刘谢夫妇没有任何关系,不管刘谢夫妇是否是桑兰当时在美国的监护人,因为当时的受伤原因已经有了结论是意外,在没有新证据之前只能尊重这个结论。
而桑兰起诉状起诉刘谢夫妇的理由中关于刘谢夫妇作为监护人没有为桑兰争取最大利益这一项,我认为很恶劣,对社会道德是一种极大的践踏。如果谁在帮助别人之前都考虑一下是否能为别人争取最大利益,我想“帮助”这个词可以在词典里面消失了。南京彭宇案带给社会的反面启示是“离老年人远一点”,而桑兰案给社会的反面启示是“离所有人都得远一点”,你能为你帮助的人提供最大利益吗?你扶老人过街他可以怪你没有背她过去,你给乞丐一个馒头他可以怪你没有给他满汉全席,你抚养儿女长大他都可以怪你没有把她培育成总统!这些混蛋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但确确实实写到诉状上去了。桑兰说她以前太傻,被洗脑了,我看其实恰恰说反了。
如前面一个网友提到所说“到底要有多大的恨,才能让桑兰告昔日的恩人上法庭?”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但整理了桑兰与刘谢一家这13年来的感情资料之后,我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一个是为钱,一个是文化观念的冲突。这些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祸根,今天的爆发只是因为有了一些关键的导火索。
刘谢夫妇在美国的10个月照顾是桑兰抹煞不了的,就在几个月前我们还可以看到桑兰的感恩戴德。通过桑兰最近爆出的“捐轮椅不是自己的意思,是谢晓虹的洗脑”以及“说是恩人也得看有多大的恩,恩在哪里,说出一二三四来”“说大话,使小钱”“人家陈光标真金白银……”这些语言,还有多年前在电视采访里谢晓虹对收养桑兰的婉拒,2011年4月11日刘国生写给桑兰的公开信,黄健给刘谢夫妇邮件对话的原文(因谢晓虹夫妇为证清白在博客贴出后,桑兰黄健恼羞成怒作为证据告刘谢夫妇侵犯隐私),这么多的证据已经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把起诉刘谢夫妇的真实原因暴露出来。
刘谢夫妇在桑兰治疗恢复之初,凡事亲力亲为,家里改装了无障碍通道楼梯为桑兰使用,包括卫生间和床都特意为桑兰改造准备。在杨明当年的采访记录里还有说明桑兰的床都是刘伯伯亲手做的。包括为桑兰使用电脑想办法设计的工具,包括桑兰因为坐久了腿要抽筋,每隔一小段时间就需要刘谢一家人包括桑兰父母轮换着抱她走动。在杨澜采访桑兰的记录里甚至留下了因为谢晓虹体弱,在抱桑兰的时候有一次眼睛爆血管,一个多星期才好这样的感人场面。这些点点滴滴,在桑兰如今的眼里都是“说大话,使小钱”,毕竟不像“人家陈光标真金白银”。这些就是我想说的文化冲突,这是个悲剧。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在国外,你如果随便给困难的小孩100美元,那么其实你是害了他”的观点,联系到小时候看《水浒传》里有一句话“救人须救彻”,我联想了很多。我得承认我还到不了这个境界,但多少弄懂了点意思。当然这样说并非要贬低陈光标,毕竟人家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做善事,并不是每个人有钱都能做得到的,尤其在救急的时候还是确实有用的。
