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李敏和李讷 [2012/03]
- ZT--俄罗斯人“姓名”趣谈(虽长,但是作为史料有益) [2012/04]
- 老鬼:一去不复返的壮士- 转帖 [2015/02]
- 35年了,89岁的老妈妈才抱着儿子的墓碑大哭 (多图) [2014/03]
- 俄20个经典瞬间 [2014/01]
- 游记:呼伦贝尔梦幻之旅 [2015/04]
- 俄罗斯人那些令人窒息的“疯狂” [2012/12]
- 俄美女与熊亲吻共舞! [2014/01]
- 远比电影更震撼:发生在建国门的真实枪 战——史料转帖 [2014/06]
- 绝不让下一代再看到这一幕! [2013/05]
- 鲜鱼口掠影—京城度假散记(之一) [2013/09]
- ZT-俄罗斯年轻漂亮的女兵【新的多图】 [2012/04]
- 原创: 刚刚进家门,“市中法”的传票就到了?! [2012/08]
- ZT-谈俄罗斯女孩开放什么程度(图) [2012/06]
- <转载>女大学生自述在“天上人间”的经历 [2014/10]
- 海外华人心中的小纠结 (1)- [2012/12]
- 原创:莫斯科——想 说 爱 你,真 的 不 容 易! [2012/04]
- 原创:还 能 再 回 家 看 看 吗?—踏访旧宅院落(之一) [2011/07]
- ZT-听一名参战女兵含泪的叙述: [2012/04]
- 跟老同学睡还提啥钱! [2012/03]
- 告别:即刻赶赴机场,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 [2012/07]
- ZT-莫斯科的美丽令人倾倒 [2012/04]
- ZT-俄罗斯著名外交家、汉学家、俄罗斯联邦前驻华大使伊戈尔·罗高寿在莫斯科逝世 ... [2012/04]
- 原创:叫 我 怎 能 不 想 她?— 踏访旧宅院落(之二) [2011/07]
- 原创:回国倒计时——还有3天! [2012/07]
- ZT-实拍俄罗斯“春晚”美女如云【多图】 [2012/04]
- 原创:依依不舍的诚挚敬告——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2011/07]
- ZT-俄罗斯故事(4) [2012/06]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也,每况愈下。
(预计本文全文较长,故以每一小节发表)
看了《倾倒…》一文的众多跟帖,联想起十多年的旅俄生涯,不得不随即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真的很难对此地表示赞赏!爱屋及乌!按说来到了俄罗斯,读了“莫大”的硕士、获得了科学院的博士,圆了童年的梦,完成了宿愿,现在又能站在高校的课堂上,用母语给俄国青年讲课,本应该很知足了。究其原因,听老朽一一讲来……。
之一:醉鬼的丑态使自己在欢乐中体会到伤痛。
那是在2002年的莫斯科国际航空展览会上,兴高采烈的自己的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各国大大小小的飞机就在举手可触之地。那庞大的安-225称之为——“暴风雪号”曾经搭载了宇航飞机,还能够运送250吨货物;小巧的单人直升机比汽车还精细;那雄姿威武的苏-27、苏-35前留下了自己阳光下的笑脸。人们都是合家而来,席地而坐,边吃边聊边喝,观看着战斗机的飞行表演。竟然还有人是拄着双拐而来。这就是著名的茹可夫机场,在莫斯科的东南方向,下了地铁就可以购票,凭票再乘坐专线车大约15分钟就到了,这个专线车就在地铁与机场之间不断地往返着。下午6点,收集了不少资料的自己,提着书包、塑料袋踏上了返程的专线车。眼前的一幕让自己惊呆了:车的尾部竟然躺在一个人,是一名俄国军官,看来是一名大尉,环绕他的身边是呕吐的污物,军裤、军上衣都是一片狼藉。啊!醉了,我明白了。可他是军官啊!也不知道车子往返了多少趟,可就没有人去搀扶他一把。半天的欣喜被此时此景完全破坏了,不知是心酸还是同情,真的想上前去扶他坐起来。可看周围的人们都是无动于衷,加之有限的俄语,只能让自己扭过头去,做视而不见之态。
但这只是第一次,其后的许许多多次就让自己逐步走向麻木……
那年应邀参加某个俄国公司的新年晚会,辛苦一年了,大家唱啊跳啊、吃啊喝啊,万分愉悦兴奋。一位女孩儿大概是喝了不少,不断的与一个又一个的男士们翩翩起舞,而且相拥较为热烈。此时她的未婚夫——俄罗斯小伙子当然十分抱怨,他嘟囔着不满的语句,结果是一仰脖,大半瓶伏特加进了肚里。此后,他就一人坐在那里,一会儿就睡着了。按说醉后入眠还是不错的状态,可是夜里11点了,公司位于一个很大的厂区里面,按照规定要准时退场锁门,工厂的保安已经开始催促了。醉汉还在梦境中,大家怎么叫他也不醒。这一幕让我领教了对付醉鬼的方式:同事们一个人抬着他的下巴,另一个人甩开巴掌对着他的双颊就扇起耳光。啪——啪!还是不醒……加重!一直打到鼻孔鲜血流淌,大家再取来冷水,清洗-再打!他的脸上被巴掌扇得已经肿了,血滴到了衣襟上…..终于晃悠着站了起来,两个人架着他就塞进了汽车。午夜12点多,到了最近的地铁站,我问道:他能回家吗?大家说:没问题!
