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90年代,莫斯科的饮食很单调,适合国人的更少, 记得我记得每次发货都要夹带很多方便面和榨菜过来,后来就要求自己适应当地的口味,故意吃当地的食品.特别是冬季,每天就是圆白菜、土豆、胡萝卜、洋葱这四大将军保持着餐桌,慢慢的就习惯了.
难免有想家和想中国饭菜的时候,当时中国餐馆里的东西贵的很,一个包子3000卢布(老卢布),一碗炸酱面一筷子就能全部挑起来.某天看到地铁站旁边有个房子出租,我就想开家包子铺也许不错,起码兄弟们下班后,可以天天吃到中国口味的饭菜了.
30平米的小店很快就开张了,合面机、绞肉机调料等,都是在货物中夹带在集装箱里发过来的。又请来3个老乡蒸包子,包子价格不变,但是个头大了一倍.还提供几个小菜.生意还很好,每天下班我们几个单身汉就到小店里吃晚餐,很舒服。记得售货员卡米拉第一次吃包子的时候,还被包子馅里的热汁烫到了,以后她会不厌其烦的提醒买包子的人,要注意。遇见中国人也这样讲。


有一对父子几乎天天来中午来吃包子喝茶(花茶、绿茶、红茶均免费管够),估计工作地点或者居住在附近.儿子是学习汉语的,可以简单的沟通,每次吃过,都要用汉语和我们聊一会.所以很快熟悉了,父亲一看就是军人出身,身材不是很高大但是很威严.有几次他们和亲友小聚,就在我的小店里.
悠闲安定的日子过了半年多,期间搞定了当地的警察局,也算顺利。一天我刚到公司,小店的人来电话,说有几个黑毛来找我,看样子是黑帮的.我马上赶过去,见到几个人正坐在店里,外面有几辆破车.他们表平静的和我说了很多,中心思想就是每月要2000美金的保护费,我装听不懂,他们就离开了.晚上,小店的门窗玻璃都被毁坏了...
次日,我和大家一边打扫以便商量是不是不做了. 转眼中午到了,那对父子来了,看到这个情景,儿子简单的问问情况,就和他父亲说了.父亲沉默的看着我们这些无助的人数秒后,掏出一张名片放在桌子上说:他们还会来的.把这个名片给他们.就说保护费已经交给我了。然后就离开了.果然傍晚的时候,那些黑毛子又来了,说他们是XX俱乐部的,就是保护这一带商业秩序的.还是要钱,我就把客人留下的名片给了那些人,说你们找他要钱吧.几个人迟疑了一下就走了,大家很忐忑,结果一夜无事.我还告诉店里的人,明天不要开业了.我们不做了.
第二天早上,我又接到店里人的电话,说有人安装玻璃和门来了,问是不是我安排的.我很奇怪.因为塞车,等我赶过去门窗的玻璃安装好了,人已经走了.没有收任何费用.这时我们才觉得那父子决非平庸百姓了.几天后,一直不见他们再来,我一直想感谢他们的帮助,可惜联系不上,名片给了黑毛子.我自己都没有记下电话号码.终于,他儿子在数日后来了,我约他们全家来小店吃饭,表示感谢.如此以来我们相互成了朋友,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着,我也从来没有问过他是做什么的,只是他自己介绍说从军队出来后.自己有个保安公司,专门为基金会工作.上校军衔,退休时升到少将.
后来小店转让出去了,他儿子也到中国进行汉语深造,偶尔我们还在北京会面...毕业后小伙子移民德国了并和一个德国的姑娘结婚成家。联系渐渐少了,到是与他父亲一直有往来,10余年下来,老人的汉语已经超过了他科班汉语出身的儿子,并且教授他的2个孙辈学习汉语。2011年夏日一个雨夜,老人去世了,享年76岁。临终前我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