在桑兰与刘谢夫妇的恩怨中,收养其实是个关键词。刘谢夫妇其实在与桑兰的感情中,一直在扮演严父慈母的角色,很多方面,甚至桑兰父母都无法做到。以至桑兰父母在返回故乡逢人谈起刘谢夫妇也是说“即便为人父母,也不过如此”的感慨,那个时候的桑兰看在眼里,对刘谢夫妇是崇敬有加的。(从现在流露出来的“母亲自杀说”可以看到,当时桑兰母亲因为接受康复医院医生的训练但老学不会,护理桑兰总出错而被谢晓虹指责的时候,桑兰甚至是站在谢晓虹一边责难母亲的。)刘谢夫妇生意上的成功,刘谢夫妇带游泳池和草坪的豪宅,刘谢夫妇对桑兰坚强阳光的教育,刘谢夫妇比桑兰亲生父母还更周到的护理,这些都让桑兰产生了想认刘谢夫妇作为父母的想法。应该说,当时的想法是很单纯的,无非是刘谢夫妇良好的家境和温暖的照顾打动了桑兰。关于收养一事,有当时在美国的采访录像证明,桑兰很希望被收养,但谢晓虹在犹豫后还是说“桑兰你的依赖性太强,不适合收养你”。当时在媒体推波助澜下,刘谢一家和桑兰之间的感情其实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刘谢夫妇待桑兰如子女,刘谢夫妇的子女也当桑兰亲妹妹,当时就读纽约大学的薛伟森为了哄桑兰开心每天都会到医院陪桑兰聊天。在08年桑兰回纽约感恩的时候,还专门拜访了已经成家的薛伟森,并在陪同下参观了911遗址,并在刘谢夫妇门前的草地上留下了大团圆的合影。桑兰和刘谢一家人的关系,在外界人看来本来就亲似一家人。那么为什么谢晓虹又不愿意收养桑兰呢?如谢晓虹所说,桑兰的依赖性太强,从后来爆发矛盾的刘国生公开信里面也可以看出里面的关键。在照顾桑兰的过程中,刘谢夫妇开始慢慢看到了桑兰性格上的一些问题,这些与刘谢夫妇对子女的教育是格格不入的。桑兰在美国治疗之后的恢复,主要是在纽约西奈山康复中心,当时桑兰接受专业训练,学习解决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插导尿管,自己上床,自己洗澡,自己吹头发等等。同时,刘谢夫妇也鼓励桑兰要象正常人一样生活,不要自卑,不要有依赖他人帮助的心理,不要随处以弱者自居,要拿出自己的坚强自信来给别人看,自己身处不幸但是也要有爱心帮助他人。这些很多也是美国专业的康复医生的建议。当年的桑兰也曾经试图努力去做,尽管做得不好。但是现在,这些被说成是洗脑。查阅当年桑兰的资料,点点滴滴,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段“有一次我就要进手术室,她(指谢晓红)来晚了,急匆匆地把一串佛珠塞到我手里,后来的手术过程中我就一直握着这串佛珠。后来出院住在她家更是受到了谢阿姨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她过生日的时候,我做了一张卡片。当时我的手还很不方便,但我坚持自己做生日卡片,还在上面用五颜六色的水笔画画写字。”这里也可以看到谢晓虹和桑兰之间亲如母女的感情。当然,现在这段亲如母女的感情已经反目成仇,让人唏嘘不已。不知道桑兰是否还留存这那串陪她度过手术危险的佛珠,也不知道谢晓虹是否还收藏了那张桑兰用残疾后不灵活的手亲手画的那张生日卡片。
如桑兰所说,恩到底在哪里,要把恩说出个一二三四来。我想我上面已经说了不止一二三四了。我作为局外人搜集的资料就可以说出一二三四来,我想作为经受了刘谢一家十个月照顾的桑兰应该可以补充我还没有了解的五六七八。当然,桑兰现在也许已经看不到恩在哪里了,她现在看重的是黄健所说的真金白银,实质性援助。“黄健认为,这样一对“在贡院六号有房子,在京华豪园有豪宅,在紫玉山庄有别墅”的夫妇,在没有给桑兰提供太多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还在媒体面前“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恩人的形象”,同时对他、桑兰以及代理律师进行了诋毁,确实令他和桑兰难以接受。”这里,就是文化和观念的差异,这不能不说是悲剧。黄健破口大骂的时候,想必是愤愤难平的,这种愤怒是出自内心的。桑兰在抱怨自己被谢晓虹建议捐出康复器材,捐出多余的轮椅给刘玉婷的时候,抱怨刘国生夫妇阻止北大教师上自己家为自己上课而建议桑兰自己去北大上课的时候,我想他们确实已经看不到刘谢夫妇的恩在哪里了。其实我想看到这里的读者都看懂了,都看到恩字是怎么写的了,唯独桑兰黄健这个时候看不到。说到洗脑,我真想问问到底是刘谢夫妇给桑兰洗脑还是黄健海明给桑兰洗脑了。从黄健的话里面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逻辑,作为多处有豪宅的刘谢夫妇,应该按富裕程度的比例给桑兰提供“太多实质性援助”。这个实际上又暴露了黄健的野心,也就是把刘谢的钱按一定比例看做自己钱的野心。这个联系一下黄健如今作为诉讼证据的邮件原文就可以知道,原文如下:
“……毕竟她和你们当初都无力获得真相。”(附注:当时我们不是没考虑起诉C-N-N,但是苦于没有证据,桑兰本人一口承认是自己动作失误。我们曾经写函要求C-N-N提供现场录像,被拒绝,如果这次海明能从他们手里搞到现场录像,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的律师,将来我也委托他打官司。)
“我们唯独的考虑就是当年你们为她做了太多的牺牲,这件事在你们这个年纪去弄,的确让两位老家儿为难,心有余而力不足。” (附注:这一段是回应《南方周末》的失实报道。)
“我想与二老商量,看是否能够通过莫虎哥哥和你们的关系,找到一位更好的白人律师,当然,我也在找,大家一起努力,看看是否能够有个好的结果。” (附注:我们一早就建议他们,如果要找好律师,必须把案情写成资料,供律师评估,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提供这样的资料。海明律师是他们自己找的,不是我们的推荐,我们认为海明热情有余,资历不足。)
“我们在美国没有能够信的过的人,只有刘伯伯和阿姨你们两个人,如果你们愿意帮助我们,我们也感恩戴德,也希望你们能真的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女。” (附注:我们多次表示,愿意提供协助,但是不牵头或代理诉讼,一切交律师办理。)
“我们想马年要个小孩,在美国生,做美国公民。以后我们也会选择择机到美国生活,我想的只有快乐,不想想太复杂的事情,我脑子费了太多,觉得太累了。请你们理解。” (附注:他们多次向我们表达移民美国的愿望,这很正常,我们表示支持,但是想不出他们应该用什么理由移民。写这一段的目的也是提醒海明不要搞什么“反美政治炒作”,以免影响他们的移民计划。将来如果移民不成,就是你“耽误”的了。)
这段引自刘谢夫妇博客的文字被黄健恼羞成怒引为暴露自己隐私的证据,其真实性自不待言。其中画龙点睛之处在于“也希望你们能真的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女”。试问桑兰黄健既然在美国没有信得过的人,去美国怎么生活?再联系一下在去年10月黄健桑兰打算请谢晓虹到北京为他们做证婚人,但因谢晓虹途径香港病倒而生变作罢,不知道二人的婚事是否也因此作罢。还有08年桑兰把现在号称出几百万都没卖的奥运火炬送给刘国生的举动,以桑兰现在透露的捐送轮椅都懊悔不已的小气来对比,更可以看出些别样的东西。刘国生今年已经73岁,谢晓虹60多岁身体不佳,两人按天伦循环寿命自然不比年轻人(这里请刘谢夫妇原谅我的不恭,实话实说,别无不敬)。如果说当年桑兰希望被刘谢夫妇收养是出自单纯的感情,那么现在这样的请求恐怕就没那么单纯了。
其实,我私下认为,桑兰一直以来的收养请求也是个悲剧,一系列悲剧之一。照说,象刘谢一家和桑兰之间有“缘分”的开始,如果能有“缘分”的结局,确实是一段佳话。这样,也许就完美了。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有点残酷和无奈。桑兰在美国的10个月里,是有机会被收养的,当时刘谢一家都待她是家庭的一员。有钱照顾桑兰是一回事,但事事亲力亲为地照顾桑兰又是一回事,这个是有区别的。但是桑兰在恢复训练中表现出来的惰性和依赖别人照顾,以及指责母亲里表现出来的忘本,让刘谢夫妇心中已经暗暗有了阴影。