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苏州的城市建设

作者:新鲜人  于 2012-4-7 09:4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3评论

关键词:苏州, 城市建设, 空间站

苏州地区的城市建设,这些年应该说是很不错的。整个地区六座城市,我印象里好象都
已经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了。张家港在九五年左右,名动全国,很大的得分点就是他把原来的一
个普通小镇建设成了一座现代新城。昆山很多年前就是国家卫生城市,这几年随着经济的飞跃
,城市规模和水平都在飞速增长。常熟去年升为国家园林城市,是江苏第一个。太仓和吴江也
不错,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一点。

  我想要详细谈的,当然还是苏州城。去年苏州被宣传了一把,宣传文章的原则是只
写好的,不写差的。所以,在电视里,在报刊上,苏州都很漂亮。事实上苏州在建国以后,
城市建设方面,也是有得有失,有的失还是很严重的。只是相对其他城市,苏州犯的错误比较
少而已

  看了我前面几篇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有个臭毛病,喜欢追根溯源,谈谈历史。这里
也不例外,苏州建城历史是二千五百多年,不算特别早,但是苏州城起点比较高,一上来就是
吴国的新都城,更难得的是以后再也没挪过窝,所以,以呆在一个地方的连续时间算,苏州城
是最古老的。
 
 《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平面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年),距今760多年。

平江,是苏州的别称。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至元末(1367年),苏州是平江府和平江路的治所,因而,苏州有平江城之称。

我国见之于文献记载和实物的城市地图,最为著名的有西周的《洛阳城图》,东汉的《长安城图》,南宋的《平江图》和《桂林城图》,前两图均已亡佚,而《桂林城图》又晚于《平江图》,所以,《平江图》弥作珍贵,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苏州城市发展的极其难得的重要文物。

《平江图》共标出359座桥梁,61个坊,264条巷,24条弄,67座寺观,其中许多地名沿用至今。

  宋代的苏州,已经基本形成后来苏州的大致模样,特别是河道、桥梁方面开始定型
,对于苏州城来说,河道和桥梁是她的主骨架,这个不变,别的也就无所谓。苏州城的独特之
处是她的双棋盘格局,道路是横平竖直的棋盘,河道也是一个棋盘,而且水陆并行,百姓沿河
而居,市肆依河而兴。现存于苏州文庙的全国重点文物‘平江图’碑刻,详细刻绘了宋代的苏
州城,历史价值很高,直到现在,苏州城里很多地名仍然跟那时一样。

  清代苏州又留下一幅巨作‘盛世滋生图’,详细描绘了苏州古城和周围木渎、灵岩
、虎丘一带的风貌。这张图的艺术成就、名气是没有‘清明上河图’高,但是,如果是研究古
城,特别是研究江南城市,那么这张图的价值极高,因为‘清明上河图’主要是刻画了城市的
一角,而‘盛图’是描绘了整座城市,包括河道、桥梁、寺观、园林、民居、市肆、山野统统
都有。直到现在,苏州有些地方的文物修复,还要参考这张‘盛图’。

  鸦片战争后,苏州城一步一步从原来的经济文化中心,后退到在巨大的上海映衬下成
了‘小苏州’,这样很好,我是向来这样认为的,如果苏州在工业文明刚兴起时,就赶
上时代潮流大发展,苏州古城也就完了。历史有时候不乏幽默感,落伍有时候也是件好事,这
方面典型的有丽江、平遥、凤凰、周庄、同里。

 
  太平天国的事情,折腾了不少年,苏州城也遭受了点破坏,不过还好,没有破坏苏
州城的格局,只是部分建筑毁于战火。

  日本人入侵苏州后,又折腾了七八年,很多老房子被日本人乱搞,大名鼎鼎的留园
被日本人养马,精美粗大的立柱被啃得摇摇欲坠,房间里的马粪堆的有一人多高,解放后维修
时挖地一米还有味道,还好苏州城的格局依然没被破坏。
 
