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周日总统大选投票 俄罗斯和中国为重要议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立陶宛于周日(5月12日)将举行总统选举的投票,安全顾虑成为这场选举的首要焦点。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欧盟成员,立陶宛计划增加国防开支,以对抗来自邻国俄罗斯的潜在威胁。此外,立陶宛和中国的关系也成为主要总统候选人辩论攻防的焦点,争取连任的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 Nauseda)认为有必要变更「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名称,但参选总统的现任总理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 则反对改名。
一旦莫斯科赢得2022年开始的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这个有280万人口的波罗的海国家担心可能成为俄罗斯下一个瞄准目标。立陶宛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利纳斯·科贾拉(Linas Kojala)告诉法新社:“立陶宛对俄罗斯威胁的理解是全体一致和毫无疑问的,因此主要候选人都在跟进(此一观点)。”
民意调查显示,现任总统、59岁的前银行家瑙塞达轻易领先其他7位候选人,其中包括总理希莫尼特和著名律师伊格纳斯·维格勒(Ignas Vegele)。这三位在民调上排前三名的候选人在国防方面意见一致,但他们对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立、中两国关系近几年来因台湾设置代表处的问题而紧张。
立陶宛是前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现在已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并以乌克兰重要捐助国及其国防大幅开支闻名,目前其国防预算占GDP的2.75%。立陶宛总统领导国防和外交政策,出席欧盟和北约峰会,并与政府和国会协商任命最高层级官员。
希莫尼特领导的政府预计将在几周内提案协助将国防开支增加到GDP的3%。立陶宛特别打算利用这笔资金购买坦克装甲车和额外的防空系统,并让一个旅的德军驻扎。柏林计划在2027年前完成约5,000名士兵在立陶宛的驻扎。
没有一位民调在前面的立陶宛总统候选人质疑这些计划,但维格勒誓言如果他当选,将要求进行国防预算审计,以有效管理财政。
北约去年7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峰会,主办国立陶宛在峰会召开前夕公布了一份印太战略,在欧洲国家中罕见严厉地对中国提出一系列批评,甚至明确为中国在乌战和台湾问题上划出“红线”,其强硬立场被认为可能会成为今后北约政策走向的一个潜在的风向标。
不过,观察家认为,瑙塞达将在本月底的第二轮决选中获得连任,但他似乎不太可能在首轮选举就获得足够 (超过50%)选票而径行胜出。这使台湾在立陶宛开设代表处3年后,关系面临立陶宛国内政治转变的不确定性,尽管双方官员都强调双边关系的进展。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瑙塞达预计将在第一轮中获得超过35%的选票,维格勒预计可取得12%、希莫尼特预可获得10%的选票。
48岁的律师维格勒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公开反对强制接种疫苗而声名大噪,他将自己描绘为当前建制派政治人物的替代者,并誓言要实现更透明的治理。
49岁的现任总理希莫尼特是一位财政保守派、但在社会问题上持自由派观点,她尤其支持同性伴侣关系,在这个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仍引起争议。希莫尼特在2019年第二轮选举中输给瑙塞达后,第二次竞选总统。
维尔纽斯大学分析家拉穆纳斯·维皮索斯卡斯(Ramunas Vilpisauskas)告诉法新社:“希莫尼特受到保守党选民和自由派人士的支持,而瑙塞达在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是左派候选人”,“维格勒将从那些只想改变的人那里获得支持。”
瑙塞达和其竞争对手希莫尼特的执政保守派之间存在不稳定的紧张关系,有时候引发了外交政策辩论,尤其是关于立陶宛与中国关系。2021年,立陶宛政府允许台北以“台湾”名义开设事实上的大使馆,这与使用“台北”的名称以避免激怒北京的常见外交惯例不同,导致立陶宛和中国双边关系趋于紧张。
这在立陶宛政界引发了争议,一些政治人物敦促为了立陶宛经济而恢复与中国的关系。
立陶宛东欧研究中心主任科贾拉说:“中国对开设办事处的反应比预期更严厉” ,这引发立陶宛政治人物之间的辩论,中国的反应正伤害到当地企业。
瑙塞达在竞选期间表示:“我认为有必要更改代表处的名称。”但希莫尼特反对改名,而维格勒则和纳瑙塞达立场一致。维格勒告诉BNS新闻通讯社,“用这个名字(台湾)开设代表处是一个鲁莽的举动”。
(本文依据了法新社报道。)