刘谢夫妇阅人无数,这点我相信是拎得清的。99年使馆被炸事件,促使了桑兰的回国,也中断了桑兰在刘谢一家的感情继续深入,也许是天意,收养一事自然告一段落。在2000年桑兰认识了黄健,并开始让黄健做自己的经纪人。桑兰在这之后的表现,我想刘谢夫妇是越看越心凉。从北大的上门上课让他们反感,到保姆门暴露出来的至今桑兰还没有自己学会给自己插导尿管,多年来惰性仍在,尤其是桑兰对亲生父母的态度不可能对刘谢夫妇没有触动。如此种种,即便2008年桑兰返美复查并精心准备了感恩之旅,刘谢一家也给予了隆重款待。这些已经很难再让刘谢夫妇有把桑兰待如子女的心,有的恐怕只是客套了。但是黄健和桑兰还是不愿意放弃和刘谢一家的缘分的,因此才会有一再找刘谢夫妇帮忙,一再甜言蜜语感恩戴德希望刘谢夫妇“真的”把他们当儿女而不是口头上。但是去年证婚的失败,到今年刘国生在上海时写在美国中文网博客上的公开信,言辞激烈,对桑兰的失望一览无遗,这封信直接成为翻脸成仇的导火索。按理说这封信虽有过激之处,但里面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无非是劝告桑兰在美国打官司要诚实,法官和被告律师都会对桑兰所说的一切进行调查,海明的那一套炒作在美国的法庭上是没有用的,桑兰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但这个时候的桑兰黄健可能已经看不清楚这封信的主题和本意了,在他们眼里刘国生言辞激烈地表达对桑兰的失望才是真正的重点,这就意味着已经闹僵了,没指望了。借用WOW游戏的流行词,“求包养”失败了。年老的刘谢夫妇将来的遗产没得分了,“缘分”到这里也就没用了。计划内的钱泡汤了,黄健为了这个计划可谓付出太多,这一瞬间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这封信完全可以说是黄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它意味这一个隐忍多年的希望的破灭。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之前黄健斯文有礼的形象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转变为180度大转弯的破口大骂歇斯底里,“感恩戴德”一转眼变成了“臭不要脸,没见过这么臭不要脸”。
悲剧,真的是悲剧!就如同我在第一篇文章里结尾就提到的“杯具,一个又一个的杯具!”刘谢夫妇10月照顾换来老来如此折磨,是个杯具;桑兰从当年的轮椅天使,坚强与阳光的代名词走到今天这一步,毫无疑问也是个杯具;黄健10年的经纪,精心的准备,巨大的付出,到头来只能做“fencer1818”的豪赌,其实也是个杯具;这些主角之外被牺牲或被牵连的配角其实更加杯具,他们杯具得很冤枉。当然,桑兰的杯具无疑是众多杯具中最引人注目,最值得深思,最引人扼腕的一个。从空中摔下的时候,那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杯具,让全世界都寄予同情的杯具。但在不幸之后还有万幸,她得到了大多数人得不到的梦幻待遇,美国当时为她的康复治疗特批了实验中的特效药,国内没有保险,但组委会为她保了1000万美元额度的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这足够她在美国的治疗费用,美国社会给予了她极大的关注,社会各界名流都来看望她,她想看自己的偶像里昂那多就来看她。回到国内荣誉和关怀也在等着她,保送上北大,专门为她而开始设立的高额赔偿安置费用,默多克的星空卫视为她设立的《桑兰2008》节目,国内外给她的踊跃捐款。但在这些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东西面前,注定了桑兰在刘谢夫妇身上刚刚获得不久的更为宝贵的东西丢失了。