  刚解放时,苏州的城市工作做得非常好,那时的苏州,很显然,作为一个南方城市
,高级领导主要是南下干部。但是那时左倾还不严重。苏州最知名的园林中,由于兵荒马乱,
大多数严重受损,拙政园、留园在刚解放时,都很衰败了,几乎就是废墟,最完整的大园林当
时可能也就一个狮子林。令前人欣慰后人高兴的是,短短几年,在财力很紧张的情况下,在谢
孝思(官员)、周瘦鹃(文人)、陈从周(学者)、香山帮(工匠)的共同努力下,完美的
把其中最知名的几座给修复了。当朋友们到苏州来旅游时,到拙政园去,会看到介绍拙政园是
明代园林,进去看看,确实是古意盎然,却不会想到里面的很多建筑都是解放后的作品,当然
,建筑款式施工工艺都是根据明代建筑来修复的。其实对于园林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整体结构
,里面的山水树木花草诗词碑帖才是她的根本她的灵魂,那怕一把火房子全烧了,只要别的都
好好的,苏州人现在仍然可以把她完美的恢复。想想苏州真的是幸运的,如果那几个园林没
有在刚解放时就修复,几年后的中国大家都知道,政治开始严重左倾,经济开始严重困难,计
划经济开始全面覆盖,城市被各个利益部门切割占据,如果当时没修,很可能就永远都没有机
会修复了,因为短短几年后,官员根本不敢搞这种旧文化的东西,文人学者已经都被打倒,再
加上没钱,弄不好,那些园林的水池会被填土造房子。还有造园工艺,如果不是解放后的修复
工程锻炼了一批人,直到现在都是骨干,经过几十年折腾,改革开放后可能想修都找不到会传
统工艺的人了,毕竟学者再高明,让他们动手是不现实的。
  解放后没过几年好日子,全国人民的日子都开始不好过,苏州人当然也不例外。院
系调整,苏州的东吴大学是在劫难逃,知名教授基本上都调走了。还有苏州美专,这所在中
国美术教育史上有名的学校,彻底迁走,可惜了苏州几百年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吴门画派,从此
一落千丈,现在有所进步,但是还是远远不能跟以前比。这些调整,好象对苏州人的生活、苏
州的城市建设没什么直接影响,其实无形的影响非常大。苏州原来是座精英文化和市民通俗文
化都很发达的城市,这些大知识分子一走,苏州的魂被抽掉了一大半,再加上后来要命的户口
政策,这些人退休了,也很难回苏州,一没房子,二没口粮,没法在苏州过日子。这对苏州的
伤害很大,苏州从宋代范仲淹开办苏州府学,文化开始繁盛,源源不断的文人离开苏州走上仕
途,但是一旦退休或者失意,几乎是都回苏州的,再加上大批没出去做官的文人,一千年里苏
州城里从来不缺文化精英,就算是战乱时期稍微少一点,也很快就恢复,鸦片战争后,苏州的
资本、人才往上海转移,但是苏州城里还是不缺顶级的文化人。院系调整一下子就打破了苏州
千年的传统。政策的厉害,真是可见一斑了。苏州城原来一直是座官、学、商、民势力相对来
说比较均衡的城市,这是苏州城里很难出敢胡作非为的人的原因,政策的作用,把苏州的‘学
’几乎是搞垮掉,堂堂东吴大学一度沦落成了个普通师范院校。范仲淹有灵,真的是要哭的。

苏州号称园林之城,园林里主要住的是文人,特别是大批的中小园林更是如此,现在文人特别
是顶级文人都没了,园林里住进了普通百姓,园林的魂也就没了。声明一下,我没有看不起百
姓的意思,只是园林确实不是普通百姓住的地方。
  从园林的保护来说,苏州总体是做的不错的,虽然大跃进时曾经荒谬的把大批中小
园林拆了建工厂,把大量优雅的假山弄去做水泥,但是苏州毕竟保留了有关园林的完整记忆。
对于破坏,我很看重是量的破坏,还是质的破坏,个人感觉,苏州园林量是大大减少了,还好
,最精华的部分总算是基本保留下来了。对于园林,我觉得真正伤感的还是园林里没有了原来
的文人,苏州这几年也在尝试把修复的一些小园林卖给私人,目前已经卖掉了二三个,但是
要恢复以前的情景是不可能的了。也许这就是历史发展吧,谁也没有办法。