另一次,还是这个公司的新年晚会,老板夫妇在一家很有韵味的中餐饭馆里请客。装饰着卧冰求鲤、打虎救兄的24孝壁画的餐厅里弥漫着儒家文化的风味。但是又有人喝醉了——醉后的他,吵吵闹闹的要离去,就在马上迈出餐厅大门的一刻,笔者眼看着他对着门边的玻璃窗挥动手掌——哗啦,伴随着碎玻璃落地的是他手上的鲜血直流,餐厅经理急忙说:不能让他这么走了!领班跑上前去,一边拿了许多餐巾纸包扎他受伤的手,一边说:你应该赔偿三千卢布。他晃晃悠悠的边走边掏钱,我只有这么多,随后就扑倒在雪地里,手里攥着一张1000卢布。
你说在这类的新年晚会后还有兴致过年吗?
当然你可能说这只是个案,可等你在许多地铁口,见到那些三五成群聚集的男男女女醉鬼们就会明白——这是莫斯科的一景!他们一般衣着肮脏、满脸浮肿、蜷缩在暖风口、席地而坐,身边满是酒瓶和烟头。谁都知道千万别去理他们,连警察也懒得去干涉过问。每年冬天全俄冻死几十余人、莫斯科冻死十几人,基本都是他们!
那次乘坐地铁又是令人大开眼界:刚巧那一天车厢里人不多,坐在我的对面有几位中年女士,车到站了,有两位乘客下车,上来了一位男士坐在了空位上。不到一分钟他的身子向左一歪——空空的,没有任何靠头儿,于是向右靠在了中年女士的身上。不用说又是醉鬼!那位女士显然十分不悦,推了他一下,扶他坐正,可他马上又倒在人家身上,女士干脆站了起来,他一下子就睡倒在长长的座位上。此时,过来了一位小伙子,拉他起来,再次扶他坐正。可是根本无济于事,小伙子挥舞着拳头当胸就是几拳,可醉鬼还没醒。小伙子抬脚踹在了醉鬼的裆部,醉鬼哼了一声,就跌倒在了地上。这时车到站了,小伙子拽着他的衣领,拖着他拉到了站台上,大家都无人理睬。后面的事不得而知,真是别开生面的剧目。
这都是俄罗斯的下九流了。可上九流呢?我们的中国赤壁之行让教授及出版社的年轻编辑都醉得一塌糊涂。醉后的俄国教授与中国朋友拥抱着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中国人。对方回答:我不是中国人,是俄国人!就在面包车开车后,教授还用力拍打着车窗,说:停车,再去干一杯!20多岁的小伙子不仅吐得衣着污渍,打开车窗吐得半个车的外车厢面板全是午餐的丰盛佳肴。
说道喝酒,俄罗斯是有无数的理由:过节喝——高兴;不过节也喝——怎么还过节?熟人久别重逢,当然要喝——为了友谊常在;生人,根本不认识,更要喝——喝了将成为熟人。天寒地冻要喝——暖暖身子;阳光明媚也要喝——庆祝好天气!有鱼有肉,当然要喝——好菜就好酒;没菜,三个半花生米,4个人,能喝2瓶伏特加;半根酸黄瓜,喝完酒以后,还有1/4没吃完。(这是在苏联解体后的困难时期,有人亲眼看到的!)没有病,要喝——为健康干杯嘛;生病了,更要喝,酒能杀死病毒啊!几乎每个办公室的柜子里都有酒具,就如同中国的办公室里茶具必备一样。朋友告诉了我这样一个笑话:丈夫喝醉后躺倒在厨房的地上,妻子实在搀扶不了他。于是把酒瓶放在离丈夫1米远的地方,丈夫醒来,看见了酒瓶爬着伸手去够酒瓶,妻子就将酒瓶1米……1米的向前移动,最后丈夫终于爬到了寝室的床边……
自己已经多次婉拒了俄国友人的邀请,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的是:像一只离群的鸟,拐个弯儿就飞走了。可是自己知道,喝一次白酒,肝脏要花费一周时间来分解消化。为了自己、更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该飞走还是得飞走啊!可是他们不开心,自己也很无奈,你说:能喜爱这种生活吗?
2012/4/8 午夜
之二:恶劣的气候和屡屡的天灾人祸使人心情忧郁。
古诗云:“胡天八月即飞雪”,说的可能就是此地。
之三:日益上涨的费用让人望而生畏。
之四:千篇一律的饮食习惯令人倒胃。
之五:疲于奔命工作状态使人紧张忙碌。
之六:警察的无理刁难给华人带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