这就是要有独立生活的自信和坚强,要有一个健全人的心态,身残志不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了我们一个布尔什维克英雄的成长史,而桑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炼成了。这原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宣传需要,需要树立一个这样的青年形象,这是不真实的。桑兰需要一个过程,也许她可以做得到。这实际上是又一个悲剧,只是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而桑兰遇到黄健,这也许也是一个悲剧,没有遇到黄健,也许桑兰的路不会是这样走的。作为运动员出身的她比普通人有更强的体质和柔韧的筋骨,很多事情她只要自己愿意,完全是可以亲历亲为的。但是她没有。北大新闻系的课即便在刘谢夫妇的劝告干涉下,桑兰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毕业论文也涉嫌代写。这就不难理解星空卫视的《桑兰2008》节目为什么最终因为收视率太低的问题被提前终止合同。而据同学的透露,失去父母和刘谢夫妇管教的她在这个时候学会了在媒体镜头前装发奋。而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毫无疑问地在这个时候中止了,以至于在2008年美国复查的时候医生的评语是身体健康,生活能力低下。实质上,和同样经历这种伤痛的普通病人相比都不如。之后又和黄健一起导演了“保姆门”,由黄健拍下视频上传到网上,并公布保姆身丵份证号码。我真的很想问,黄健到底在为桑兰经纪什么?如果说桑兰自我经营自己的形象和荣誉方面能力有限,那么这几年桑兰社会形象的连续受损,黄健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的专业经纪人是应该负责任的。遇到海明,是桑兰的又一个悲剧,本来正儿八经的一个“维丵权”官司被海明的免费诱饵演变成了“唯钱”官司,殊不知免费的午餐往往付出的代价更大。海明表面的免费实际上是以桑兰黄健二人的声誉的无形资产作为代价为自己做长期免费的重磅广告宣传,所有吸引眼球的噱头都只是海明律师楼广告的组成部分。案子搞得越大越轰动越好,最好连猥亵、种族歧视、官丵商勾结种种阴谋都弄上,而案子的时间拖得越长越好,连起诉状都改了又改,玩弄诸多花样,这样广告效果才好。至于失败,海明轻车熟路地自然有脱身之计。反正表演的不是海明,他在地上牵风筝的线,他不累,风筝也不是他买的,放太远脱手了也没关系。当然,这个悲剧对桑兰黄健而言,对诸多看客甚至刘谢夫妇而言,其实完全是个娱乐喜剧。海明的代理,实际上对桑兰黄健的诉讼而言是场灾难,桑兰黄健迟早也会看到这一点。而如果桑兰黄健在诉讼策略的制定中有不齿的勾当为海明所掌握,那是更大的悲剧,这就意味着三人投鼠忌器,这场闹剧娱乐剧已经骑虎难下,结局如何就无法预测了。
这里不得不再次隆重介绍这个关键的人物,海明大律师。整个诉讼事件的催化剂,一个神奇的人物。他用山寨版的法律理解放大了某些杯具的贪念,似乎18条18亿唾手可得。这个配角从加入诉讼团队开始就在努力抢戏,他的奋斗精神堪比在饰演《射雕》宋兵乙时候的周星驰,更让我直接联想到了陈佩斯的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他甚至具有国际大导天分,化腐朽为神奇地把一出悲剧在往娱乐大片引导。在他的导演下,我看到老谋深算的大盗在露出真面目拔枪抢银行的时候悲剧地发现卖给他们的枪原来是水枪,而海明导演依旧挤出笑容告诉他们,“你们俩先上,我打广告先。对付纸老虎,水枪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