  公认北京城解放后最大的败笔,是拆掉了古城墙。苏州的古城墙剩下的也不多了,
城门还剩两个,有个盘门是全国唯一的水陆城门。那么,苏州解放后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呢?我
个人觉得,是古城内的河道。古城内的河道体系,是农业河运时代城市规划的完美作品,既适
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又不破坏自然的水系。古城内的河道,在刚解放时,大概有近九十公
里长,印象里主河道是三纵五横,那么现在还剩多少?差不多是三十多公里,几乎只剩三分之
一。那么多的河道哪里去了呢?一,部分河道是因为解放后渐渐淤塞(由于河运越来越不重要
,所以河道的清淤工作不被重视),被有些单位或者百姓盖了房子,这个虽然让人痛心,却也
说得过去,因为一般不是主河道,而且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二,本来是好好的河道,却被人为
填平了修路盖房,由于解放后没几年就实行了城乡二元结构,现在大家一般谈的都是对农民的
伤害有多深,其实这是个标准的双重伤害,城市的伤害也很重,只是在民生方面确实没有农民
那么惨,苏州在解放后是属于发展很慢的,但是毕竟也在慢慢的发展,这时却没有土地可发
展,因为农民进不了城的同时,城市也很难从农村手里拿土地,无奈之下,就做了这种填河道
来‘扩展生存空间’的蠢事;三,最难受的就是这第三种情况了,中苏、中美同时交恶的时候
,我们国家形势非常危险,国家做出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决策,全国都努力找可以藏人的
地方,这个事情,放在山西陕西这样的地方,没有任何问题,山西有的是挖煤的洞,陕西人更
是弄惯了窑洞。苏州当时也把周围的不少山挖了些洞,但是按要求,城市里面,也要有地道,
城外的洞太远来不及。苏州是水乡,挖地道是件很费时费钱的事情,不象北方的沙土那么好弄
,所以展很慢,这时不知道谁出了个馊注意,把古城内的部分河道水抽干,处理干净抹上水
泥再加上盖子-----那不就是地道嘛!!名字我忘了,我看的资料上,这人是个北方人,他不
懂河道的重要性,结果,大批的河道消失了,变成了人防地道。苏州是座水城,我始终认为对
于苏州古城来说,最重要的是河道和桥梁,这两样弄好了,苏州就是独一无二的水城,大批河
道的消失导致大批精美桥梁的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苏州古城里的水现在没有一个人
是满意的,有污染是客观情况,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解放后破坏了原来的河道体
系,从原来的每条河道都跟城外的活水相通,变成了到处都是‘心肌梗塞’加‘肠梗阻’,原
来苏州城里就算有点生活污染,由于是活水,污染会被稀释冲走,而且对城外的大水体来说,
区区一点生活污染,没有任何关系,就算后来有了工业污染,只要是活水,绝对不会象现在那
么脏的。污染问题,苏州现在财力充裕,发展旅游业又是个大产业,所以治理资金不成问题
,经过努力古城内的河道基本达到景观水的标准,我不担心。但是,苏州水城风貌的受损,是
永远都无法挽回了,虽然由于苏州城的特殊,仍然是国内最出名最好的水城,但是苏州人知道
,破坏已经很多很多。我为什么这么看重河道,因为有河道在,苏州古城的格局就不会大规模
的改变,就算有不协调的地方,也很容易恢复,就象园林,破坏几座房子问题不大,但是如
果把园林里的水池假山都毁掉,你就很难把它再恢复,因为水池和假山才是园林的骨架,房子
只是一张皮而已。如果苏州能保留原有的河道体系,就算把苏州的园林拆掉一半我都愿意,当
然,这是纯粹的假设了。

  谈完了河道,苏州第二大败笔是城墙,苏州向来不是军事要地,所以城墙并不高峻
,跟南京城墙没法比。但是苏州独一无二的是,八个城门是水陆城门,车马船舶都能直接入城
。乡下的商品农夫可以直接摇船入城去卖,沿河而居的市民可以直接在窗口或者驳岸买卖所需
物品。资料里说到水城门,往往说这是军事设施,在我看来军事的考虑当然也有,但是最重要
的功能还是直接沟通城内外的物资往来,因为苏州是水乡,如果没有水城门,那么船到苏州,
还要把货物卸下船再用车推入苏州城,这样成本就高了,所以说,经济学这玩意说简单真简单
,想方法降低成本----这就是经济学。苏州的水城门,还有个重要功能,有点不怎么雅致,
本不想说,想想还是说了吧。以前的城市是没有公共厕所的,苏州那么多市民的马桶怎么办?
其实,是农夫每天摇专用的粪船入城,然后挨家挨户把马桶倒到船里,农夫再摇回去做肥料用
。用船装走,好处多多,第一,容量大,第二,船是非常平稳的,基本没有污染问题,如果用
车,难免有晃动,难免街道上有味道。解放后,开始很多年里,苏州也还是这样的,后来就慢
慢的没有了。苏州拆城墙,跟别的地方一样,理由都是为了交通,其实这压根就不是理由,完
全是全国的形势摆在那里,没办法。苏州古城南北向基本是个长方形,古城四面
环水,而且是很宽的河道,根本不象古城里那么小桥流水,这种结构,就算拆了城墙,
如果没足够的资金造桥,拆了城墙对交通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护城河就是苏州古城的天然
‘城墙’。哎,如果苏州也象南京那样,只是在修桥铺路的地段拆掉城墙,别的地段保留,
那样该多好阿,可惜历史无法假设。现在苏州只剩下城西胥门一段有城墙,是前几年街坊改造
时,拆掉破旧民居后,发现后面有隐藏的老城墙,当时很惊喜,总算是留下了一小段。据说苏
州的环古城风貌工程,要在苏州名气最大的阊门重修一段城墙,并且重建阊门,有的专家认为
既然已经毁了,没必要重搞,有的专家认为历史就是在破坏和重修间前进的,苏州整个城墙全
修复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但是历史名气最大的地段重修一下,对旅游业有好处,对保留城
市的记忆有好处,显然,苏州市政府是选择后一种意见,我个人还是支持政府的选择的。

  苏州第三大败笔是园林,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主要是数量减少了
很多,上面已经说的很详细,不再多说。

  苏州其他的败笔当然还有不少,但是我感觉基本上影响不大,有的实在不好的地方
,将来有钱了是可以拆掉的,有些是属于历史发展了,不得不为之,虽然争论也很多,但是不
能贸然否定。

  很多朋友反映,来苏州后很失望,感觉苏州已经过于繁华,除了园林还可以,已经
没有想象中的古城感觉。这个看法作为走马观花的游客,是没错的,但是不够准确:

  一,大家不能以世外桃源来要求苏州,这个是不现实的,苏州不可能象丽江、平遥
那样全面保护,他们的古城都不大,尤其是丽江。解放后由于没钱,成全了他们破坏很小,平
遥曾经定下旧城改造计划,后来在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周庄等一批古镇保护他也是大功臣)
的努力下,没有实行,说白了吧,阮教授的努力固然重要,钱的问题更重要,计划没实行,没
钱才是最大的原因。平遥附近是山西的晋中地区,历史上的富裕不输江南,周围的太谷、祁县
等原来跟平遥是差不多的,但是他们就给破坏了,所以平遥很幸运,而阮教授则很惋惜,没有
都保护好。苏州解放后是中等城市,不算小,虽然国家没投多少钱,但是靠自己的积累也在慢
慢发展,所以,建设相对多一点,破坏也就自然多一点,这个是很显然的。不过,苏州因为
原来的定位一直不是工业城市,所以,在同级别城市里,仍然是破坏最小的,这一点,看看周
围的南京、杭州,苏州算是做得很不错了。
 
  二,苏州的老房子,这些年修路、低洼地改造等等是拆掉了不少,有的朋友说苏州
渐渐成了座仿古城市,包括部分专家的文章也这么说,这里我要详细说一下。苏州古城内的旧
民居,政府划分成了四十四个街坊,按照历史价值、地理位置等等综合因素,大致上分成:
  三分之一是绝对保护,特别是平江、桃花坞、山塘街一带,绝对保护的意思并不是
说现在没有破坏的地方,主要是指不允许再有新的不可逆的破坏,而且现在的破坏部分将来都
要拆除,重建风格协调的建筑或者搞点小绿化,绝对保护区内是不允许搞大型绿化的,那个
同样不协调,事实上苏州古城内花花绿绿的大型绿化很少,以街头小游园几十个平方的居多。
举个藕园的例子,位于平江保护区内,很偏僻,而且不通公路,只有小巷可以到达,坐三轮车
最好。原来没什么名气,自从戴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帽子,再加上由民营企业来经营,现在日
子还以,据说将来要在藕园边上的护城河上搞个船码头,将来旅游者坐船过去,也算别有风
味。藕园南墙外,隔着河就是一栋庞大的厂房,这都是当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拆是肯定的,但
是早一年晚一年什么的,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关键是不能增加新的破坏,还有精华部
分要好好保护,不能弄得有一天想全面修复时,却发现没什么可修了。另外,绝对保护四个字
大家也不要理解成老东西绝对不能动,这主要是指不能无缘无故的,或者为了商业用途拆掉老
房子,真正市政上修路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还是可以的,现在正在搞的山塘街修复工程
,就是有些调整的。

  三分之一是相对保护,对于部分没有很高历史价值,周围也没有著名的景点,但是
格局保存还不错的街坊,能不动的还是保留,部分没必要保留的建筑进行拆迁改造,商业开发
,重建的房屋虽然不要求是明清样式,但要求带有苏州传统建筑的一些味道,在苏州,基本上
是没有仿古建筑这个说法的,老房子都多的数不过来,有什么必要去造假古董,苏州向来是把
这些沿街新建的商业房称为‘保留苏州传统风貌的新建筑’,所谓传统风貌,主要是:高低错
落,白墙黑瓦。代表性的,有凤凰街、东大街、养育巷等都是这样改造的。前几天苏州一个老
街坊着火,一下子烧掉七八栋老房子,还有一个老人不幸遇难,直到现在,很多老街坊仍然是
不通汽车的,那样保护是保护了,但是,着火怎么办?救火的车子都进不去。是稍微破坏点进
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好,还是一律不让动的好,大家考虑一下。还有,游客当然是希望看到
保护的很好的东西,但是住在里面的老百姓不是这样想的阿,现在住老宅里的,很多是老人,
他们病了,急救的车都进不去,就算走的动,自己去医院,却要走很远才有车站。如果一座古
城已经让人生活的很难受,你说这古城到底好不好。如果弄的大家都觉得不舒服,都搬到外面
去住,那样,苏州古城就不是古城了,而是变成遗址了。古城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不改造,
生活不舒服,人都跑了,所谓古城就成了个历史遗迹,如果改造,生活舒服点,又容易遭人骂
。苏州文化界代表人物陆文夫是改造派,他是个深爱姑苏文化、苏州古城的人,从长远来看,
不改造是不行的。还有,苏州的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跟欧洲的石头古堡不一样,需要经常性
的维修保养,客观上也是必须经常搞搞的,否则的话,老房子的下场就是---在风雨中倒下,
去年梅雨季节苏州就倒了几栋精美的老宅。这里,我还想说个数学题,假设苏州有个长宽各五
百米的一片老房子,那么面积是0.25平方公里,因为不通公路,百姓生活不便,防火安全难以
达标,所以政府决定修一条十字形道路,路宽二十米,那么,大家算算为了修路拆了多少面积
的老房子?大约0.02平方公里,也就是只要拆掉百分之八的老房子,就能让这块地方的百姓生
活方便,防火设施大大改善。而且,设计道路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开重要的有历史价值的老
房子,主要拆普通的没什么价值的民居。当然,百分之八其实是不止的,因为还有其他设施。
那么,为什么很多朋友说老房子越来越少呢?很简单,大多数走马观花的游客是不会深入内部
的,根据马路两侧,当然是觉得苏州已经没多少老房子了。
  最后三分之一,没什么价值,虽然看上去也是传统老房子,但是年代很短,材料款
式都不怎么样,没多大保留价值,还有的是紧靠商业区,比如观前街边上,那就执行拆掉重建
的政策,这个要求就不那么高了,只要不是造的太离谱,应该是都可以的,不过,现在人们
的古城特色意识越来越浓,就算政府没什么特殊要求,开发商有的也会主动建造有苏州味道的
建筑。

  上面的计划,并不是苏州自己搞的,是很多专家、官员反复探讨由国务院批准的,
苏州拆老房子很少有完全乱拆的,基本上是有章可循的。

  如果部分朋友想看老房子,建议去平江历史街区看看,最好晚上去,说句实话,由
于没有进行全面修复,白天的效果差一点,晚上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很
强烈。

  苏州在古城保护上,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苏州古城内是绝对限高的,古城内所有
建筑(信号发射塔除外),不允许超过北寺塔的高度。从解放一直到改革开放,我估计也没
什么规定的,但那时没钱,不可能造很高的楼,而且苏州人对高度向来就不看重,城里的很多
机关都各自霸占一个园林什么的,过过小日子得了。后来改革开放,1982年国家评定了首批二
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在列,可以说是名至实归,都是写中国历史无法躲
开的城市。当时苏州和扬州都被定为古城区要非常严格保护的城市,南京因为是省会,解放后
已经建设了不少地段,但是六朝遗韵、明清旧物、民国建筑仍然遍地都是,所以保护要求上只
是稍微低一点。我在南京的时候,据说当年新街口建三十七层的金陵饭店的时候,是有很多反
对意见的,最后省里拍板,同意建设,但是下不为例。所以很多年里,南京城新街口一带,都
是金陵饭店一栋楼鹤立鸡群。最近南京的多媒体大楼大家争的很厉害,这件事情南京真是很尴
尬。这也不能怪南京,我到处走,全国都有这种情况的,南京能认识到这栋楼不好,已经算是
进步的拉。苏州没有这种尴尬事,苏州古城里的建筑其实丑陋的极多,七八十年代弄的,大多
数不堪入目,九十年代弄的,也是不好看,但是苏州人却觉得问题不大,因为这些房子都不高
,就算丑,也要走到边上才发现丑,远远的看不见,这一点跟高楼不一样,高楼一旦难看就是
视觉强奸,想躲开都难。随着经济发展,保护古城风貌的观念越来越深厚,苏州那些难看的建
筑,将来或者重新装修改变外部风格,或者一拆了之,重新再来,代价都不大,问题比较好解
决。感谢苏州古城限高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使苏州的百姓站在古城内,大多数位置都能看
见完整的天空,还有优美的城市轮廓线。
 
  关于苏州古城方面的变迁,就谈到这里。感谢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下面我继续谈
谈苏州古城外的发展。
  苏州在解放后,城市缓慢的主要是向西发展,原因主要是西面地势高,和京杭大运
河在西面(新航道)。改革开放后,发展加快,在古城的南面和西面建设了大量的新村,西面
尤其多,缓解了古城内的人口压力,同时,古城内的部分老厂也搬到城外。前一阵子有朋友
,坚持说地区总量大有什么了不起,看看苏州的老城区GDP才多少,我都懒得搭话,你去看看
全国的城市,有几个老城区GDP很大的,工厂都搬到了城外,老城区都是住宅、学校、医院
、行政机构、商业设施等等,GDP不低才是怪事。总的来说,由于苏州解放后工业底子薄,古
城保护压力大,发展比较慢,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都只是个中等城市,新建的城区规划水平、
建设水平都很低,没钱又有谁能把家园建设好呢。
  后来92年小平同志一南巡,全国的形势彻底改变,我那时在北京工作,没事喜欢看
看报纸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等城市,都在号称要‘再造一座新XX’,真的是气势逼人,当
时苏州等城市规模还都不大,所以口号虽然有点浮夸味道,这么十年下来,牛皮倒也勉强过得
去,苏州新区基本上是达到了原有的目标。在94年园区定在苏州后,苏州定下城市发展的‘一
体两翼’规划,也就是古城为体居中,东园区西新区为两翼,近十年的高速发展,苏州的城
市建设水平,规划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园区项目对苏州官员的规划思想的提高,促进
非常大,规划搞的好,效果就是不一样,象园区,建好的地方基本上是不用考虑会有拆迁这
回事的,至多不完善的地方修正一下。
  但是当年的一些泡沫现在还是苏州的伤疤,苏州新区的伊莎中心,远远看还不错,
其实里面是空的,政府为了不太难看,才勉强把外墙装修一下,还有两栋是连体楼,当年图纸
上是五十多层,后来实在盖不下去了,弄了二十来层,就放在那里了,最搞笑是苏州市政府大
楼北侧的国际贸易中心,前一阵子有个贴子,排出全国前一百位的高楼,这栋楼也在名单里,
我看了哭笑不得,这是苏州最大的烂尾楼。新区的几栋烂尾楼还说得过去,因为当时是想把狮
山路(从狮山大桥到苏州乐园)建成苏州新区的商务中心区,所以建设个几栋高楼做办公用
,本身是不错的,可惜苏州目前是制造中心不是商务中心,所以后来没人租,就成了烂尾楼,
但是国贸中心就不应该了,因为这栋楼的四周几乎全是住宅,住宅区里竖这么一个大家伙,真
的是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的。这几年苏州搞的展览会还都在这里办(下面几层是装修好的,如
果镜头不往上抬,你在电视里看着还挺风光),我都感觉丢人。园区的规划水平是国内超级的
,但是还是有烂尾楼,园区管委会大楼西侧就有一栋,也已经很长时间了,当然,园区烂尾楼
极少。

总的来说,新区园区的建设我还是满意的,遗留问题主要是当年刚开始开发时,头脑发
热的后遗症,这笔学费还算过得去,不象北海、三亚那么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膨胀,原有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正好这时国家
的指导思想改变了,原来是限制发展大城市,现在是鼓励发展大城市,所以,苏州和省内的兄
弟城市一样,把围绕苏州城的吴县合并,南边是吴中区,北面是相城区,城市发展战略改为‘
五区组团’式发展。部分网友认为合并的都是农村,根本不是城市,这样人为‘做大’有什么
意思,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对于急速发展的城市,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新发展空间,没有发展空
间的城市是很痛苦的,象香港就是个典型。

  苏州的古人依靠富饶的物产,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住在苏州’的招牌,不可
否认,目前苏州的建设水平还不够高,恢复当年的盛誉,需要大家多多努力,苏州的优势主要
是河道湖泊众多,可以大量建设亲水住宅,还有文化气息浓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欣闻苏州
前一阵子被评为国内最佳居住环境城市第四,个人感觉有点过头,目前的苏州还不够。革命尚
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可·以,据说将来要在藕园边上的护城河上搞个船码头,将来旅游者坐船过去,也算别有风
味。藕园南墙外,隔着河就是一栋庞大的厂房,这都是当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拆是肯定的,但
是早一年晚一年什么的,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关键是不能增加新的破坏,还有精华部
分要好好保护,不能弄得有一天想全面修复时,却发现没什么可修了。另外,绝对保护四个字
大家也不要理解成老东西绝对不能动,这主要是指不能无缘无故的,或者为了商业用途拆掉老
房子,真正市政上修路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还是可以的,现在正在搞的山塘街修复工程
,就是有些调整的。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1 回复 卉樱果 2012-4-7 09:58
2005年去了苏州,觉得和1970年的大变样了。喜欢以前的苏州,杭州城镇风格
2 回复 不争春 2012-4-7 11:20
一个在现代化过程中破坏较少的城市。
1 回复 小康人家 2012-4-18 11:00
最近有机会去了次苏州,发现老城区内,没有一座高层建筑,一个工业这么发达的城市,一个除北上广深圳后就是她,GDP第五的城市,一个现代化的高科技城市,一个已达到小康的城市,能够保护到这个程度,难能可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1-15 15:5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